APP下载

推进“三共九化”建设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2022-11-19王磊

百花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旅服务中心景区

王磊

后柳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南部18公里汉江西岸,因汉江河岸柳树成片而得名,是秦岭“中华水塔”、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重要水源涵养区,是陕西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历史文化名镇。镇域面积约15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和1个集镇居委会,人口1.4万余人,坐拥“汉江三峡”柳溪峡和后柳古镇,被称作“汉江三峡第一镇”“最美水乡第一镇”。现有国家AAAA级景区1处、AAA级景区1处、省级非遗项目2个。近年来,后柳镇党委、镇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重要论述的精神,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思路,探索实施“文旅设施共建、文旅活动共享、文旅机制共融”路径,有效推进文化与旅游功能融合、资源共享,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和旅游者提供高品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

一、整合资源,健全网络,实现文旅设施共建

(一)文旅公共设施网络化

后柳镇始终坚持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国家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实施“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举措,注重在文化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实施中植入旅游功能要素,实现文化与旅游设施网络健全、共建共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运作高效的镇、行政村和景区三级文旅设施网络。一是共建镇级设施。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运营后柳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和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功能试点单位,并被安康市评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二是共建村级设施。在各村(社区)建成15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实现100%,所有文化活动阵地都已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三是共建景区设施。结合全镇AAA级景区中坝作坊小镇和AAAA级景区中坝峡谷,建成2个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和1个根艺奇石博览馆,满足景区周边群众及游客图书阅览、咨询服务、展览服务等文化旅游需求。

(二)文旅公共设施标准化

一是场馆建设标准化。建成后柳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游客中心、公厕、停车场、标识体系等文旅基础设施,融合执行《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标准》《城市旅游服务中心规范》《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标准,确保场馆设计、建设符合国家标准。二是功能设置标准化。注重高标准打造文旅功能部室,并与文化旅游服务内容有机结合。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景区游客中心,健全了游客接待大厅、游客休憩区、医务室、警务室、哺乳室、扶贫产品购买区、棋牌室、排练厅、器材室、放映厅、文化活动室、石泉图书馆后柳分馆等功能设施,实现了文旅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满足”。三是人员教育标准化。加强文旅人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旅游业务知识、导游业务、服务礼仪、书法绘画、舞蹈形体、器乐演奏等培训,满足文旅服务人员“精文化、懂游客”的业务技能要求。

(三)文旅公共设施景观化

注重拓展文旅设施服务范围,着重文化设施景观化改造提升,打造文旅融合龙头阵地。一是将移民安置点打造为旅游景区。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是全镇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之一。2011年5月,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全面启动,全镇有72户245人因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威胁统一搬迁到石泉县后柳镇中坝村。但因产业支撑不够,出现了异地搬迁户外出打工“空房”现象。为让异地搬迁居民安居又致富,2016年全镇实施“能人兴村”战略,后柳镇人陈国盛立足中坝村旅游资源和移民社区布局,返乡投资成立统一的运营公司,将72家农户闲置的一层房屋统一改造。在改造布局过程中,注重保存陕南民居风格、挖掘传承72行非遗技艺,建立中坝作坊小镇,让村民实现“楼上安居、楼下乐业”。2019年中坝作坊小镇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二是挖掘古镇资源,嵌入旅游线路。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后柳古镇老街修缮维护工程,保护修复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王范堂故居等历史遗迹,融入周边两日游旅游线路,年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三是将文化设施融入旅游服务体系。在游客集中的后柳码头文化广场建成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设置游客接待大厅、图书阅览室、非遗展厅、电影放映厅、棋牌娱乐厅等服务场所,满足旅游者文化需求。

二、统筹推进,丰富供给,实现文旅活动共享

(一)公共文化活动旅游化

文化活动不仅是展现后柳镇人文风俗的重要平台,更是让外来旅游者了解陕南文化、汉水文化的重要形式。坚持举办旅游文化周,着重将陕南民歌、汉调二黄、花鼓戏、龙舟赛、篝火晚会、汉江奇石根雕等文化形态展示给游客,让游客在参与体验中汲取石泉文化精髓。现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奇石根雕博览会、七届水乡之秋文化旅游活动周、常态化篝火晚会,全年累计服务群众30万人次。持续开展文化“三送”活动,通过“文化百村行”“广场月月演”“电影到村头”和“流动图书馆”等形式,向农村及偏远地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抓好社会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工艺品等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

(二)公共服务项目品牌化

后柳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在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旅游活动期间,招募本地居民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咨询讲解、交通疏导、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志愿服务,建立了一支300余人的文化旅游志愿队伍,打造了“柳人典范”志愿服务品牌。落实“一切为了游客、为了游客一切”理念,结合镇党委书记“三本账”,实施“游长制”,解决游客的文化需求、旅游诉求,持续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形成了“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文化使者”的良好治理体系。围绕汉江、秦巴山水等环境资源以及王范堂等人文资源做足汉水文化、名人文化的大文章。继续挖掘、扶植“一村一品”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鼓励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等举办特色性文化活动。

(三)公共非遗文化产业化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将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核心吸引物,让“旅游淡季”变成“旅游旺季”,增加非遗文化品牌附加值,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充分挖掘陕南庖汤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空间活动相结合,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汉水庖汤会,精心打造杀年猪、祭酒神、庖汤宴、说酒礼等文化元素,吸引游客体验“红红的庖汤宴、浓浓的大年味”,活化了文化活动,丰富了旅游业态,形成“非遗文化促进旅游发展,旅游消费带动群众增收”的良性循环。仅庖汤宴项目实现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旅游经济和电商扶贫基地带动周边8个村600多家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增收致富。目前,庖汤宴已成为陕南独有的餐饮品牌。

三、强化保障,科学运作,实现文旅机制共融

(一)组织保障合理化

成立以镇党委、镇人民政府为主体,镇党委书记挂帅的“后柳镇文旅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在镇公用事业服务站设立文旅融合办公室。加强与各站所、各涉旅企业统筹协调,确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制定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办法,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共同抓好规划制定、政策完善、项目实施、资金扶持等工作。始终坚持党委会议研究文旅工作机制,科学决策实施文旅融合项目和文旅重要活动。

(二)经费保障长效化

制定完善支持文旅融合相关政策,加大镇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长。积极争取县级2000万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公共文旅服务设施建设和镇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引导民宿建设、文旅企业奖补等各类扶持经费适度向文旅服务设施建设倾斜。

(三)队伍保障专业化

加强专业文旅工作者、群众文旅志愿者、镇村文旅骨干三支队伍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发现和培养,逐步建立较完善的文旅人才队伍。强化文旅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镇党委班子配备文旅专业人才,确保“专业人做专业事”。

(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局)

猜你喜欢

文旅服务中心景区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摘牌』
“摘牌”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某景区留念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