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宁陕以“一个人的剧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2-11-19徐启珍刘应红
徐启珍 刘应红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宁陕县作为革命老区县、贫困地区县,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为填补贫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缺口,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针对全县弱势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保障问题,创新实施了送戏剧上门演出活动,由县文化馆牵头组织文艺演出队伍到村组、院落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演出,走出了一条公共文化服务新道路,打通了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其创新做法在全市推广的同时也在学习强国陕西平台进行推广。
一、基本情况
宁陕县位于秦岭南麓腹地,是安康市的“北大门”。全县11个镇,68个行政村,12个社区,总人口约7万人,面积达36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2.8%,被评为国家天然氧吧县,是“中央水塔”、中华祖脉秦岭生态屏障核心区域,引汉济渭、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是中央办公厅、省委和省政府办公厅结对帮扶县。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走民生为本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围绕“争当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排头兵”这一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旅兴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着力打好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和风险防控“三场硬仗”,迈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财政绩效管理先进县;连续荣获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旅游示范区、全省文化先进县等称号。近年来,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成功创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得到了质的飞跃,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由先前單一地享受送文化,逐渐向全民共建共享公共文化转变。但是,文化服务不均等、不平衡的现状在宁陕偏远山村尤为突出,特别是全县持证的残疾人共有4824人,这些人更需要公共文化服务,在这些特殊群体中开展“扶智扶志”送精神文化显得特别重要。为了让他们享受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有生之年活得更加有尊严,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送戏上门服务项目。项目实施分为调查摸底、组织评定和组织实施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与县残联和各镇联系,建立残疾人居住分布名册;第二阶段,组织评定,送发送戏剧到家门口演出告知书;第三阶段,组织实施,由文化馆牵头创作编排适合农民口味的优秀剧节目,通过县文旅广电局审定,印发送戏剧巡演通知。打造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宁陕样板。
二、主要做法
宁陕县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开拓视野、创新发展、人民至上、服务为先”原则,提出并实施的“一个人的剧场”工程,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助力了乡村文化振兴。一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有机统一,保障了弱势群体基本文化需求。二是采用招募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纳近50名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送戏剧”的创作编排和演出,节目内容以小品、歌曲、舞蹈、口技、快板为主,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由于是面向特殊群体开展的公益性演出活动,志愿者参与热情很高,有志愿者说:“虽然是一群人在为一个人表演,我们也会拼尽全力献上最完美的表演。在观看节目时,残疾人的期待、快乐与感动也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心灵层面爱的传递,更能让特殊群体感受到温暖。三是制定方案,演出全域覆盖。每年初制定实施方案,夯实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分成两个小分队组织实施,选择适合季节科学合理安排演出时间。自2020年以来,累计演出240场次,与镇村、县残联联合采取“订单式”服务,并与公益培训下基层等工作有机结合,按照一人一场的标准稳步推进,实施效果好,群众普遍欢迎,每年都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全面完成演出任务。
三、经验成效
(一)“零距离”服务,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源源不断的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去,实现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公共文化服务“下沉”,把为群众办实事当做群文工作的重点,探索服务方式和途径,精细化的服务能够让群众更加便捷、公平、高效地分享公共文化建设成果,“零距离”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二)建立特色志愿服务模式,助力公共文化服务
建设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制定了志愿服务表彰奖励、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特长”的模式,并将此模式复制于其他活动中,均有较好的成效。
(三)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创新服务形式,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内涵
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提升服务效能,由县文化馆牵头,以“一个人的剧场”为切入点,延伸文艺演出、公益讲座、培训、全民艺术普及等活动,形成“多点多面”“百花齐放”的格局。
(四)开展特殊人群服务,推进了我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发展
组织实施“一个人的剧场”关爱志愿演出活动,结合了特殊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打造了公共文化均等化、个性化、品牌化服务的“宁陕名片”,打破同质化服务模式,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创新运用文化志愿服务产生的凝聚力,增强了全社会关怀弱势群体的意识,带动全社会形成了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
陕西宁陕县创新实施的“一个人的剧场”文艺演出工程,扎根农村为当地群众开展文化服务,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弥补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促进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宁陕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