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历程,走向未来
2022-11-19陈帧希
陈帧希
关于《美的历程》这本书的评价,冯友兰这样说:“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至此,便能明确感知这本书中的宏大世界,它是崇高的、真实的、质朴的、有趣的。对我而言,李泽厚先生的这部美学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其启发和指引下,我进入了美学的学习和探究中。
《美的历程》如一辆列车,从苍茫神秘的远古驶来,一路的站牌是那样斑驳而又绚丽,而每一个站牌上又工工整整地刻写着“思考”两个字。在这场超时空的旅行中,我们看到了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的“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骨,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大放异彩,明清时期小说和戏曲,由浪漫而感伤描绘现实之变迁。一件件真实的历史遗产,谱写了一个美的中华民族。正是这些事件,这些看似一点一点的故事与历史,共同编织了中华文明艺术精神的大网,我也在这样的历史故事中,感受到了美的真实。这本书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研究的美学纲领,用诗意的、准确的文字描绘出了中国数千年文学艺术美的图景,十几万的文字记录了几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史。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远古洪荒直到明清时代,不同时期的艺术火花的积淀,形成中国文化美的特点。这本《美的历程》似乎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中国美学史,似乎更接近于一种自我理解的心灵书写;用诗兴的、真诚的、质朴的语言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或变幻或相承的美学内涵展现在你我的面前。正如书中所言:“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历程……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那么尽管如此匆忙的历史巡礼,如此粗糙的随笔札记,对于领会和把握这个巨大而重要的成果,该不只是一件闲情逸致或毫无意义的事情吧?”先生把自己对中国远古到明清的美学认识以最为代表性的事件、最直接的风格和手法给我们呈现出来。
如果說艺术和美是精神与心灵的外化、表现和寄托,“美的历程”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民族的艺术史也就是民族心灵的历史。《美的历程》向我们展示了无数的文明瑰宝,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指明了探寻规律的意义,那是对人生的一种认可与追寻。这场“巡礼”也恰恰证明了“只要相信人类是发展的,物质文明是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而不是直接)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那么这其中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通过层层曲折渠道起作用”。这种对客观规律探寻的意义也给我们指明了求索的方向,“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是官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它在审美心理上是某种待发现的数学结构方程,它的对象化的成果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也就是积淀的形式,美的形式”。李泽厚先生对人性的定义也说明了我们应该以怎样一种姿态去对待艺术、对待生活中和意识中的美,正如书中结尾处所说,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我们所做的,都应是指向未来的,这对于我们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陕西国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