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联合引导性反馈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2022-11-19张燕平王清祥党素亚张绍旭
张燕平 王清祥 党素亚 张绍旭
急诊专科护士是急诊人力资源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急诊专科护士培养得到广泛关注,关于教学方法的探索也不断增加,但培训模式多以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操作练习为主,对学员综合技能素质的培养关注度不够,忽略了自主学习能力及反思、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2]。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期间,如何规范组织好线下教学并合理利用线上资源,是目前教学与培训关注的焦点[3-4]。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是在慕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满足了“互联网+教育”培训模式的新需求,是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慕课相比,SPOC混合式教学法更便于实现个性化教学需求;线下教学形式灵活,可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5]。引导性反馈是模拟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经验学习理论和反思性学习理论的理论基础[6],由老师引导学生对其模拟演练时的表现进行深层次讨论和自我反思,注重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此,我们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应用SPOC混合式教学法联合引导性反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参加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的6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6月-8月参加培训的32名护士为对照组,2021年6月-8月参加培训的30名护士为试验组。纳入标准:(1)具有护士执业证书;(2)在急诊科工作2年及以上;(3)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中途因特殊情况不能全程参与培训;(2)正在休孕/产假。对照组,男性2名,女性30名;年龄25~32岁,平均年龄(28.03±1.45)岁;参加工作时间为5年以内的11名,5年及以上21名;本科学历20名,专科及以下12名。试验组,男性1名,女性29名;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7.37±1.99)岁;参加工作时间为5年及以内的22名,5年以上8名;本科学历21名,专科及以下9名。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培训内容一致,培训内容包含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两部分,课程内容根据《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制定。理论培训主要包括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概论、急诊分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器官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急诊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沟通、急诊护理管理、突发事件的急救等各个方面。理论知识培训共安排4周,每周培训5天,45 min为1个学时,每天培训8个学时,总计160个学时,为全脱产学习。技能操作采用线下教学,技能操作培训地点为医院模拟医学中心,培训内容为包括心肺复苏、电除颤、简易呼吸器的使用。45 min 为1个学时,共培训8个学时。2组授课教师均相同,理论知识授课教师为急诊或相关领域的副高级及以上临床护理工作者、医生、护理院校教授。技能操作培训教师为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5年,教学经验>5年的2名急诊科护师。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理论知识培训由授课老师采取PPT展示的方式集中对学员进行授课;技能操作培训采取小组示范教学的方式,将32名学员平均分为2批,每批16名,分批次组织学员观看规范的操作视频,然后培训教师对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和现场示范,学员集中观摩学习。示教完毕,学员自行练习,教师负责巡视和指导整个练习过程。
1.2.2 试验组
1.2.2.1 理论知识培训
采用SPOC线上教学。正式授课前,急诊教学总带教组织学员召开视频会议,针对如何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打卡、签到、学习、发帖答疑等问题进行培训。正式培训时,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班级群,发布理论知识学习课程表。将每日课程的教学课件于前1日发布在班级群任务区,并在每个课件后布置思考题。每节课程结尾,授课教师针对课前发布的思考题,在线随机提问,请3~5名学员进行汇报。最后教师结合讨论区及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依照课程表时间安排,同步上线授课视频并设置为学习任务,学员通过超星学习通移动端观看授课视频,打卡学习。授课当天授课教师在线答疑。急诊总带教负责在线督导学员打卡、及时发布学习任务及授课视频、学习任务提醒等。
1.2.2.2 技能操作培训
采用线下引导性反馈模拟教学。30名学员分2次进行培训,每次培训学员15名。(1)模拟情景。培训开始前1天,由培训教师在班级群推送模拟情景示例:李先生,55岁,在家属陪同下,以“胸痛2h”为主诉步行入急诊,在分诊台问诊过程中突然倒地,呼之不应,呼吸脉搏微弱,作为急诊科护士请立即展开复苏抢救(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技术、电除颤、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发布规范的操作视频和评分标准供学员提前观看学习。(2)引入导生陪练。选取5名医院急救护理技能大赛获奖的护士为导生,由导生引导学员进行模拟演练。按照自愿合作原则将每批次的15名学员分为5个小组,每组3名,每个小组配备1名导生,导生引导学员熟悉模拟演练,实施具体抢救操作在高级模拟人身上进行,其他角色由组内自行商议模拟角色分配。(3)实施引导性反馈。演练结束后,导生鼓励学员从演练后感想、学习目标回顾、行为分析3个方面总结自己收获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培训教师负责巡视、观察小组的演练和问题反馈情况,总结训练过程中的优缺点,引导学员进行改进。
1.3 观察指标
(1)理论知识考核。理论授课结束后对2组学员进行考核。试卷总分100分,≥80分为合格。(2)技能操作考核。技能操作培训结束后对2组学员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心肺复苏技术、电除颤和简易呼吸器的使用。评分标准参照《急危重症护理学》[7]、《急诊专科护理》[8]相关要求,包括操作流程、评估能力、人文关怀与沟通、职业态度4个方面,满分100分,考核成绩≥80分为合格。(3)试验组学员对结合引导性反馈的SPOC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参照相关研究[9-11],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包括10个条目,问卷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85。所有培训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员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试验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试验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试验组对教学效果各条目的满意度在90.0%及以上,整体评价较好。见表2。
表2 试验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名(%)]
3 讨论
3.1 SPOC联合引导性反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学护理要求的提高,我国对急诊专科护士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也得到广泛关注[12],传统的专科护士培训中,教师集中讲授的方法因缺少师生互动,不能很好的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不能及时获得学生学习反馈,教学效果欠佳[13]。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认为,一方面试验组采取的SPOC混合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相对多样化,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6.7%的学员认为线上 + 线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试验组要求学员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在线思考题汇报讨论,通过监督学员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打卡以及课后思考题汇报,促使学员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增加了学员课堂的参与度,对线上理论教学的质量进行了有效控制, 有助于督促学员进行学习。互动讨论区的设置,使学员可随时发贴,教学互动增加,最后教师根据讨论区问题进行教学疑难点总结,有助于加强学员对知识点的针对性学习,与张彦琦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试验组93.3%的学员认为课前预习课件的方式很好,96.7%的学员认为课后在线汇报思考题的形式起到了督促学习的效果。
3.2 SPOC联合引导性反馈教学有助于促使学员学习反思
SPOC混合式教学法线下多采用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形式较灵活,可根据教学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15]。Alhaj 等[16]研究显示,高质量的引导性反馈能促使学生深层次的反思,加深知识的理解,显著提升模拟教学的效果。与对照组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相比,试验组注重培养学员的临床运用能力,导生组织引导性反馈,使学员通过自我行为反思增强了对知识点的记忆,促使学员知识的理解和转化,有助于帮助学员从评估、急救意识等方面提高整体操作水平,这与赵敏慧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 试验组93.3%的学员认为线上+线下的教学互动模式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运用知识。
3.3 SPOC联合引导性反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员人文关怀意识
急诊专科护士作为急救护理的骨干性力量,除了基本的业务能力外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和人文关怀素养[18],试验组通过标准化病人模拟真实场景帮助学员感觉临床场景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互动,并通过引导性反馈使学员反思自身表现与标准化应对之间的差距,让学员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有助于学员人文关怀能力的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96.7%的学员认为模拟演练促使学员更多的关怀患者。
综上所述,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应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联合引导性反馈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特别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式下,符合我国教育部提出的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的要求。与传统的专科护士培训方式相比,能更好的提高其理论与操作水平,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保证急诊专科护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