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对胸部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2-11-19黄亚文张丽萍王琳杏福宝
黄亚文,张丽萍,王琳,杏福宝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二病区, 安徽 蚌埠 233004)
胸外科手术是临床常见治疗手段,多针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由于胸外科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创面较大,并且在某些特殊的手术中,需要通过挤压患者肺叶、游离食管等来扩大手术医生的视野。因此,术后很容易引发患者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3],患者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反射性的增多,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因此,研究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对胸部术后患者并发症、呼吸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一、资料和方法
(一) 一般资料
将2020年3月~2022年3月接收的60例胸部术后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常规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7.39±1.05)岁。研究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6.21±1.54)岁,根据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
(二)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一是患者接受胸部手术治疗;二是患者沟通能力良好,能够配合护理措施;三是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一是患者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二是患者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或药物过敏等情况;三是患者伴有其他类型肿瘤或严重器质性疾病;四是患者无法接受随访。
(三) 研究方法
1.常规组。对患者使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指导,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自我护理措施;疼痛干预,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指导其通过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等方式缓解疼痛,并遵医嘱给予其镇痛药物;日常护理,指导患者使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类食物,鼓励其按时入睡,保证病房安静卫生;出院指导,再次告知其自我护理措施及生活中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按时接受随访及复诊。
2.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干预模式,包括:第一,组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干预法护理干预团队,由科室内5名取得初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组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干预法护理干预团队,由护士长任组长,在实施本次研究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护理理论要点讲解、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干预法护理干预支持措施及注意事项,培训后对团队成员进行考核,合格人员方可参与本次研究。第二,根据每位患者所患疾病以及进行的手术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明确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呼吸急促、呼吸抑制等,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在床旁防止急救药品以及急救护理器械,帮助患者尽量争取黄金救援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第三,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寻找胸部术后患者最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预测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改进,包括从科室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基础疾病情况以及患者机体可恢复情况等,为患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做出预警[4-7],及时进行相关护理改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第四,呼吸功能训练:教授患者如何进行腹式呼吸,首先放松身体全部肌肉,指导患者缓缓吸气,直到患者吸到其最大限度后屏气3 s,然后缓慢吐气,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恢复情况,可逐渐增加其屏气时长。吐气时,指导患者缩唇,形似吹口哨时的唇部形态,并尽力收腹,尽量延长吐气时长,保持吐气时长是吸气时长的二倍,每日训练三次,每次训练20 min,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训练次数。第五,指导患者利用腹式呼吸进行咳痰,双手需要交叉状抱于胸前,同时按照日常呼吸功能训练的步骤进行咳痰,能够保证手术伤口在用力咳痰时不会受到二次创伤。第六,当患者适应了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法之后,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双上肢上举、外展、前伸、扩胸,双下肢屈膝、抬腿,每天练习三次,每次训练20 min。
(四)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肺功能情况、血气指标水平、并发症、6 min步行距离情况。一是血气指标。包括护理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情况。二是肺功能指标。通过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护理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FVC 及最大通气量(MVV)。三是并发症指标。其评价方式为,患者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等临床症状即记为并发症。
(五) 数据处理
二、结果
(一)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FEV1、FVC、FEV1/FVC、MVV情况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EV1、FVC、FEV1/FVC、MVV情况对比分)
(二)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血气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对比分)
(三)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四)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6min步行距离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6min步行距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6 min步行距离情况对比
三、讨论
(一) 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
由于在进行胸外科手术时,容易对患者的气管以及肺部产生刺激,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胸闷、咳痰、肺不张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正常恢复,需要在患者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在术后恢复期进行有效率的腹式呼吸,根据每位患者的恢复速度和自身承受力,增强患者呼吸肌耐力,尽量延长吸气时长,同时,结合缩唇动作,延长吐气时长,同时,教授患者双手交叉咳痰,能够保护切口,减少患者疼痛。
(二) 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通过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肺通气量,维持肺泡内气体交换水平,通过逐渐延长患者吸气、吐气时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的顺应性,大大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率,同时,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法结合患者肢体功能训练,能够逐渐增强患者肌肉力量,增加膈肌活动度,增加气体交换,大大降低术后肺泡塌陷的发生,提高气管内压,减小无效呼吸腔,增加患者肺容量,有利于患者及时排出气道分泌物,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干预由专业护理团队通过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为其提供针对性、科学性较强延续护理。实施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后,能够有效衔接院内及院外护理,能够使患者得到较为满意的体验,通过对患者病情及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护理依从性及主动性的提高,能够为其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更快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