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分析与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以2022年全国乙卷37题为例
2022-11-19江苏胡星荣
江苏 胡星荣
2022年地理高考全国乙卷第37题,围绕“海岸线变化”这一主题进行考查,考查内容涉及海岸线位置的变化方向、幅度及原因。试题突出多样化设问,着力创新意识培养;注重综合思维,培养尺度意识;试题难易有度,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笔者以2022年全国乙卷37题为例,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针对一轮复习给出备考建议。
一、试题原题
【例1】(2022年全国乙卷,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图1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图1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二、试题解析
(1)【命题意图】本题设置了认知冲突,学生需要突破“冰川消融必然导致海平面相对上升”的思维定势,实事求是地描述图像信息。
【解题指导】由材料“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可知,冰盖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冰盖消融导致消融区陆面上升(如图2)。
图2
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取决于海平面上升幅度和消融区陆面上升幅度的大小(如图3)。
图3
(2)【命题意图】本题需根据材料提供的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最新研究和结合甲站所在区域特征来进行分析。
【解题指导】根据甲站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图可知:1980—2020年海平面相对陆面下降。也就是说,相对海平面,陆面有所上升。甲站陆面上升主要与陆地岩层反弹抬升和板块挤压抬升有关(如图4)。
图4
(3)【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海岸线变化的人为原因,需结合材料进行尺度转换和多因素分析。
【解题指导】根据乙站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图可知:1980—2020年海平面相对陆面上升。乙站影响海平面相对上升的主要人为方式如图5。
图5
(4)【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海陆轮廓的认知和不同海岸类型对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的影响。
【解题指导】甲区域南临太平洋,海平面下降表现为陆进海退,水平方向是向海洋方向变化;乙区域南临墨西哥湾,海平面上升表现为海进陆退,水平方向是向陆地方向变化。1980—2020年甲站海平面相对陆面下降0.6 m,乙站海平面相对陆面上升0.4 m,甲站和乙站海平面升降幅度差异较小。甲位于基岩海岸区,地势陡峭,乙位于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为淤泥质海岸,坡度小,所以海岸线水平变化的幅度甲小乙大。
【参考答案】(1)冰盖消融,更多液态水汇入海洋,海平面上升;冰盖消融,岩层承压减轻,垂直方向反弹抬升。当海平面上升幅度超过陆面抬升幅度时,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移;当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时,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移。
(2)全球气候变暖,冰盖消融速度加快,甲地位于基岩海岸,下垫面物质组成较坚硬,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岩层形变缓慢恢复,陆面上升;地处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导致陆面抬升。
(3)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截泥沙,三角洲流水堆积减弱,海水侵蚀加剧,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陆地一侧移动。
(4)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海平面相对下降,海岸线向南移动,由于基岩海岸陡峭,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区域南侧临海,海平面上升在水平方向表现为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三角洲地势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三、从命题视角看试题特点
1.突出多样化设问,着力创新意识培养
本题通过多样化的设问方式,增加试题的开放性、辩证性,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的学习与复习备考模式。本题通过进阶性、创造性的设问,要求学生综合内外力因素,对不同地点海岸线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描述、概括和比较,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2.注重关键能力,培养尺度意识
本题以“海岸线变化”为背景,涉及海岸线位置变化方向、幅度及原因,要求学生利用不同空间尺度影响因素的差异描述和分析两个沿海地区海岸线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和原因,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试题基于不同要素、不同尺度及发展演化过程对区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引导学生发展综合思维素养,培养尺度意识。
3.试题难易有度,考查核心素养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用地理语言表述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设问具有“小切口,大纵深”的特点。第一个设问考查冰盖消融对海平面和消融区陆面的影响,考查方式属于“一因多果”,学生能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较为明确,后两个设问考查甲站点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和乙地区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方式,考查方式属于“一果多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强调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更高维度方面的考查,要求学生对地理基本现象、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有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
四、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1.完善学生地理知识体系
一轮复习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宽度,更要有深度,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把碎片状知识点梳理成知识体系,构建常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基本的解题思路。如全国乙卷第37题,把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进行梳理,答题的视角则会更清晰,如表1。
表1
2.培养学生地理情境中的因果关系和尺度意识
一轮复习要注重地理新情境中的“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等方面描述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发散思维,把地理因果关系放在不同的时空尺度去思考分析,注重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地理综合思维素养。例如:
【例2】(改编)弗雷泽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为1630平方千米。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
图6 弗雷泽岛位置
从植物种子和气候条件分析“弗雷泽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的原因”这一情境问题,可从弗雷泽岛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到此;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沿岸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进行分析。
3.一轮复习要注重思维品质的提升,提升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轮复习面对新颖的地理情境,要注重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并从题干、图表和设问中提取区域性和差异性的要素,通过地理思维的论证,把解题思路放在区域中“解决问题”。例如:
【例3】(改编)盐井古盐田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的干热河谷处,海拔大约2 300米。这里保留着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手工业制盐术,制盐历史已有1 300年。盐民们在澜沧江江边挖井抽取地下卤水灌入盐田,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自然制盐。独一无二的原始晒盐方式和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世界奇观之一。”
图7 盐田景观图及芒康县气候资料图
分析“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的盐井古盐田,每年的7—9月盐井围栏需关闭的自然原因”这一情境问题,考虑到盐井镇7—9月为当地的雨季,澜沧江流域内降水量增加;7—9月气温高,上游高原高山地区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融水量增加,河流水位上涨;为了防止河水上涨灌入盐井中,卤水汇入河水而流失,所以需关闭盐井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