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性影响
2022-11-19李雨竹
李雨竹
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区域性影响
李雨竹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0)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升。文章选取国内2013年—2020年间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和采购数据额情况对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采用随机效益模型分别探讨了国内东、西和中部三个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电子商务销售额、电子商务采购额及其占比逐年增长迅猛,区域间电子商务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在回归结果中,全国、东部和西部区域的电子商务规模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分别为0.029%、0.033%和0.053%,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中部区域无显著促进作用。
电子商务;农村居民消费;区域经济;随机效应模型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其对居民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居民的消费也越来越离不开电子商务[1]。由人民网主办、人民网研究院承办的“拓展新移动应用,构建新发展格局”高峰论坛暨2021移动互联网蓝皮书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其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9.76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长势头强劲,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扩大消费的主导力量,其不仅可以给居民的消费带来诸多便利,也有利于居民消费品质的升级。2021年10月,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其中指出电子商务是促进居民消费、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是培育高品质数字生活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也逐渐得到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在全国各地区已实现了全覆盖,为农村地区促消费、扩就业、助扶贫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以及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升的实际效果,还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和研究分析。因此,本文从时间和区域两个不同维度对我国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及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水平进行探讨,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价值,以求为提升我国整体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提供借鉴,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均衡发展。
1 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我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目前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意见。由于国际组织、机构、学者等参与电子商务的角度与深度不同,因此不同主体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也不相同。世界贸易组织认为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商务活动[2],其具体包括生产、销售和流通等环节,但又
不限于上述环节,还包括如通过网络进行商品展示、订购产品等一系列降低成本、创造商机的商务贸易活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在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的商务活动。国内的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则将其定义为以网络设施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开展的商务活动[3]。以上不同主体对电子商务定义的表述虽有不同,但基本都涵盖了网络信息技术、电子通信工具、商务活动、交易对象等相同要素。基于上述不同组织和机构等关于电子商务定义的不同理解,结合本文研究内容,笔者将电子商务定义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使用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等电子化工具,对商品进行的涵盖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即时商务活动。
2 电子商务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联性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逐渐影响着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4]。首先,电子商务的发展能为农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刺激村民就业,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收入,从而提高其消费水平。其次,电子商务可以带动支付、物流、金融等行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带来在线客服、快递物流等多种类型的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率,增加农村居民的工资收入[5]。再次,农村居民可在电商平台上开设网店,由于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门槛较低,只需要少量启动资金,借助网络和计算机就能产生收入。尤其对于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如留守家中的妇女、老人等,是较好的收入来源,进而间接促进消费支出的增长。最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促进农产品的销售,通过增加网上销售模式,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经营收入[6-7]。随着农村网络和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利用电子商务的意识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促进村民增收和提高消费的效果将会越来越显著。
3 实证研究
3.1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相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考虑到数据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本文选取我国2013年—2020年的面板数据,指标为电子商务销售额(亿元)与电子商务采购额(亿元),并加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3年—202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3.1.1 全国整体发展现状
2013年—2020年,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上下波动的状态,采用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及电子商务采购额所占的比例来衡量电子商务在全国的发展情况。
其中表示年份,表示电子商务销售额,为电子商务销售额所占的比例,表示电子商务采购额,为电子商务采购额所占的比例,为全国生产总值。
由表1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商务销售额、电子商务采购额和全国生产总值均逐渐增加,三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由于2019年年底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各类产业均受到较大冲击,2020年全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放缓,同时电子商务采购额的增长也出现一定的减缓,但2020年电子商务销售额较2019年增长较多,这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封锁导致居民网上消费增多,商家大规模进行线上销售。
表1 全国电子商务现状
根据公式(1)和(2)计算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与电子商务采购额占比,进而得到电子商务占比趋势如图1所示。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与采购额占比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2013年—2020年间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在2013年—2014年间上升较为迅速,在2014年—2019年间上升趋势放缓,处于相对增长较平稳的时期,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出现了明显的增长,销售额增长速度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值。综合来看,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与电子商务采购额占比分别从2013年最低的9.56%和5.85%上涨到了2020年的18.68%和10.77%,增长十分迅速,增长幅度几乎达到了100%。
2014年前是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时期,各类电子商务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2014年—2019年是电子商务平稳发展的时期,该时期电子商务每年的销售额占比均不断增长;但由于电子商务市场饱和度逐渐升高,政府也加强了对电子商务产业的监管与控制,在此期间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增长速度逐渐下降,不及2013年—2014年。2020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相比线下实体经济,线上电子商务增长更迅速,居民更倾向于线上消费,故电子商务销售额又出现迅速增长,其电子商务消费水平到达近八年的峰值。
图1 全国电子商务占比现状
3.1.2 分区域差异性发展现状
将国内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对各区域2013年—2020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与电子商务采购额占比进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公式(3)和(4)中,表示区域,表示2013年—2020年区域电子商务销售总额,_为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表示2013年—2020年区域电子商务采购总额,_为电子商务采购额占比,为各省份生产总值。
各地区的电子商务销售额、采购额占比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东部地区在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及采购额占比上均排名第一,分别为16.95%和9.80%,其次为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销售额占比与采购额占比分别为13.28%和8.1%,表现为最低,说明区域间电子商务发展进程差距较为明显。
表2 电子商务分区域差异性发展现状
3.2 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建立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如下。
3.2.2 实证分析
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和面板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随后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值为0.769>0.01,即应当接受原假设,表明应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表3 全国及各区域随机效应面板回归结果
由表3中全国维度随机效应面板回归结果可知,回归模型2为0.783>0.5,整体回归效果良好。电子商务销售额与电子商务采购额之和ln的回归系数为0.029,显著性值为0.003<0.05,表明电子商务规模对农村人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电子商务市场的扩张的确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每提升1%,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就会提升0.029%。
由表3东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可知,电子商务销售额与电子商务采购额之和ln的回归系数为0.033,显著性值为0.016<0.05,表明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每提升1%,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就会提升0.033%。东部地区电子商务规模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表3中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可知,电子商务销售额与电子商务采购额之和ln的回归系数为0.007,显著性值为0.675>0.05,表明中部地区电子商务规模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不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由表3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可知,电子商务销售额与电子商务采购额之和ln的回归系数为0.053,显著性值为0.034<0.05,表明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每提升1%,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就会提升0.053%。西部地区电子商务规模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规模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上,东部及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中部地区不存在显著影响。从电子商务规模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提升情况来看,西部>东部>全国。
4 结论
本文选取国内2013年—2020年的电子商务销售与采购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电子商务销售额、采购额及其占比均随年份的增长逐渐上升,并在2020年达到最高值。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与电子商务采购额占比增长幅度非常大,几乎达到了100%。不同区域中,东部地区在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及采购额占比上均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区域间电子商务发展差距较为明显。
从随机效应模型面板回归结果中发现,电子商务规模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电子商务市场的扩张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从不同区域来看,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每提升1%,全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就会分别提升0.029%、0.033%和0.053%。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电子商务规模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不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电子商务规模对农村居民消费提升的影响上,排名为西部>东部>全国。
[1]李连梦,魏鲁彬.农发行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及措施[J].农业发展与金融,2022(2):16-19.
[2]吕树泉.Y服装公司在淘宝网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3]李勋.现代商务活动发展中的SWOT模式分析[J].科技资讯,2012(10):224.
[4]贾秀.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层次的影响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2.
[5]高彦彦,荣宇鹏,纪帅.农村电商的农民增收效应估计:来自浙江省淘宝村镇的证据[J].现代管理科学,2021(2):112-120.
[6]雷启英.农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3):120-121.
[7]方莹,袁晓玲,房玲.普惠金融视角下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GMM模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10):56-62.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0.33
F323.8;F724.6
A
2095-1205(2022)10-107-0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19年度课题“基于新商科背景的‘产教融合’模式之商务数据分析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GZYYB2019034)
李雨竹(1992- ),女,汉族,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