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散火汤治疗痤疮临床体会
2022-11-19张雅琳
金 泉,张雅琳
(1.甘肃省临洮蜀佶堂风湿骨病中医院,甘肃 临洮 730500;2.中国人民解放军96604部队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痤疮又名“粉刺”、“粉花疱”、“肺风粉刺”、“面庖”等名称,好发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常见病损部位为面部,唇周,前胸,后背。给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影响。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转变,本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医一般认为本病由于肺胃炽热,或风热外袭,或湿热阴虚等邪热内蕴上蒸于面部,内热不能透达,热盛动血,久而致瘀。治疗大多采用清热、凉血、活血、祛风之法。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尚有一种因饮食不节,脾胃阳气郁遏,郁火不得发散之证型,常多见于年轻患者,运用升阳散火汤治疗效果良好,体会如下。
1 发病机理
随着现代社会非传统饮食的多元化改变,此类证型患者大多有长期喜食辛辣刺激食物和饮用冰冷饮料类的生活饮食习惯,且在食用期间喜饮冰冷饮料解渴,或是平素就有长期喜好冷饮的习惯。辛辣炙煿之品性热,食后易生热化火,辛温助阳,冰冷饮料又极易郁遏阳气,抑制升发,犹如冰包火,寒热错伏,难以化解,损脾伤胃。脾胃被伤,其运转功能失司,脾本升清向上为健,胃当降浊通下为顺,饮食内伤致使气机颠乱异常,自然脾之清气不能升发,胃之浊气不能下降,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清浊无分,中焦脾胃功能失调,阳气被遏,火郁脾土,不得发散,阴火内生上乘颜面,则发为痤疮。
2 辨证要点
患者可见颜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及结节,颜色暗红或深红,粉刺疙瘩成片,呈对称分布,也可见于前胸和后背,常伴有皮脂溢出。丘疹形如锥状,尖部可见白色脓点,用棉签可挤压出黄白色碎米样分泌物。皮损部位尤以鼻颊两侧和唇周多见,下颌部也可常见,或可伴有灼热感和瘙痒。多有恣食辛辣刺激食物和喜好冷饮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可作为此类证型的首要问诊标准。患者口干口渴,或饮水后不解渴,胃脘部胀满,食量减少欲食不食,饮食口味变重,挑食味厚之物,或见身疲乏力,餐后即饱,食后欲眠,大便时干时稀不调。皮损发于鼻翼两侧的女性常多伴月经失调。舌质红或淡,质红者多见,胎白厚或腻,也可见黄薄腻苔。脉沉弦带数或沉而无力,也可多见双手关脉沉弱。
3 治则选方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火郁发之”,即为治疗原则。饮食冷热不节,伤脾损胃,阳气郁遏,此非用风药无以升散,方选李杲的升阳散火汤。张景岳评价此方为“火郁发之之剂”。方中药物专选柴胡、防风、升麻、羌活、葛根、独活等一派辛温风药以升脾胃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枢机运转,脾运自常,则无抑遏之弊。白芍味酸能泄土中之木,生甘草味甘可泄脾之郁火,二者合用酸甘养阴,且防风药耗散之过;人参补中州之虚,炙甘草健脾和中,自此阳升火散,脾胃自安,病方自除。临证中人参可易为党参,见口干便秘苔黄者加重白芍用量,也可酌加少量黄连,粉刺坚硬赤红疼痛者加生地、丹皮,疙瘩成片根部坚硬者加紫花地丁,粉刺色暗瘀滞者加赤芍、丹参。
4 典型病例
赵某,男,21岁,2020年7月18日初诊。颜面部痤疮反复发作2年多,近1个月加重。刻见面部多发痤疮,尤以鼻颊沟和唇周为甚,散见于额头部,局部连接成片,色暗红,偶有微痒,能挤出白色粉汁,手指捻搓后闻之微臭。询问饮食习惯,有长期喜食辛辣刺激食物及冰冷饮料史。伴有口干,纳差,食后自觉体倦,胃脘不舒,小便可,大便初干后溏。舌质微红,苔白腻中有裂纹,双手关脉沉弱无力。证属脾虚热郁,阳气不升。治宜健脾益气,升阳散火。方选升阳散火汤加减。药用柴胡10g,升麻3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葛根10g,芍药15g,党参10g,炙甘草10g,赤芍10g,紫花地丁15g,甘草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嘱其忌食辛辣刺激甜腻之物,不喝冷饮。7日后复诊,症状大减,遂守原方对症加减调治3周而愈,告诫注意饮食节制,随访2年未复发。
按:患者平素饮食无节,喜食辛辣刺激食物及冰冷饮料,导致脾胃损伤,寒热互结,有形之邪郁遏无形之阳气,中焦气机出入升降失常,脾运胃降枢转不利,阴火乘位发于上而成痤疮。若以苦寒类药清热,则更易致阳气冰伏于内,郁热更甚。病机核心在郁,病理结果为火,其治当以升阳散火汤发之。病机药证相合,故能取效。
5 小 结
痤疮的治疗颇为棘手,主要易于复发。中医对本病的病理病机和分型证治认识非常全面。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改变,升阳散火汤治疗本病的机理值得探究,对提高痤疮的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