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022-11-19张强
张 强
(滨州市城乡水务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3)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在我国的历史和经济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经济带,也是一道生态屏障。保护黄河,做好治黄工作,从黄河流域的社会现实和生态现实情况来看,要实现黄河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必须要将区域水资源节约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1 黄河水资源及利用情况
黄河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成为近年来制约区域经济的因素之一,所以,必须要做好黄河治理工作,实现区域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对于黄河流域的治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大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合理利用。在区域强化水资源管理和应用中,构建生态保护工程,有利于不断降低黄河流域的生态压力,提升区域水资源涵养能力,有效缓解黄河流域的一些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黄河上游生态战略位置极其重要,通过加速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应用,围绕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加速黄河区域生态屏障构建,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等都有着重要价值。但是,仅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其中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
1.1 水资源总量
长期以来,随着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日益频繁,黄河流域下垫面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导致区域内水资源不断减少,这种变化在黄河的中游段表现得尤为明显。从黄河流域近年来的不同时段降水量以及天然径流量统计数据来看,平均降水量有所减少,其中,天然径流量减少的比重已经超过20%。考虑到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对于黄河流域的产汇流关系还会继续产生不利影响,未来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下降是必然趋势,预测到2030年,黄河河川径流量和现阶段相比会有明显减少。
1.2 供用水量情况
随着黄河周边城市以及沿黄经济带的加速膨胀,黄河供水量和用水量都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种增长趋势更为明显,到1980年,供水数量增加到446亿立方米。2008年黄河总供水量达到490亿立方米以上,增长趋势明显,这其中,黄河流域内地表水供水增加了25亿立方米左右,地下水供水增长约35亿立方米,黄河向流域外的供水有所降低。
1.3 水质状况
从黄河流域的水质情况来看,黄河水总体上呈现水少沙多的特点,加上周边和沿岸城市经济的废污水排放量增多,黄河成了很多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放的河道,造成黄河流域中约有23%的河长低于V类水质标准,还有将近一半的河长水功能达不到标准要求。这种情况不断恶化,导致黄河水环境的承载力不断下降,高污染负荷加重,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省际间的水污染矛盾不断加剧,流域水污染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资源总量不足 供需关系紧张
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来看,总体水资源量偏少,且径流量不断降低,现有的水资源量不能为地区的经济提供足够支撑。统计数据显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径流量约为535亿立方米,只有全国河川径流量的约2%,仅有的这些水源支撑着全国15%的耕地灌溉和12%的人口供水需要,且还需要向外承担调水任务和输沙任务。这些任务的实施让流域内的水资源总量不断降低,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出其对应的承载力,水资源的供需关系紧张加剧[1]。
2.2 水沙问题突出 影响河流健康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黄河流域的水来沙条件有了很大变化,流域有一定挟沙能力的中常洪水以及较大洪水的发生概率减少,主要来沙区的来沙系数不断提升,导致本来就已经出现水沙问题的黄河流域水沙问题进一步加剧。这种水沙关系的恶化,导致流域内的河道淤积,河槽萎缩,区域的平滩流量降低,防洪的负担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也会影响河流自身健康,洪水漫滩的几率不断增加,可能带来较大的灾害和损失。
2.3 生态用水被占用 环境恶化加剧
黄河流域近年来供水量不断增大,水资源供需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行业间、地区间争夺水源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导致流域的很多生态用水被占用,水事冲突问题加剧。从黄河流域的河流水资源现实情况来看,下游和主要支流断流比较频繁,地下水又被大量使用,造成一定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带来地质灾害,危及周边城市和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2.4 用水效率低下 造成水资源浪费
目前,黄河流域部分灌溉渠工程配套不完善,灌溉技术不先进,在工农业用水方面,没有明确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和措施,导致管理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水资源浪费行为。区域的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49,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60%左右,这一点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黄河流域在节水方面还是存在一定潜力的。
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黄河水资源利用对策
3.1 做好水污染治理 提升可利用水资源总量
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严重,大量的工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排放到黄河干流中,对于区域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也严重危害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对此,必须要从水污染治理做起,加速黄河流域生态经济一体化。针对目前黄河水污染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做好黄河流域的水治理工作。对此,要做好对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黄河流域重要水域的管理管控等工作,对于自行取水行为进行监管,严厉禁止私自开挖河道、采取泥沙、违法乱建等行为,对于不合规的建筑和项目进行及时拆除,恢复区域原有的生态。针对区域水资源,要强化管理制度落实,一方面,注重对水资源消耗量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做好水资源消耗强度控制,严格取水,避免浪费。在区域周边,要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作为重点项目,探索农业的清洁生产模式,提倡农业生产中使用有机肥,减少过量的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区域生态,减少区域生产生活对黄河流域及周边水资源的污染。要对区域范围内入黄口做好严格的排查工作,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尤其是对于沿线的化工企业排水口,做好监督监管,避免污水处理不达标排放到黄河流域中,对于违反规定的工农业企业以及个人等进行处罚,提升水资源保护意识。为确保黄河流域水体保护,还应确定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法等,通过完善法律,来保障水污染治理有法可依,强化流域沿线的城市和居民黄河水污染保护意识,在实践中做好水污染防治和保护工作。
3.2 涵养流域生态 促进水资源涵养能力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推进中,要优化区域生态,必须要增加区域绿地面积,这是改善全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通过扩大植树造林面积,不断增加绿地面积,发挥绿植在涵养水源、净化空间、美化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加大黄河流域植被种植,不断提升区域水源的涵养能力,发挥黄河流域的蓄水功能,为缓解区域的水资源紧张问题发挥积极作用。此外,黄河流域还要加速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提升机制,针对黄河流域进行系统治理,关注区域内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要求在农业、渔业等生产中,推动节水设施应用,转变用水方式,提升水资源涵养能力。
3.3 做好水资源管理 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相关地区要加强水资源有效利用,做好区域水资源生态治理工作,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沿黄地区在对于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农业灌溉上,实施现代化改造灌溉方式,推进农业生产中的滴灌、喷灌等节水模式,提升节水效率。在节水技术研发上,也积极创新,切实提升节水技术和产品质量,促进节水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要深挖农业节水技术,不断探索节水工艺,投入更多的节水设施,改传统的漫灌为滴灌,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探索农业的节水模式。同时,也积极做好农业用水管理,借助有效的技术、工程和管理方法,促进农业节水水平提升,加速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集约化利用,以推动黄河更好地服务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
应积极开拓水上游和水边游项目模式。黄河流域本身在水资源上占据一定优势,积极开拓水上游项目,并善于借助时机,加速原有水上节目的设计和推广,将水资源优势转化成为自身的产业优势。通过水资源利用流程改造和综合利用率提升,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目标实现,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建设。
针对流域的工业用水,要提升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水平,提升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通过高效的水资源采集装置和设备使用,将工业废水有效集中起来,加强集中处理,对处理后的水资源实施二次利用、多次利用,切实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确实需要排放的污水,必须要确保达标后才能排放。
4 结语
黄河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现阶段生态恶化的背景下,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限制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黄河流域因为经济水平以及历史的因素,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更为突出,供用水关系紧张。在黄河流域水资源有限以及现实情况下,必须要做好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作,不断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做好保护,并不断提升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要重视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从目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情况来看,水资源总量不大,呈现逐渐递减趋势,且黄河流域的水沙问题严重,抗洪风险增大,区域水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和谐共进目标的需要,要不断强化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不断优化区域生态建设工作,通过多样化的措施,切实提升区域水资源环境质量,并不断提升工农业等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流域的水资源紧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