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战略下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与创新
——以《新探索研究生英语》为例

2022-11-19任云岚

现代英语 2022年13期
关键词:农科学术研究生

任云岚

(内蒙古农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一、“新农科”建设

2017~2019年,从“新农科”概念的提出,向“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个专业多元发展,再到“新农科”全面推进,“新农科”实现三步飞跃[5],标志着“新农科”建设和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举措、新路径已经全面展开,通过课程体系重构,专业知识交叉融合,以广博的学术视角,用一流金课培养有创造视野及国际意识的一流人才,服务新产业、新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指出,全国涉农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的新型知农、爱农人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因此,在“新农科”背景下,高校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立德树人,重塑思维体系,培育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讲好中国农业故事,提升国家农业全球竞争力,强科研创新,促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建美丽地球村。

二、“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思政课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多次重要指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育工作全员抓、全程抓、全方位抓。[7]其他课程要做到与思政课一致,达到协同效应。2017年,国务院第一次将“课程思政”写入中央文件,号召教师充分发掘各门课中的德育内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18年开始,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展“三全育人”改革工作。2020年教育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同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和国家迫切需要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高层次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基础。[3]

“十四五”是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关键期,随着内涵式发展,作为人才培养高地,大学的核心任务是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教育任务不动摇,深化课程思政创新,凝聚“三全育人”,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社会担当和使命意识。“三全育人”中重点在育,难点在全。大学应该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展开,通过人人、时时、处处,集聚合力,协同融合。高校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中,提高课程思政的“契合度”,做好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专业的提升和实践的指导,推动专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优化人才培养,让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英和时代的楷模引领青年,提升认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打造研究生教育强国,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助力。

三、“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

爱国是立德之源。作为培养高等教育人才塔尖的研究生教育,更要实现“三全育人”的“闭环”。“研究生英语”作为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必修课,覆盖广,载体精,亲和力强,是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教师可充分利用文化的陶冶功能,凭借学科优势,注重价值引领,深挖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感知爱国主义、家国情怀,促进国家统一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强化使命担当,实现育人育才的有机结合。

2021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与本科教育阶段有效衔接的《新探索研究生英语》。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新探索研究生英语》符合研究生认知水平,顺应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新时代要求,选材丰富,内容新颖,将英语技能、学术素养、思辨创新全部贯穿一套课本之中。通过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智能分析,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线上线下混合灵动课堂。教材将科普、环保、疾病、思维、美学、社会学等诸多题材与思政巧妙融合,通过中西对比,丰富见识,引发共鸣,陶冶爱国情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结合新农科背景,教师通过挖掘思政元素,用英语衔接专业知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农业人才。此外,该教材的“学术词汇讲练”“学术论文写作”和“学术英语交流”板块,帮助学生实践产出,全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学术素养、学术技能,助力学生运用信息提出问题,通过探讨交流研究成果,增强学术实践创新能力。

四、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视听说第一单元以“身份”为主题,课上通过跨文化板块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辨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特征。在探究集体主义的起源时,农学专业学生的学术英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中农耕文明的共同行动、互助合作,处处蕴含着集体主义。中国是有着悠久农业史的农业大国,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教师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其使命感,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小组互动讨论中,学生分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的事迹。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对杂交水稻的集体攻坚,代表了中国人科技开拓、攻坚克难的无畏精神。从吃饱到吃好,新一代科技工作者任重道远,需集聚合力,协同探索。在品味英语魅力、拓宽跨文化交际视野的同时,教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倡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让学生体会中西方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共创美好未来的伟大进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升学生修养。师生互动、探究的协同发展课堂,提升教师教学幸福感,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发表英语学术论文,提升学术应用能力。[6]

视听说第四单元以“生存”为主题,中国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课前学生通过U校园线上观看视频素材,了解中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积累思政词汇。例如,精准扶贫(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消除绝对贫困(eliminate absolute poverty/wipe out extreme poverty),经济作物(cash crop),乡村振兴战略(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等。课中,教师组织课堂研讨活动,学生针对中国西南一个小山村的优势及劣势,探讨优化山村的改造方案,将思政元素以口语输出的方式完成实践。课后,教师启发学生以“经济和环境发展”为主题,深入思考,延伸阅读英文文献,拓展思维,增加学生的高阶思辨。例如,电商直播博主(e-commerce live streamers);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治国之道,富民为始(The governance of a country starts with the prosperity of the people.)。此外,经管院“农村发展”专业学生在查阅文献后,用英语介绍全国不同农林院校“乡村振兴”专业建设的发展,并基于校本特色,分享自己选择此专业的初衷,引用导师在国际论坛上的英语讲座,分析乡村发展遇到的挑战,将学术英语融入中国农村故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要启发并组织学生自己讲故事,实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小组汇报中,真实的乡村图景,独特的文化传统,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激励着学生学有所成,毕业后回乡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五、课程的创新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研究生学术英语团队共十人,其中党员教师有六人,党员占比67%。通过党员教师和教师党支部的党建引领,有利于充分发挥教研室党支部在内涵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政治站位,使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爱党爱国融入精神血脉,实现如盐入水的课程思政,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成为社会道德的模范践行者和忠实实践者,做“四有”好老师。通过“党支部+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制订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提升个人专业发展能力,更新教学理念,将语言、专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达到真正的融合,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团结协作。[2]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上发挥作用,真心关爱帮扶学生,指导学生科研立项,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增强师生学术共创意识,建设双向激励、合作创新的师生成长共同体,追求卓越,培养新时代研究生。[1]

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上,以课程思政为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测试等环节,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作用,突出思政的重要性。根据培养目标的差异,对学术型硕士学生制订基于提高学术素养、学术交流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进而产出学术英语写作的大纲;对专业学位硕士学生制订基于锻炼学生对学术材料进行梳理展示的能力进而产出学术英语口语的大纲。教师深耕教材,精简拔高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思政内容切入点,形成教学目标。通过文献阅读、学术讨论梳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师生共同不断地探索吸收新的知识,对教学过程思考、学习、实践、反思和改进,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学习体系,形成育师育人师生共同体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助力学术论文创作,培养学术传播能力,推动创新,帮助世界了解中国,帮助中国沟通世界。[4]

在教学模式上,通过线上预习、线下教师答疑解惑讨论式面授和基于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基于《新探索研究生英语》教材的“网络+课堂+实践”立体化学术英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充分利用外研社研发的U校园数字课程,课前教师发布主题丰富、风格多样的学习资源,布置个人和小组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同时,激活知识储备。课中教师考查学生对细节的把握,整合重点信息,进一步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实现知识内化,并以教师之思,带动学生之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过渡到以专业为导向的学术英语实践与应用。例如,将学生学术英语写作和学术英语口语优秀作品展示在U校园上,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合作评价等,激发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成长,收获成就感,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经过看得懂、有所思、练练笔的过程,将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提升学术英语交流技能和学术素养,发挥专业优势,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从“三全育人”的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教师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成就应用型农林科技创新人才,共筑中国梦。

六、结语

总之,“新农科”背景下,探索组建联合党支部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团队,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课程建设。通过《新探索研究生英语》,实践智慧校园,强化课程的价值塑造。利用混合式教学先进手段推进课程思政的落实,在实践中尝试以学术技能培养为牵引的新突破,增强就业竞争优势,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强爱国情怀,发挥“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作用,实现“立德树人”。通过学以致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建“师生相长”的课程思政学习共同体,激励学生长才干,勇担当,培养爱党爱国、创新加实践的国际化农林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农科学术研究生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以新农科理念为导向的生物农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农科背景下“线性代数”融合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守百年强农初心 育一流农科人才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期刊与当代学术研讨会暨《长江学术》发展论坛掠影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学术出版创新: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