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途径

2022-11-19王淑一

读与写 2022年34期
关键词:动作微课体育

王淑一

(江苏省新沂市行知学校 江苏 新沂 22140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体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不得小觑的学科之一,通过体育教学,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新课改背景下,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的体育教学,以教动作要领、训练体育技能、提升体育成绩为导航,护士学生的体育思维训练,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主体性,体育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深度课改的背景下,借鉴翻转课堂模式,从兴趣激发的需要,从自主训练的热情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发展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能力,提升体育素养。本文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对小学体育教学优化的策略问题加以论述,以期对教学实践起促进作用。

1.有效运用微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微课、微视频在教学中运用,是构建翻转课堂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前,将制作的微课、微视频,或者精心选择网络资源中的微课、微视频,将链接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在观看,为课堂上学习和互动奠定基础,实现教学重心的前移,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上运用微课、微视频,优化课堂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有趣。而谈到微课、微视频的运用,体育教师会闻声色变,认为体育教学中运用微课、微视频是画蛇添足。然而,体育教学中运用微课、微视频同样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应的体育知识、感知体育技能和技巧,提升自主训练、主动锻炼的热情,激发体育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课堂发生根本转变。因此,作为体育教师,也应注重微课、微视频的运用,发挥微课、微视频的作用,构建学生自主、积极、互动的有效课堂,让课堂因微课微视频的运用而绽放生机和活力。

微课、微视频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可以选择围绕体育训练内容的图片、视频资料等,为学生自主运动做好准备。以“跳绳”的教学为例,课前,笔者精心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从网络资源中搜索一些关于跳绳的图片、视频以及关于跳绳的方法技巧的文字讲解以及视频等进行剪辑组合,制作为不超过八分钟的微视频,将微视频发布到QQ群或者微信群,让学生在体育课前充分观看视频,这样,形象、生动的视频,“真”人处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增加了真实感,降低课堂学习时动作的难度系数,提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2.尊重自主体验,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一直以来的体育教学时,教师口头传授体育运动的技术要领,单向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忽视学生的兴趣激发,无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自主体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这样,改变了传统的“教”、练”、“测”的“三点一线”的低效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看微课、微视频,或者相互探索,既提高自主训练的运动意识,也促进学生对体育动作的深入理解,也在不断产生尝试中,规范动作要领,形成动作技能,降低对体育的畏难情绪。

以《仰卧起坐》的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对于仰卧起坐的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一遍遍地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学生的体验学习、探究训练。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寻找优化教学的突破口,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决定放手课堂,鼓励学生课前微信群或公众号中浏览《我会做仰卧起坐》的微课视频,通过视频的反复观看,把握仰卧起坐的动作技巧,并通过跟着视频进行模仿性训练,从而熟悉相关的动作。课堂上,在简单的热身后,让学生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学活动,通过相互展示已经熟悉的动作要领和动作技巧,通过组员的一一练习,相互指出存在的不足,这样,动作要领和运动技巧通过自主学习、主动体验、相互交流而全面掌握。

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实质上是“让学于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再以《50米跑》的教学为例,对于短跑的起跑的问题,多数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利用“蹲踞式”,不用“站立式”,并说明理由:蹲踞式起跑,可以提升速读,更快地获得加速度,在最短时间内把速读提到最大,短跑需要速度,而站立式、弯腰式等不适合短跑,容易增加阻力……如此的教科书式的说教,让学生感到乏味。根据小学生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和好奇的身心特点,与其说教式教学,不如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去探究,通过各种起跑的练习,亲身体验50米跑最适合蹲踞式起跑,并通过反复试验,对于蹲踞式起跑的要领也自主发现和掌握。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体验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体育训练的快乐,自主学习、主动训练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的体验学习、自主训练,让体育课堂发生根本的转变,让体育课堂模式发生翻转。

3.运用趣味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体育的基本特征是健身性、竞技性。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如将游戏、竞赛等和体育运动项目有机结合,凸显体育的竞技性,让学生健身的同时,感受体育训练的愉悦性,实现快乐体育的目的。不容置疑,体育训练时,融入游戏、竞赛等趣味活动,也满足儿童争强好胜的身心特点,改变传统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效果差的弊端,让气氛变得活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游戏和竞赛活动,以游戏和竞赛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升参与度,奠定翻转课堂的基础。

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竞赛等活动,首先应体现趣味性,趣味性强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关注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体育的快乐,感受体育之美。如“立定跳远”的教学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接力跳沙袋”的游戏,将沙袋作为障碍物,进行接力活动。这个游戏活动,显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促学生积极互动,提升体育训练有效性。

游戏的融入,还用注重竞争性,也就是游戏和竞赛巧妙融合,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如中长跑的教学时,将学生分成每四人一组,开展接力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跑完全程用时最少;“纵队齐步走”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融入运动会开幕式“方阵齐步走”,增添训练的趣味性。笔者将学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个方队,进行“齐步走”,比一比哪一个方阵走得最整齐、最有精神、摆臀度最整齐、立定靠教也最整齐。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调动学生体育训练的自主性。

趣味多样的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促学生“愿做”、“想做”、“爱做”,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氛围中快乐参与,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体育知识、发展体育能力,提升学生内在的人文素养。趣味元素的融入,也让课堂发生根本转变,体现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

4.教师有效引领,提升学生体育水平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翻转,其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发展为本”,宗旨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发展。小学体育教学时,构建翻转课堂,提升学生体育水平,除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也不容忽视。作为教师,应从“教者”、示范者转变为指导者、促进者,应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加以引领和精讲,以不断改进学生的动作技术,提升运动水平。

发挥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活动前的“热身”的激趣的层面,也就是优化“热身”环节,以快速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活动中,为体育训练做好准备。如低年级的关于“队列”方面的教学时,设计“反反反”的游戏。如让学生围成一大圈,让其中一位同学说“稍息”,同时做出“立正”的动作,其他同学“稍息”;第二位同学接着说“向左转”,自己“向右转”,其他同学“向左转”;第三个同学说“蹲下”,自己则站着不动,其他同学做出下蹲的动作,如此依次下去,如果某一位同学发生错误,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游戏继续……“队列”的教学时,可以热身的活动很多,如“报数成团”游戏,让学生男生女生站成纵队,并规定男生代表1元,女生代表2元,让学生慢跑,依次报数,男生报1元,女生报2元。升级玩法:听指令“抱团”,如听到老师说“3元”,学生自动抱团,可以是3个男生、可以是两个男生一个女生;教师说“5元”,或者5个男生抱团,或者2个女生1个男生,或者一个女生3个男生抱团,不论怎样组团,总“金额”正确就可以。这样的热身,为体育课堂增加了浓浓的趣味,让体育犹如磁石一般,深深吸引学生,奠定翻转课堂的基础。

教师的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活动的设计上,主要还在于对于体育知识的精讲、体育运动动作的有效示范以及学生错误动作的指导、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课堂上缺少教师的有效引领和指导,课堂会犹如一盘散沙,出现“散放养”的不良现象,“翻转课堂”也失去意义。以“跳高摸高”的动作训练为例,带领学生热身后,教师应根据“跳高摸高”的动作要领和动作要求等给以学生练习的时空,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不断巡视,对学生动作练习时存在的问题“记录”,练习结束,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长善救失,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如有的学生起跳时弹力不够,指导该部分学生怎样才能跳得高、摸得高;对于部分学生跳起后双腿落地时双腿不太放松,缺少弹性的缓冲的过程的情况,给以即使的指导,应该如何才能放松双腿、提高弹性的缓冲……教师对于学生练习中出现的不足一一指出,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后,再完整、细致示范,对动作进行分解讲解,学生再模仿训练,将不断掌握动作技术要领,提升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5.采用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翻转课堂的构建,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体育学科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是目前实现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其中,优化评价方式,采用激励性评价,就是不得小觑的主要方面,是促进课堂翻转的主要途径。多元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将学生的自评、互评摆在首要位置,以自评、互评凸显“教师为课堂主体”的观念和不良现象,多元评价的有效运用,对体育教学起推进作用。为此,基于翻转课堂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教师应巧妙运用多元评价,助推体育课堂摆脱低效。

运用多元评价,首先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以“实心球”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先让一位同学为学生演示如何投掷。该生演示后,教师可以根据投掷角度、投掷的远近等进行设疑,引发学生的思考。如笔者提出问题:你认为自己投掷的好不好?缺点在哪里?学生回答“投掷不够远”后,笔者继续质疑:你认为投掷不够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生想了想说“投掷得太低了”于是,笔者引导该生“如果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投得远点吗?”……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运动技巧,认识到动作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不断改进,让自己更完美,体育能力、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运用多元评价,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也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相互提高。如“跳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一组同学跳,其他同学“看”,之后,让“看”的学生对跳的同学进行评价,为了让评价客观、公正,教师可以给以简单的引导,如从参与的积极性、跳的个数、跳的动作是否标准等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的评价有了“标尺”。学生的互评,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让体育课堂“活”起来。

再者,多元评价,还需要注重激励性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指出缺点和不足,促使学生改善。而激励性评价的有效运用,激发兴趣之外,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此,在运用评价策略时,应注重激励性评价的有效运用。以低段的“跳绳”教学为例,一二年级的学生,不仅协调性较差,也容易出现小腿后踢、绳子摆动不连贯、绳子断裂等,他们会丧失信心,不敢再跳等。此时,教师的耐心的指导之外,鼓励他们“慢慢来”、“你一定行”等,让他们提高自信,积极锻炼,课堂由被动向乐学的转变。

基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运动、激发快乐体育热情,让学生感受快乐体育的乐趣,从而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模式发生华丽嬗变。

猜你喜欢

动作微课体育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下一个动作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我们的“体育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