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探析

2022-11-19任明敏

读与写 2022年3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语文

任明敏

(湖北省襄阳高新区邓城小学 湖北 襄阳 441000)

小学语文作为所有学科的启蒙学科,其对学生的学习意义、心里养成能力都有重大的影响。语文学科中的阅读可以塑造学生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语文学科中的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从而让学生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情;语文学科中的写作可以抒发感怀,从而帮助学生诉诸心胸……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诸多方面的益处,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是极具意义的。

1.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1 心理健康教育的单方面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单方面性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参与度问题。另一方面表现为家校共育方面的问题。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大多数教师虽然选择了简单易懂的心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但正处在过渡期和适应期的小学生,很难去理解健康教育是什么,因此专业化的心理健康课程大多以知识的讲解与灌输为主,缺乏有趣、生动的课程形式。另一方面表现在家校共育方面。现如今,家长在学生的教育方面十分重视,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是不够重视,更别说与校内教师交流方面了。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被重视程度低。对于小学生来说,收到家人长辈等诸多影响,孩子很可能会觉得心理健康教育不过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学生往往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当成“自由课”、或者做作业的课,从而不上心,也就谈不上重视或者得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和学生要经常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如有异样,教师要进行疏导,或者请教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为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学生可以经常接触电子产品,但是其中有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信息和视频,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小学生处于懵懂阶段,对于不良信息不会筛查,如果长期被这些信息所包围,会导致精神的畸形,甚至影响之后的成长。老师在教学时,要将语文与心理教育结合,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对于家庭方面,家长要树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不能让学生从小在家庭暴力等不良环境中成长,家长也要适时对孩子的价值观进行培养。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对于学校的不适应,和同学的相处不融洽,以及老师对自身的有偏见等,让学生感受到在学校学习有压力、受到拘束,甚至害怕去学校。这种心理负担就会导致学生的上课效率低下,没有同学陪伴,感到孤独,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之所以将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低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影响着学生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没有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并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因此现代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小学生面临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多,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心理状况,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动态。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路径

3.1 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树立好带头作用,要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语文教师要精准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来进行授课,在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语文课与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语文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人们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表达,要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学生可以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用语言清楚的表达给教师。从而了解到学生所困惑的问题,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难。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一诺千金这个词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教学,因为小学生的小年龄相对较小接触的人和事物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教学。而不是偏离教学主题以及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日常生活中有关一诺千金的故事。让学生切身实地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自身经历,告诉学生如果遇到事情应该怎样做,怎样处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抽象的词汇形象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诺千金的真实意义,并且培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教师通过以身作则或生活中的亲身感受以及亲身行为,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诚实待人,诚实守信。

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发挥道德模范作用,语文作为具有多种人文情感的学科,在教师方面,老师首先要向学生展示道德模范的作用,因为学生具有可塑性、向师性,意味着在学校中,学生常常把老师当作是学习行为的典范,教师的言行谈吐、教学方式、着装打扮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使学生无意识地模仿。例如老师在行为上尊重、关心他人,对待群体关系认真、互帮互助,那么学生会认为这是值得学习的,因此也模仿老师这样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逐渐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老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对待师生关系上,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发展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既可以是师生关系也可以是朋友关系,老师与学生要做到心理相容,平等对待。

3.2 认真挖掘教材内容,切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的落实到教学当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高度的解读。在进行具体的心理学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相应的内容落实到实践之内,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引导作用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教材中往往存在着诸多能够使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得以大幅度提升的关键,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材进行更加深入化的阅读与研究,使学生能够对教材中所存在的心理健康教教内容予以有效的体会,并且结合较为合理的方式,使相应的内容与小学语文课堂融合,使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所拥有的理解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将教材内容中隐藏的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知识挖掘出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让学生在研读过程中体会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彻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方向观。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社会当中来。小学语文在分析教材内容本身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从学生的观点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让班上急性子学生和慢性子学生进行表演,切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3 切实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的教学模式影响之下,“双减”政策渐渐渗透到了教学的方方面面,因此,怎样在不施加过大学习压力的情况下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是教师在新时代教育下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反思自己所主导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和心理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从心理上愿意认真学习,从而有效缩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距离,让教学活动得以充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得到充分的增强。教师在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时,对于心理健康内容要进行科学的渗透,以学生能够良好接受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自主创造性,如,教学《快乐读书吧》时,教师就可以在其后为同学们推荐适宜并且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供其挑选,让学生得到读书快乐。这样能够很好地扭转应试教育下学生在课堂上唯唯诺诺的表现,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充满自主性和自信心,从而心理教育效果得到极大的强化。

3.4 开展“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如今的小学生虽然年纪较小,但心理压力一点也不亚于成年人,那么这些压力从何而来。除了学校给予学生的学习压力外,家长为小学生提供的各种课外辅导班,让他们失去仅有的休息娱乐时间,全方位地被功课包围。这种学习的环境及学习氛围,一方面会让正处在心理发育年纪的小学生产生反叛与抗拒心理,另一方面会造成学生心理巨大压力的堆积。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内容,与家长及时地进行沟通,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以及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教师应做到适当频率的家访以及家校共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家长请到校内开展家校联合活动,先为家长做心理方面的建设,让他们理解教育的意义与内涵,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能实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十分重要。其实,家长的教育中不乏许多好的典例,那么在家校联合会上请优秀家长分析心得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引导广大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与探讨,更好地配合学校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其他教育也同样适用。

3.5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小学生的头脑简单而天真,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此外,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进步后,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积极与学生沟通。这样,既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美。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应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应始终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言行,努力保护孩子的自尊,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呈现一定的下滑趋势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关心,并细心地询问成绩下滑的原因,而不是先入为主,认为孩子不努力学习。在沟通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用词,避免学生出现抗拒心理或者心理落差,进而不利于学生开展后续学习。

以《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为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到“小蝌蚪”这一角色之中。和学生一起踏上寻找“妈妈”的路途。在遇到鲤鱼、乌龟时,和学生一起观察这是不是“妈妈”,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促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达到这样的预想效果,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烂熟于心,将其中可以进行心理素质的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制定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平衡心理教育和教学的强度,让学生综合发展。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变通,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关系更紧密。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学生要经常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以及学校的美好,不再陌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地学习氛围,让学生脱离严肃的课堂,可以放松自身,可以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结语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老师应当高度重视,如果学生的心理不能健康的成长,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危害。将心理教育与语文学习相融合,以语文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学校和家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以及发展,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语文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