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金点子行动”的原则及实施策略
2022-11-19宗游朱彦体安徽省濉溪中学
宗游 朱彦体 (安徽省濉溪中学)
在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科学管理的呼声日渐趋高的今天,实施校园“金点子行动”,当可视为确保校园人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形式,在新的时代有着尤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把握校园“金点子行动”的要义、原则及其实施策略尤为必要。以下侧重从中小学的视角予以摭析。
一、校园“金点子行动”释义
客观而言,校园“金点子行动”并非人们生分的概念,但校园人虽然耳闻目睹乃至参与些许所谓“金点子行动”,而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个概念的认知、理解仍可能是模糊的、肤浅的,尚有理清的必要。所谓“金点子”之“金”,乃是比喻贵重,很有价值的东西;所谓“点子”,乃指主意、方式、方法、举措或策略。故而“金点子”也就是指为解决或大或小的问题,局部的、细节的或整体的、复杂的问题而想到的特别好的主意、方式、方法、举措或策略。所谓“校园”,通常是指用围墙划分出某学校可供使用范围(包括教学活动、课余运动、学生和某些与学校相关人员日常生活)的区域,侧重于空间;而“校园‘金点子行动’”中的“校园”则侧重于人物和事件:人物是指“金点子行动”的相关主体——校园人(学校干部、教师、学生、职员工人等),事件是指“金点子行动”的行动针对点——学校管理(包括对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方面的管理)。由此可见,校园“金点子行动”的呈现形式是“行动”,“行动”的核心是“金点子”,“行动”的施发者是校园人,行动的针对点是“学校管理”。
总之,所谓校园“金点子行动”,简言之即是:学校为提升对人、事、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由干部、教师、学生、职员工人等集思广益,出主意、想办法、拿方案,进而去伪存真、去劣取优,以极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来推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系列活动。广义的校园“金点子行动”,是指所有校园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参加党政会议、教工代表参加教代会、团员代表参加团代会、学生代表参加学代会等;狭义的校园“金点子行动”,主要指普通师生和普通员工主动或被动参与的献智活动。
学校管理的每一方面均包含组织、执行、督查、考评等一组复杂而具体的环节,而这个环节的原点即是决策,故而有“管理即是决策”之说。而决策的及时与否、正确与否,事关管理环节的运行能否顺利、能否有效。若校长、书记及其他班子成员仅是“闭门造车”,其决策质量可能就会打了折扣;若班子成员虚心纳取了师生的“金点子”,决策质量即可能“锦上添花”,有时还可能会是“雪中送炭”。因此,校园“金点子行动”绝非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饰品”和“佐料”,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方式和决策程序。
二、校园“金点子行动”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实施校园“金点子行动”的初衷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朝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行,由此而言,校园“金点子行动”的方向和目标应该与学校办学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而在学校办学方向和目标上,目前最为重要和敏感的问题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学校对最为核心的管理要素——“人”的管理上,如在学生管理上,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安排、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机械迎合社会对学校的片面评价;在教师管理上,如何率先从校内层面着手,尽量扭转不科学的业绩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确立更为科学化、人性化、现代化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校园“金点子行动”作为学校办学方向正确和目标实现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应该与学校办学现实方向和目标结合起来,达成协调共振,否则即可能南辕北辙,背离善意的初衷和美好的愿景。举例而言,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流行的收费式课后“延时服务”,此种“金点子”就很值得商榷,是否会触发“蝴蝶效应”也应该警惕,同时对服务内容一股脑儿定为增加正课课时,也迫切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二)民主性原则
我国目前的学校管理模式还未从大一统的行政会议模式中摆脱出来,与科学化的管理还差甚远,为此,必须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研究,提高管理水平。科学化与民主化从很大程度上讲是相伴而行的,没有民主的介入,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将会降低;而有了民主介入,即应师生之呼、集师生之智、聚师生之力、解师生之忧,科学化水平将会大大提升。其实,学校科学化管理与其叫“管理”还不如叫“领导”,而“领导应当是通过和别人交换意见从而激发和指导智慧的领导,而不是那种孤立地依靠行政方法专横独断地讲教育目的和方法强加给别人的领导”,尤其是在作为决策层的校长、书记及其班子成员专业背景、知识层次和工作阅历等受限的情形之下,恭请民主的介入即凸显重要性。同时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师生员工自然也都有“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都有他们的“金点子”的付出和化为具体的决策内容,自然被激发出“我要把决策转变为执行”的动能和热情。“我要干”和“要我干”的效率和效益是不同的,“民主”和“独断”的“参与”和“不参与”也就成了学校领导层、管理层的“选择”和“放弃”的考量。
(三)系统性原则
校园“金点子行动”的系统性应该是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相互呼应、如影随形的。学校管理工作系统性的全面性、重点性、层次性特征,决定了校园“金点子行动”也具有相关特征。首先,校园“金点子行动”应该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局和全程,通盘考虑哪些方面、什么环节需要师生参与献智给力,不应是为了“应景”和所谓“体现民意”而从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的补丁式的点缀之作。其次,不能为“全”而“全”,不着要津,而应切中肯綮,把握火候,尤其是突出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上的作用发挥。如从现实情况考量,目前中小学“金点子行动”的重点或将落在如下方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大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大计,分层教学、促优促尖大计,新教材、新高考、新中考理念的把握及落实大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大计,校园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及校园网络安全治理、食品安全治理、疫情常态化防控大计等。最后,根据学校现时的组织结构布局及所需“金点子”的性质特点,有秩序有条理地开展,抓好班级、年级、处室、群团及学校党政整体各个层次的“金点子”的索取、收集、研究和应用。
(四)创新性原则
无论处在何种办学层次和何种办学品位上的中小学都必须面对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都必须担负起变革的重要责任,而学校工作的周期性、循环性、重复性特点以及学校管理者在这一情境之下的习以为常甚至习非而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管理变革的生成。陈旧的落后的观念以及相应的“惰性”“保守性”不肯轻易退去,以至变成改革的阻力和破坏力量。为此,学校对于矛盾观念的冲突要善于理性思考,建立起结合型的关系,对自身的管理行为作出积极地调节和控制。这种结合型的关系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支持关系”和“民主精神”,更主要的是对来自基层和下属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海涵和吸纳。其实,方向的把握、民主的施行、系统的缕析,归根结底仍是要突出创新的要义,离开了这点,“金点子”也就失却了核心和灵魂,甚至导致其存在的必要性受到质疑。
(五)务实性原则
校园“金点子行动”尤需务实、做实,尤需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做实干家,如此方能提炼“真金”,否则不仅正能量全无,而且负能量满满。务虚的“民主”只会陷入形式主义甚至官僚主义的漩涡,花哨的“民意”征集只可能让师生感觉到自己正在遭受“利用”和“戏弄”,比较差的“金点子行动”组织只能让大家感到校方上层人士的庸碌和不可信任。相反,务实的校园“金点子行动”才能让领导展示信誉和真诚,而这恰恰是领导的关键点所在。
另外,校园“金点子行动”尚需坚持惜时惜力的简约性原则、益智增能的教育性原则、容错广纳的包容性原则、沙中淘金的妥协性原则、着眼长远的激励性原则等。总之,校园“金点子行动”必须与正确的办学方向同行,必须与协商民主共力,必须借助系统性思考,必须践行创新和务实的基本路径,动员组织师生员工广泛、大胆、积极参与学校共建共享,为智慧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高效校园建设添砖加瓦。
三、校园“金点子行动”的实施策略
校园“金点子行动”和通常意义上的学校民主管理在内涵和外延上虽有伸缩,但其实质上是相通的,并会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首先,它是倾向于自下而上的决策,有利于调动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和落实,虽然没有自上而下的决策来得省时省力,而其长期效应远大于专权独断而产生的决策的效应;其次,它一般都会遭遇反对的声音,有时反对的声音还会非常强烈,但其可以促使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思维的盲区,以便我们综合估量拥护和反对声音的整体价值,作出更加完善合理的决策,进而平衡和调和各方的观点和利益,找出各方共存的中间地带,通过适当妥协化解矛盾冲突。因此正如有论者所言,民主管理听起来很美,实施起来却会面临着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如何应对,考验着实施者的智慧与胸怀。应当指出,由于地方教育宏观环境、学校中观环境与校内构成单元微观环境各异,校园“金点子行动”实施起来,确有其复杂繁难的特点,但其基本策略是可以明确的。
(一)强化教育,是行动的首要条件
从广义的角度看,校园“金点子行动”的主体不仅包括领导层、管理层,更包括师生员工。没有师生员工的参与,这种行动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学校领导层、管理层首先要强化对自身的民主观念教育,同时也必须强化对师生员工相关观念的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他们对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金点子行动”的认识水平。一是领导层、管理层认识到师生员工在察校情、识民意方面有更多的知觉和更真的体会,应该拥有适当的平台和更多的决策话语权;二是师生员工认识到管理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被管理者在接受管理的同时,也同样承担着管理“管理者”的义务,在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关系中,被管理者占有50%的影响力,应该做清醒的敢于“指手画脚”的“旁观者”,不应做“事不关己”的“甩手客”。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相比于学校领导,由于工作的经历、面对的实际不同,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既有潜在的优势,也有明显的“先天不足”,有时容易出现臆断甚至偏激的状况。对此,应善于利用多种形式,促进师生员工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方式的把握,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益智增能。在此过程中,学校“一把手”的自我教育尤为重要。校长应明白,自己的作风民主、察纳雅言,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引学校的民主管理氛围向着和谐的境界演进。同时校长也需要真切地定位自身,把自己放在“小学生”的位置,谦逊做人,虚心“纳谏”,要知道自己应当不是专家型、学者型、智慧型、多能型校长,那样的校长只是凤毛麟角,个人确需借助群体智能,“借用”大家的“金点子”来成就学校和自身。
(二)周全计划,是行动的基本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可根据“金点子行动”的原则,将“金点子行动”的打算预设在各级各类制度、规划、计划之中,使其体现出鲜明的民主管理特质。在明确学校及其部门民主管理指导思想的同时,注意“金点子行动”的全面性,即不光是在党组织建设、团组织建设、工会组织建设、妇女组织建设上加以“必需的体现”,还要处室建设、年级组建设、教研组建设、备课组建设、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建设上予以“必要的体现”;注意“金点子行动”的重点性,即不光要“全面的体现”,还要在事关干部及师生员工教育的事项上予以“重点的体现”;注意“金点子行动”的层次性、梯度性,即形式上由学校党政、学校工会到学校部门再到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均做行动计划,而实质上则是由各个班级、各个年级到学校部门再到学校工会、学校党政的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操作到较难实施的实际逻辑计划,当然,即使是个体计划本身,也必须体现循序渐进的法则,切忌急功冒进、半途而废。
(三)校务公开,是行动的根本保障
“金点子行动”不是空中楼阁,在众多基础性工作中,校务公开是基础的基础。离开了校务公开,所有的行动都可能是无的放矢、浮光掠影,甚至可能会指鹿为马、浅尝辄止。校方只有遵循相关制度,适时适当地进行校务公开,才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书”“学习”“干活”的师生员工引入“管理”参与和“金点子行动”上,也才可能使他们进行有的放矢地建言献策。若是他们只对“同事之情”“同学之意”了解,而对“学校之情”“领导之意”一团糊涂,绝不可能释放潜在的优势张合秀口,道出妙计。因此,校方应识党政大体,顾事业大局,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宽广无私的胸怀,推进校务公开。公开时,应做到常规与特殊的结合,尤其应结合“金点子行动”的需要,做到针对性强的公开,既有亮点的展示,也有缺点的“表白”,同时表达对优中更优、劣中促优的希冀。师生向学校“进贡”的“金点子”源于他们对校务的“知情”,既然要让大家知真情,解详情,就要切实公示,大范围、小要点都应具而备之,不宜过于“梗概”,不能存心“糊弄”。在此必须有五个到位:一是干部的思想到位,在思想提高的同时做到思想的统一;二是制度要到位,建立有效有用的公开制度,如会议制度、抓点带面制度、奖惩制度等,并有专人负责落实;三是公开的内容要到位,针对热点率先公开,围绕难点从源头上公开,突出焦点从实质上公开;四是形式到位,明确以教代会为主体、其他形式为辅助的公开方式的必要性;五是监督到位,接受党组织、纪检监察、教代会等常规监督和特别审查。
(四)科学组织,是行动的核心要求
缺乏科学组织的行动必将是散乱的、低效的,而“金点子行动”尤需科学组织,因为它固有的“征求”“征集”特性,决定着其好的结果不会轻易获得,没有完善得力的举措难以奏效。一般而言,该行动包括如下程序:1.确定主题。学校、部门、年级、班级等根据阶段计划,按照时间节点,研定行动内容和行动方式,拟写行动草案。草案拟写不可粗枝大叶、浅尝辄止,不能因为马上就要有“金点子”到来而废前期之功。务实之举是应将那些真正需要“金点子”的项目和焦点留给师生员工思忖。2.进行公示。利用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学校网站“金点子行动”专栏、“金点子行动”QQ群、“金点子行动”微信群、“金点子行动”宣传栏等)公示草案,并提出“金点子”征求的恳切期望。3.从事征集。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集体座谈和个别供给结合、统一格式和随机格式结合,由专门人员对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并适当分类、梳理、归档,做到不走形、不变味,充分尊重“金点子”供给者的本意和初衷。4.研判运用。行动组织者召集行动参与者中的代表对征集过来的“金点子”进行分析论证,去劣取优,优中选优,将最具新意、最有潜在效能和最有可操作性的“点子”实行“拿来”。5.结果反馈。“金点子”采用前后,根据研判结论和运用实效,给相关供给者及时反馈,以示肯定和鼓励;同时,对于未有采用的“点子”供给者,也给予适当说明,以呵护其积极性和自尊心。
(五)注重激励,是行动的长效保证
毋庸讳言,现实环境下,绝大多数师生员工还只是把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当做“副业”,“副业”意识的存在也直接造成了他们在诸如“金点子行动”上的惰性。如此就给学校领导者抛出了一个课题,即如何能使师生员工在相关管理上变得活跃积极以及某段时间变得活跃积极后如何才能长期保持。在此或许只有一个答案:注重对师生员工参与“金点子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激励。如当前不少中小学通行的评选教代会优秀提案并给予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的做法,显然是一种适合的举措,若能进一步推而广之,延伸至“金点子行动”的所有项目上来,应当效力非凡。就实际而言,中小学师生在“金点子行动”结果上的“贪欲”并不强烈,只要是有些精神上的满足即可以无视物质上的赠予,只要有些“小官员”哪怕仅是同事同学的赞誉即可省略校长这个“大官员”的夸奖,只要是在本备课组教研组或本班级年级能够得到表扬即可让他们“受宠若惊”,未必需要长篇累牍的校园广播或其他媒体地渲染。由此至少可见两点:一是师生提供的“金点子”的廉价,这种廉价且可能物美的产品理应受到学校领导的欣然接纳;二是师生在自我能力表现、自我价值实现上的“饥渴”,这种饥渴理应得到学校领导的关照,学校领导也理应把师生引入广献良策妙计的和谐殿堂。
校园“金点子行动”是师生员工常见而又未必明确、熟悉而又颇感陌生的事物,故而明确其实质内涵、实施原则和主要策略等基本问题,对学校干部及师生员工而言,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仍需强调的是,这种行动含义丰厚、张力很强,在不同政策背景、不同地域环境及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中可能有迥异的表达,但了解这种行动的共同遵循,是促使其行稳致远的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