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奥尔夫教学法,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

2022-11-19陈燕苹

读与写 2022年22期
关键词:奥尔夫乐器节奏

陈燕苹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 福建 南靖 363600)

高效课堂不仅是指课堂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全面培养作用,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从传统的演唱教学进行拓展,构建以“立美育人”为核心的综合性课程,既要展现出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又要使学生获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能力的提升。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对音乐教育的态度,强调了音乐的“整体艺术”特性,基于奥尔夫教学法的音乐活动需要与动作、舞蹈、言语合为一体,从而使教学成效落实在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中,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为此,本文结合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与可行性,探究了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1 音乐课程标准与奥尔夫教学法的契合点。音乐新课改中提出了要重视对核心素养的融入,综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能力,在激发学生聆听音乐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音乐鉴赏经验,并融合文化背景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奥尔夫教学法同样强调了要给学生提供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机会,使他们在感性体验中形成创造性表现能力。可见,音乐课改内容与奥尔夫教学法都指向了音乐活动的“整体艺术”特质,主要包含音乐理解与音乐表现两方面,在音乐的育人价值方面十分契合。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整体性特点,教师应把握音乐学科的“原本性”,与音乐节奏风格、音乐特色文化、音乐舞蹈表现等融入音乐教学中,从而使学生通过全面感知音乐的工具性作用与人文性特点,加强对音乐艺术价值的理解。

1.2 小学生欣赏音乐心理与奥尔夫教学法的契合点。小学生处于具象思维运算阶段,他们的音乐欣赏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对音乐节奏的直接感受”“对音乐风格的记忆力”“对音乐背景的想象”三方面,可以总结为:对音乐的感知、对音乐的印象与音乐的联想。结合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征,可以发现奥尔夫教学法符合学生对音乐欣赏与表现的心理特征,一方面,奥尔夫教学法的“原本性”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音乐旋律、节奏,并通过深层次的引领,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与情感。另一方面,奥尔夫教学法侧重于调动动觉、视觉、听觉、触觉的多重感官认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走进音乐,这对学生加深音乐印象、增强音乐联想有着促进作用,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特色

2.1 原本性。奥尔夫教学法中提到了音乐的原本性特点,但不是指音乐教学只能围绕最基本的音乐曲调,而是集动作、舞蹈、语言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使音乐的文化内涵、情绪情感、表现形式得以全面体现。原本性的另一面体现在教学与儿童本性的契合,即教学活动不应是强加给学生的硬性任务,而是要以陶冶情操、情感交流为目标,使音乐和学生心理自然接触,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是主观能动的。为此,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不再是被动聆听音乐的节奏旋律,而是要参与到音乐的演奏中,真正实现音乐情感与自我认知的深入交流。

2.2 实践性。奥尔夫教学法提出要让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获得实践体验,在聆听与表演的糅合这能够真正认识音乐的内容内涵,感知音乐的艺术魅力。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视角下,教师难以通过直接教学对学生的音乐才能起到培养作用,而需要以合理的方法和恰当的契机,通过激发潜能的方式优先培养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使他们在积极求知中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和艺术素养。为此,基于奥尔夫教学法的音乐课堂需要以“听”、“说”“仿”、“动”、“创”为关键词,学生按照聆听、表达、模仿、动作、创造的顺序,参与到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

2.3 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音乐表现能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其教学本质是通过教授基础性的乐理知识和基本表演技能,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后在思维的发展中展现出创造性价值。可见,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要以创造和想象为出发点,使学生脱离演唱歌曲“外壳”的限制,以更具创造力的表现能力展现各种艺术形式。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教育是以学唱歌、跳舞、乐器为途径,让学生接触最基础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奥尔夫教学法中要将各种艺术元素融合起来,如: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乐器和话剧的融合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2.4 本土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音乐艺术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因此,在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也要将教学内容本土化,以贴近本土音乐特色的音乐作品和演奏形式展现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性。我国在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时,可以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引入民谣、少数民族歌曲之类的音乐作品,使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为此,在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时,不仅可以运用奥尔夫乐器中的打击乐器作为教学工作,还要结合本土文化,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且操作难度较低的民族传统乐器,使音乐教学更具实用价值。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学的实践应用

3.1 运用节奏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感知。音乐风格的鉴别可以节奏特点为依据,舒缓的节奏可以组成韵律柔和安逸的音乐,激烈的节奏可以组成热情强硬的曲风,且不同的节奏韵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感,可见,节奏在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奥尔夫教学法中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生命力的彰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这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辨析技巧,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捕捉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

在基于节奏感知的奥尔夫教学中,首先要在语言节奏的训练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节奏,并结合生活元素学会运用节奏。如: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绕口令、地方民谣都有相应的语言节奏,还有常见的诗歌散文诵读也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感,教师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语言节奏教学,可促使学生形成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音乐节奏的习惯。另外,动作节奏教学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常用策略,让学生以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进行节奏感的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奏运用能力,并促进他们创造性音乐表现能力的启蒙发展。

3.2 运用动作训练培养学生音乐律动。动作训练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的表现方式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敏锐听力和反应能力,通过动作训练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律动感,可以使学生加强对音乐旋律与内容的印象,并从具象行为中增强音乐表现力。小学阶段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大都不是纯音乐,而是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学生所掌握的音乐表现力也是糅合了歌词与节奏的演唱,在教学中,可以将语言与动作相结合,让学生从歌词中提取具体的人物、动物的行为,以动作表示歌词内容,使得整首歌曲的内容更便于理解与记忆。

在歌唱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表现力,也可与动作相结合,如:在《过新年》这首歌中,让学生根据声势动作做出跺脚或拍击的动作,将歌词中“咚咚咚咚”和“锵”之类的拟声词用动作表现出来,并以同伴击掌的方式作出每小节的划分。另外,在歌曲欣赏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动作展现出歌曲音律的强弱变化,借助直观的动作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歌曲情感的基调和走向,进而理解音乐中情感情绪的强弱关系。这个基于动作演示的音乐学习过程不仅可以协助学生分析音乐情感,更能够使之掌握对音乐律动的运用。

3.3 运用表演形式创设情境启发兴趣。奥尔夫教学法通过将音乐与动作、舞蹈、言语有机融合,使学生提升音乐综合表现能力,并促进艺术素养的发展。音乐表演活动也是小学音乐课的常见活动之一,但目前教学实践中的表演活动大都形式单一,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兴趣不足。为此,在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时,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借助情境的真实感和体验感启发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情绪情感,且这种包含音乐文化背景、体现音乐舞蹈相融合、剧情趣味故事性的教学模式更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性音乐表现能力。

例如:在歌曲表演《蜗牛与黄鹂鸟》中,教师先利用图文展示故事大概剧情,让学生观察蜗牛与黄鹂鸟的动作特点,然后教师播放两段旋律,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动作特点,选择蜗牛和黄鹂鸟适配的音乐旋律。然后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并配乐,让学生按照歌曲内容对故事情节进行编排,既要包含歌曲内容,又要融入创新元素,整个表演活动以轻松愉悦的氛围为烘托,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增强创造性音乐表现能力。

3.4 运用乐器训练促进学生参与合作。小乐器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热爱并擅长歌唱,而小乐器的演奏教学则可以使部分不喜歌唱的学生也参与到音乐实践学习中。奥尔夫乐器通常采用打击乐器,包括木棒、沙锤、三角铁与各种鼓类乐器,没有较高的操作难度,符合小学生的乐器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可运用乐器训练促进学生参与到合作表演中,这种集体性的音乐表演形式能够增强学生在合作中的配合与协调能力,也是展现学生表现欲和自信心的重要契机。

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奥尔夫乐器后围坐成一个圆圈,敲击自己的乐器感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发声类型,然后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指导学生配合音乐节奏敲击乐器,将音乐旋律与乐器节奏相结合制造出音乐鼓点。因奥尔夫乐器不需要掌握特定的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可以使学生快速上手并根据自己对音乐节奏的理解,拍打乐器配备音乐,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增强手脑结合能力,并且在团队协作中感受到乐器相互配合所产生的独特节奏与韵律,同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音乐表现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从以往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深远影响,部分师生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课堂教学中也当做学生放松的契机,利用一些简单的演唱教学作为课堂活动,缺少对音乐欣赏方法的学习,也缺少对学生创造性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教师为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出音乐学科的综合性特质。奥尔夫教学法便是一种将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从“听赏”向“实践”转变的教学手段,具有原本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通过与动作、舞蹈、言语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体验想象和内涵解读。为此,教师可在节奏教学、动作训练、表演形式、乐器训练中融入奥尔夫教学法,使学生逐步积累音乐鉴赏经验,并形成创造性音乐表现能力。

猜你喜欢

奥尔夫乐器节奏
符号分析视角下的“奥尔夫热”
学乐器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节奏
乐器
轻快漫舞
浅谈奥尔夫音乐理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