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举措,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兴趣

2022-11-19陈跃林

读与写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

陈跃林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东厦荷步小学 福建 云霄 363300)

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受教育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学习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的数学教学应当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基于此,教师应在顺应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将富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其思维方式,化繁为简,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本身的奥妙,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

1.完善课程导入环节

课程导入是实施教学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环,增强课程导入的趣味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良好开端,该环节的有效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奠定良好教学基调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丰富新课导入形式,如采取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熟悉感和获得感。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为学生呈现与轴对称图形相关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凭借学生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自然而然引出新知识,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创造有利条件。又如,教学“直线与射线”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动画片的喜爱,抓住其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联系展开教学,如将“孙悟空”的金箍棒比作直线,通过学生自身经验可以得知“金箍棒”的两端能够无限延伸,并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比作射线,从而引出“射线即由一点发出,一段能够无限延伸”这一定义。再如,教学“找规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大家来找茬”的活动引出新课内容,即教师在幻灯片中放入两幅不同的图片,一张与数字有关,一张与图形有关,让学生对照图片找出其中蕴藏的规律,借此引出本课主题。如此一来,通过生动形象的新课导入,能够使学生快速建立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为具体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十分有益,教师在设计情境内容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其感到熟悉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其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强内生动力,从而利于有序推进教学环节。

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事先为学生准备好“卡片”,课上通过语言动作为学生创设有关情境,如“这张卡片是参加春游的邀请卡,每位同学的卡片上都有几道算式题,只有全部答对才能获得参加春游的资格”,如此一来,通过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即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也能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充满学习动力。此外,当前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电化教学,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善于发挥多媒体工具的教学优势,运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其抽象思维,如教学“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长颈鹿、小白兔、小狗”等动物的图片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分析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使其真正理解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差距。如此一来,通过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学生在氛围的影响下能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互动当中,切实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3.组织开展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天性即爱玩好动,教师实施教学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处在高度兴奋的状态,积极发散思维、灵活动脑思考,还有利于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复杂、抽象、难懂的刻板印象,真正让学生做到爱上学习、主动学习。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引导学生用纸剪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随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图形组合,并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创作,看一看谁的图案富有创意。如此一来,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动手实践加强对基本图形的认识,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又如,教学“倍数”时,教师提出“遇三爆炸”的小游戏,学生从数字一开始轮流报数,三及三的倍数为“炸弹”,当学生说出相关数字时即“爆炸”,需要接受小惩罚。总之,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4.善于发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可以节省一些传统教学中耗时费力的环节,如教师缓慢的板书时间、教师讲解时间等,这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但是目前农村地区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还不自觉,因此相关教师应当认识到电化教学的重要性,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更直观形象。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降低数学的抽象性,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过程。

例如,教学《圆柱与圆锥》时,该部分内容需要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学习该部分知识难度较大。传统教学中,讲授该部分知识时教师大多使用黑板这一教学工具,但是无论如何画,黑板上的图画几乎都是平面性的,费时又费力且不利于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而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可以运用相关软件展示圆柱与圆锥的各个平面,利于学生在观察中展开思考,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探究,直观感受与体验三维空间的特点,从而突破该部分重难点内容的学习瓶颈,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5.创新改革教学形式

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实现创新性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当选择多种方式打造富有特色的数学课堂,如采取游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等。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课堂的新颖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同时体会数学知识中蕴含的乐趣。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在该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各项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有利于培育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实现。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时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如按小组展开“计算比拼”或“乘法口诀我最强”等活动,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因此教师也可以引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与交流,在此期间教师应适时予以指导和点拨,为学生提供清晰明确的学习方向。根据数学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特征,教师只有适度增强数学课堂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均衡发展。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引出练习“20-11=?”让学生直接写出答案,巡视中教师能够观察到部分学生做出“11、7、8”等错误答案,究其原因学生对借位不够熟练,随后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让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此时学生可以通过摆小棒、用计算器、列竖式等多种方法最终总结得出正确答案,经学生自主探索后,大部分学生都做出了正确答案。如此一来,教师予以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空间,能够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6.趣味教学延续兴趣

课堂练习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渠道,对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十分重要,在此环节中教师应予以学生一定的空间,精心设计练习内容,使其富有趣味元素,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四边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或者校园内,在一定时间内寻找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并记录下来,借此组织小组PK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多又对。这种教学方式转移了特定的课堂教学空间,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实感受到实际生活当中的数学元素,有利于深化学生所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又如,教学“认识钟表”时,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一个“钟表”,如将时钟画作一个披萨,一份披萨被分成12份,每份中都含有5个胡萝卜丝,除此之外这个披萨上面还有一个比较粗但是比较短的青椒,还有一根非常细长的面条,以及长度和宽度介于两者之间肉丝,这样的一个披萨蕴含着“时间”,借此让学生仿照教师的“钟表”进行自主创作,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明晰“时、分、秒”的区别。如此一来,在课堂练习环节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7.课堂增添生活色彩

生活即教育理念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力提倡的新型教育理念,由于小学生具有认知的局限性,将这一理念切实应用到数学课堂当中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利。基于此,教师应当正确把握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实际生活的连接点,通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其对数学知识产生熟悉感,进而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同时,引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也是落实该理念的重要体现,以问题为导向实施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发挥其驱动作用拉近新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易接受,还能使学生自觉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确保知识传授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例如,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先从基础知识入手,使学生产生初步了解,然后可以引出精心设计的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学校近期需要购买一批新的体育用品,但学校经费有限,只能购买两种,目前备选的用品包括有四种,即篮球、足球、羽毛球和跳绳,经统计将购买支持数量多的有关体育用品”,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举手的方式形成统计数据,从而生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师生互动,还能够使学生将数学学习带入到实际生活之中,展开更加深入地思考,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

8.重视作业设计趣味

作业练习是检验学生新课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增强作业练习的趣味性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因此,教师设计数学作业内容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增添作业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障教学的实际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型作业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进行相关练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化繁为简,促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高质量完成数学作业。

以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题,如,列竖式计算题“160÷2、809÷4、706÷3、720÷6”;应用题其一“小明的妈妈买了27个苹果,尽量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三个好朋友,分完后剩下的苹果留给小明的妈妈,问小明的妈妈最后留几个苹果?小明和他的朋友各有几个苹果?”其二“现有256枝花,需要用包装纸包装起来,如果每6枝花包装成一束,那么这些花能被包装成多少束?”以此作为练习题目。如此一来,通过增强作业练习的趣味性,能够使高质高效自主完成作业练习,有效保障作业的实际效果,并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

9.错误入手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生自身认知存在局限性,因此对待问题往往有自己的看法,这与教师的所想存在较大的差异,但错误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基于此,教师应在把握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接受引导,全身心参与到教学各环节当中。

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出示习题“小明去水果店买水果,买了12个苹果,苹果的个数比梨的个数的2倍还多1个,问小明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此时学生往往会受到定势思维的影响列出“12÷2+1”“(12-1)÷2”“12×2+1”等式子,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寻找列式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将自己的式子写到黑板上,此时教师先设下疑问,让全体学生思考谁的列式是对的,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如该题型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将题干中的关系展现出来,随后让学生积极主动上台纠正黑板上列式的错误,并扮演“小教师”的角色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如此一来,发挥错误资源的教育优势,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其展开深入探究,实现深度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必须引起关注。基于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该学生群体的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不断探索新型教学路径,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数学教学的增效提质,深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实现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育教学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