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2022-11-19周晓燕
周晓燕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李寨寄宿制小学 甘肃 民乐 734500)
小学教育作为育人启智的重要阶段,是一个机遇和压力并存的过程,教师一旦抓住学生智慧闪光点开展语文教学,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出现巨大转机,一方面,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课内、课外负担,将时间、空间重新交还给学生,进行“减负”处理,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寻求高效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创造性,及学习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1-2]。“双减”政策为小学语文教师、学生提供更大的教与学空间,自主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活动逐渐替代固定的传统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为小学语文教育开创新的格局,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其它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必须调整思路加强研究探索找到适应这种新格局的有效路径。
1.“双减”政策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回归“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及对象,是教育的根基与原点,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过程,充分体现自主构建、价值引导的育人活动,“育人为本”既是教育的本质,又是教育的价值使命,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育,“育人”都是其根本目标。由于小学教育优质资源有限,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小学教育功能被逐渐功利化,导致教育竞争日益加剧,小学语文教育更加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完全忽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造成学校教育与课外培训共存的尴尬局面,在大大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经济负担也越来越大[3-4]。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但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旨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其本质是为学生进入社会、终身学习打下良好根基。“双减”政策的出台再次强调小学教育不是面向特定群体的、专业的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传授基础知识、锻炼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良好情操、兴趣爱好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发育、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 回归学校课堂教育主阵地地位。由于过去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出现重点与非重点的差异化教学现象,为追求优质教育,学生在参加学校课堂教学外,还选择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大大削弱学校课堂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主导、核心地位,难以真正有效发挥育人方面的价值作用。尤其是一部分学生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超前参加各类校外培训机构学习,导致教师误认为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课内知识,无法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影响正常教学进度[5]。小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组织,学校课堂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是落实“双减”政策学生回归学校的根本,也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具有科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主阵地教育优势,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双减”政策在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使学生学习重心回归学校课堂,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庭教育、校外教育为辅的良好教育环境。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从“双减”政策着手,回归育人初心,做好本职工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做到应教尽教、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
1.3 回归学生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发展。过去由于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片面强调升学应试、技能训练,使学生固态化发展,而忽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双减”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打破片面教育、片面发展的异化教育形态,为学生接受完整教育、全面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人[7]。这就要求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全面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持续发展,由于学生学业重点集中于“智育”方面,过重、扭曲的智育负担占据学生其它各育开展的空间、时间,严重制约小学阶段学生全面教育的开展。尤其是现阶段部分人认为“双减”政策会降低学生学业质量水平、学习要求,不利于培养高素质核心人才。实际上,通过减轻校内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使学生摆脱低质重复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自由学习习惯,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开辟了空间和时间,这必然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更加全面优质,充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展其它学科学习打下基础[8]。
1.4 回归实现教育公平的价值使命。小学教育的应试功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的公平,小学教育阶段要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起跑线上的公平,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全面健康发展,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优势,逐渐找到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实现自己的理想及人生价值,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但由于过去复杂历史因素影响,小学教育还存在不公平现象,教育资源发展也不均衡,还没有真正地实现高质量、高价值的小学教育公平。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和家长倾向于选择重点学校、重点班级、校外培训等途径,不但加剧社会家庭教育焦虑,而且导致教育差距越来越大[9-10]。“双减”政策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巩固维护小学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缩小人们受教育差距、社会分层差异、收入差距,有效制约教育不公平与收入不公平之间的持续恶化,使得社会公平正义得以真正实现。实际上,国家学校一直在提倡“减负”,但家长却在拼命“增负”,本应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教育,却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校外培训不仅仅是起到补差的作用,更是为了超前学习、培优拔高,导致学生群体学习差距越来越大,加速教育焦虑、校外培训等现象,以教育资源优势补经济资源的恶性循环,在校外培训的剧场效应下,几乎所有家长都被裹胁其中,一边是高收入群体教育资源的过度消费,一边是中低收入群体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使得教育公平难以真正实现,在“双减”政策下可以在平等的学校教育基础上,尽量减少高收入群体对优质稀缺教育资源的干预,通过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
2.“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1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必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自由学习的习惯,通过多媒体、微课等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也可利用游戏、唱歌或问答等方式导入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前得到充分释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专注力,大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我是一只小虫子》时,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螳螂、瓢虫、蚂蚁等图片,并对学生讲“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小虫子的图片,请同学们观赏这些小虫子的图片,认识这些可爱的小虫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找出它们与其它动物的不同,想一想,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我们经常见到的小虫子,说一说。”这种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学习,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2 增强师生互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想使小学语文教育真正回归学校课堂,必须增强语文课堂的凝聚力,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频率,充分突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充当辅助教学的角色。例如,教师在讲解《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时,教师可围绕“那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每样东西只要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最容易就行了。”这句话,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会有什么样的故事,通过讨论不但开拓学生思维,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而且加深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关系,将语文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个性化发展。
2.3 丰富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育必须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同时满足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社会化教育价值取向。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写作、演讲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人文素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以学生兴趣特长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社会实践,增强其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彩色的梦》时,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五颜六色的梦是什么样的,并请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一下梦里的情境,也可请学生为大家表演梦里的情境,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凝聚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兴趣特长更好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2.4 利用提问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双减”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自由、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巧妙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内生语文知识,深刻理解课文思想内涵,掌握课文结构和写作技巧,更好地领会作者写作思想,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青蛙卖泥塘》时,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后,向学生提问:“谁来看过青蛙的泥塘?”,“为什么大家没有买泥塘?”,“青蛙为什么不再卖泥塘了?”通过巧妙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积极开展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整体脉络,理清课文中动物们的关系,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5 通过正面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双减”政策就是要打破应试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束缚,教师应通过构建激励性评价机,不再单一以分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而是要结合学生除课堂以外的其他方面的表现,根据学习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打分,适当时学校可将家长、社区等纳入学生评价主体范围内,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增加其他方面的分数占比,消除小学考试分数的功利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要下雨了》时,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理解学习有些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小组内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打分,评价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并讨论如何有效改进,教师应积极给予学生正面评价,总结学生们朗读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使学生在朗读评价中深刻领悟课文内容,掌握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今后阅读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3.结语
“双减”政策实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核心目的是引领小学教育回归正常轨道,使学校课堂重回教育主战场地位,真正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和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想方设法增强语文课堂的凝聚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围绕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谐进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