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2022-11-19江波
江 波
(江西省九江市三中 江西 九江 332000)
语文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为日后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学习和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1.语文思维的含义和特点
第一,交流性。在交流互动中会产生语文思维,因而其具有交流性。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围绕着课文内容、某一话题、问题等与学生展开探讨和交流,这不仅是分享和互换信息等过程,还是思维进行碰撞的过程;第二,整体性。从口语交际的方面来说,学生在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聆听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并从中提取关键和有效的信息,再围绕着这一信息展开判断和分析,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认知,对这一观点提出反对和一致的建议。这属于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学生需要进行分析、理解、辨析和判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单独地锻炼某一个能力,而是要从整体角度进行综合培养;第三,广泛性。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能体现出学生的语文思维广泛性。例如,阅读可能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情感、哲学、政治、道德、逻辑等。学生需要调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本内涵和作者情感。因此,语文思维的培养不应被局限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第四,渗透性。语文思维能力将会通过多个不同的方面呈现出来,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在不同的方面渗透。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而这也是语文思维所具有的独特性质。
2.高中语文教学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是教师需顺利实现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语文学习的综合分析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香香思维能力。一旦学生能具备这些能力,就能对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生活等产生积极影响。首先,语文思维能力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高中阶段,教师需深入挖掘语文知识,保证学生知识体系的拓展。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独立思考语文知识,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内涵;其次,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创新意识,都是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最基本要求。高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智力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语文思维能力可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有效锻炼其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在正确引导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
3.1 脱离教学目标。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使其能牢牢掌握语文知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也逐渐出现较为的问题,如过于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忽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互动话题和教学目标之间缺少一定的关联,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产生抵触心理。
3.2 忽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教师都开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小组讨论活动。小组合作模式不仅可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其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通过调查可知,在初期应用小组讨论时非常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小组讨论,甚至会出现放任不管的情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无论教师讨论到何种程度,都会取得同样的教学结果,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4.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
4.1 尊重个性差异,开展课前讨论。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知识时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需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既要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还需要了解各自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开展更加合理的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和方面了解学生,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优化和调整教学设计,将语文思维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促使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发散性、全面性的思维。在课前,教师可开展一些较为简单的交流活动,围绕着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借此调整和优化教学规划,让教学设计能够契合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需求。
例如,在教学《兰亭集序》时,教师就可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时,开展相应的课前问题讨论活动,让学生能围绕着古文中的生死观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主旨与内涵。在这篇文言文中,主旨句就是“死生亦大矣”,教师就可带领学生围绕着这句话展开讨论和交流:“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因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得学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也会说出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有的学生认为,生命重于泰山;也有的学生认为“人命在己”。在课前讨论中,学生将会产生不同的解读,也会产生不同的生死观。之后,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了解东晋时期文人墨客空谈玄学、不务正业的背景,让学生能够从作者的角度和时代背景了解当时的生死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能感同身受文中的悲喜情感,在个性思维的过程中获得共同见解,语文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便于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
4.2 构建教学情境,深化学生思维。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教学手段,可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顺利理解课文内容,实现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完善活动环境、扮演任务角色、优化活动背景等,增强学生体验和学习的真实感,使其能从人物的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而这也是语文思维全面性的重要体现。在活动中,教师还需运用问题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能在良好的情境中围绕着问题展开思考。在情境的影响下,学生能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学会从语文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拥有人物的独特情感,最终实现个人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离骚》时,教师就可运用教学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去理解古文中的情感,而非是让学生去背诵课文、学习字词,要保证学生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思想情感。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楚乐,营造出一个较为凄凉的氛围,并播放与屈原相关的视频短片,逐步增强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使学生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了解屈原的人生经历。在完成氛围的营造后,教师就可开展相应的古文朗诵活动,学生需要充满情感、声情并茂地朗读《离骚》。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播放适合古诗文的楚乐,让学生能对课文产生更多的感悟和体会,感受到屈原所具有的爱国情怀。在学生完成朗读后,教师还可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如“课文中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你认为哪一句最值得深入思考和分析?”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问题,还能学会从屈原的角度分析和把握文章情感。
4.3 丰富教学内容,锻炼语文思维。语文思维需要学生能够积累和具备充足的知识,从语文知识的角度全面、独立地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出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语文知识,教师可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教学内容的丰富需要教师能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自己的语文思维。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语文思维,为其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从课文内容的角度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带领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散文的文体特点、朱自清的各种作品等。除了要从自身的角度为学生搜集资料外,还可让学生自行去搜集资料,尝试在阅读和分析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荷塘月色》的风格表现和情感内容。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教师也可将《记念刘和珍君》《荷塘月色》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行分析散文的表现特点、散文类型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开展相应的写作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
4.4 构建合作模式,激活学生思维。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合作学习模式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可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和价值,营造出十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其在相互帮助中实现思维认知的交流,分享更多语文知识,最终实现其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高。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教师则需将其作为教学的关键点,全方位了解学生,保证小组划分的合理性,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在任务的驱使下更好地学习知识。合作学习模式可逐渐减少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能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搜集学习资料,能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师需格外重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在恰当时机开展合作学习,逐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就需利用日常观察、互动交流、课堂提问、考试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遵从一定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在完成小组的划分后,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借此实现其独立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上课时,教师可提出一些具有探究型的问题:“你知道为什么作者怀念故都的秋?你觉得这其中有怎样的深意?”在问题的驱使下,各小组的学生纷纷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不仅开始逐句阅读和分析文本,还认真分析了该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深入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作者正处于被压迫、被追捕的状态中,四处转移,在终于到达北平后发出的感叹。在深入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学生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作者的忧愁、欣喜和坚定,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此外,学生也能产生解读问题的欲望,能从更多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最终实现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
4.5 鼓励课外阅读,培养思维能力。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认真讲解课本中的知识外,还需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课外阅读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能在课外阅读中了解不同文章的思想情感和表述结构,同时探究其中的感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实现其理解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逐渐拥有独特的阅读喜好,并且阅读喜好逐渐变得较为固定。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教师需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书单,为学生挑选不同类型的阅读书籍。
具体来说,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学生喜好等,为其推荐以下书籍:《罪与罚》《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老人与海》《围城》《花季·雨季》《挪威的森林》等。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需与学生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安排好每日阅读的内容、进度,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完成一定进度的阅读后,教师就可开展读书交流会,邀请学生分享此次阅读中获取的知识、感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也能开始利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探究文本中的知识。
4.6 运用启发教学,锻炼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思维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将语文思维能力逐渐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实现总成绩的提高。如果学生能具备较强的语文思维能力,那么就能考虑到事情所具有的多面性,能在遇到问题后从更多角度和方面进行思考。因此,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当是多方面的。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只从深度的角度入手,不够重视广度,这不利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逐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实现其思维空间的拓展。例如,在教学《荷花淀》时,教师就可灵活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逐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这不仅可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实现其语文思维能力的稳步提高。在上课时,教师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1)你对孙犁有怎样的了解?(2)从结构来说,该篇文章可分为几部分?你能否为这三个部分各拟一个标题?(3)如何利用对话的方式在塑造人物形象?(4)鉴赏课文中“商议探夫”的对话,了解对话的含义,说说这些人物具有怎样的个性?从全文的角度来看,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能起到则哪一个你的作用?(5)“归途说笑”的对话体现了五位妇女怎样的心理?从对话中能否看到他们的性格?(6)该篇文章都应用到怎样的写作手法?具有怎样的作用?能否利用课文中的手法去写篇短文?学生需认真思考以上几个问题,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的思维能始终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能在顺利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实现语文思维能力的稳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格外重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开展课前讨论活动;在课堂中构建教学情境,同时丰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实现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