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理论指导下的课堂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活动为例

2022-11-19赵正凯

读与写 2022年9期
关键词:幻灯片协作动画

赵正凯

(江苏省泗洪县四河实验学校 江苏 泗洪 223900)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激励作用下,以小组的形式参与,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等完成共同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策略。相比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由于其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处于探索与发展的阶段,在课堂中积极采用协作学习,但往往因经验不足、理解程度不够,反而使得教学流于形式。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以学习共同体通过互动对知识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这为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下面笔者以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图文处理与编排》一课为例,具体探讨活动理论下的课堂协作教学策略。

1.活动理论指导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组织

1.1 明确教学目标。在活动理论指导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协作学习前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来指引课程发展的方向,让教师及学生对学习目标有个明确的认知,使其能够进行更好地学习。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信息进行了解并分析,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为设计教学目标。

以《让幻灯片动起来》教学为例。本章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使用预设动画、自定义动画为幻灯片中的各个对象设置动画效果,通过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使幻灯片之间的切换像切换电影镜头一样,过渡自然。前面已经学习了创建幻灯片和美化幻灯片,本节课是对前面两节知识的延伸,是在静态幻灯片的基础上添加动画效果。同时它也是为后面学习超级链接和给幻灯片添加多媒体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PowerPoint编辑环境,掌握了创建幻灯片、播放幻灯片和美化幻灯片的操作,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上手。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而初二的学生对于制作动画效果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结合了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后确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为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使用预设动画给幻灯片中的文本或图片设置动画;使用自定义动画设置动画对象的动态效果和动画顺序;设置幻灯片放映时的切换效果。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根据“学着做”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组协作设置有个性的动画效果,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鼓励学生大胆演示、展示作品,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通过对幻灯片动画效果的合理、灵活地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信息素养。

1.2 做好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环节,教师应当根据活动理论的指导,对教师教的方法及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教师要从教学目标设计出发,进一步预设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法时应当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一方面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环节,另一方面还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主,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以《灵活多样的版面设置》教学为例。本课是在认识电子板报和学会制作板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为主。基于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教师再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引导学生掌握电子板报版面设计的基本技巧,构建“美”的视觉效果;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初中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注重讲练结合,而应该强调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该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主要可以采取创设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而在学生学法方面则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法为主要学习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成果展示等学习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递、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3 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达成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的主要环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活动理论视角下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创设以实践探索为主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活动理论指导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节包括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以及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在这里以《网页动态效果》教学为例。在课程的第一个环节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课题,首先创设情境1:展示两套不同效果的新房,A套刚修好还未进行任何装潢,而B套是已装潢得非常漂亮的新房。并进行提问“你喜欢在哪套房间里生活呢?为什么?”然后为学生创设情境2:两张三峡网页内容及布局一样,但网页A为纯静态的网页,未进行任何动态效果的设置,而网页B是经过精细装饰的动态网页,并再次提问“网页A是小明制作的,网页B是小刚制作的,哪张网页更漂亮?为什么?”教师由此引入课题。紧接着教师利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掌握新知。教师打开网页A,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或Power point中学习过“插入”菜单中对象的设置,过渡到网页的插入“WEB组件(C)”中“动态效果”的设置。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设置动态效果的方法,并进一步研究插入FLASH动画以及音乐的方式,使得网页内容更加丰富,样式更加美观。在学生以小组方式完成了任务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展示各小组优秀作品,并请小组代表介绍探究心得,引导学生仿照教材中的温馨提示环节,为其他同学介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FLASH动画插入的方法、属性设置、以及各小组的新发现:动画插入后,并不能够直接看到动画的效果,必须切换到预览视图才能够看到。老师最组织学生通过互评和自评的方式,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

2.活动理论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协作学习具体实施策略

2.1 协作学习分析阶段:学情分析,确定学习共同体。活动理论强调的是通过开展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协作学习活动开展的首要问题是分析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合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学习主题。

学生是协作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支架的搭建,都是围绕学生而展开。所以详细分析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准备情况、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性格等方面,以便为学生共同体的确定和协作学习活动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以《图文处理与编排》一课为例,在协作学习前,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和学生访谈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1)内部学习动机,体现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学习PPT和WORD操作的学习需求;(2)学生基础水平,体现在对工具菜单栏的认知、对对象掺入地操作;(3)学生面临的困难:对于PPT和WROD操作的不熟练。按照学生反馈结果,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将具有不同特征和基础水平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协作小组,这样有利于教师开展协作学习活动。

2.2 协作学习设计阶段:整体定位,设计协作活动。活动是课堂协作学习开展的重要载体,活动结构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干,所以,活动的整体定位是顺利实施课堂协作活动的重要条件。适宜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结合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难度适应的协作活动,通过层层推进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协作学习活动中。

在《图文处理与编排》一课教学中,通过学生课前预习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应用搜索引擎来获取文字、图片,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但在对信息处理时,只能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毫无顺序和逻辑的罗列出来,学生对于图文的编排和设计能力有待增强。为此,根据学生学情确立整体任务“我的报纸、我做主”,学生通过章节内容的学习,以小组协作的方式确定报纸话题,并完成报纸的设计,并将该活动分为四个子活动:

2.2.1 活动1:观察示范活动。观察教师示范图片,使用教材寻找示范图中的对象类别组成,记录对象的种类与数量;引领学生深层次的反思示范报纸的页面布局和排布形式,掌握页面布局的特点和方法。

2.2.2 活动2:艺术字的插入与修饰活动。将艺术字插入到演示文档或文稿中,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插入艺术字类型,并输入文字;小组协作活动,讨论艺术字的类型和修饰方法。

2.2.3 活动3:图片的插入与修饰活动。将图片插入到演示文档或文稿中,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插入图片、剪切画等;小组协作活动,讨论图片的类型及修饰方法,并运用工具栏对图片进行修饰。

2.2.4 活动4:报纸的设计活动。小组协作活动,讨论报纸的主题,查询教材和网络资源,设计报纸框架与页面布局,筛选资源插入文字材料和图片。

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图文混合编排与设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

2.3 协作学习实施阶段:任务驱动,促进协作学习。活动理论强调:“学习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习活动与任务情境紧密联系起来,立足于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主动参与到协作学习活动中。

2.3.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活动1:在课堂伊始,向学生展示教师收集的一些优秀电子小报,让学生观察示范,引领学生从中寻找电子报的组成元素:自选图形、图片、艺术字等,这些精美的小报有关于娱乐新闻的、有关于NBA篮球赛的、有关于教育教学的等等,在演示过程中,对每张小报进行生动地讲解、与学生进行互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2.3.2 任务活动,协作学习。

活动2:在电子报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呢?是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艺术字体,这些文字信息告诉了我们身边发生了什么,那么如何才能呈现完美地呈现这些字体呢?首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文件中自主操作,建立演示文稿。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对艺术字的插入与修饰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了解艺术字的类型,并经过反复的训练,掌握不同类型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同时,还能准确的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会了字体的插入,那么如何搜集报纸上的文字信息呢?引导学生从网上搜索文字资料,并学会复制网页中的文字,将自己搜索到的有价值的网页添加到收藏夹后,便于下次浏览和使用。

活动3:接着结合示范图向学生介绍图片的分类、插入与装饰方法,让学生类比艺术字的插入与装饰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对不同类型剪切画、图片的插入与修饰,小组内成员相互帮助,并利用搜索引擎从网上搜集图片资料。

活动4:学生在掌握电子报制作的基本技能之后,开始小组协作学习,组内成员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确定电子报主题、包含几个板块以及每个板块中的具体内容等,在确定成员任务分工后,搜集与整理相关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等,比如,学生在体育报中设置了有关NBA比赛的板块,就需要搜集有关NBA赛事、NBA篮球明星、专业评论等信息;比如,学生在娱乐报中设置了有关影视赏析的板块,就需要搜集有关影视作品介绍、作品宣传图片、影视片段或截图、影视评论等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搜集与筛选信息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并不要求每个成员都能精准地进行信息搜集,而是可以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后,再通过小组的协商讨论进行合理筛选。

在小组任务完成后,小组选出代表进行作品的解释,并说明设计思路,通过共同欣赏,发现缺点,学习优点,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活动理论为指导,构建适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协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传统合作学习课堂“边缘人”的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良好社会交往习惯的养成,使其协作意识、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和形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有力指导。

猜你喜欢

幻灯片协作动画
美化保护二合一制作PPT连续背景图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协作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动画总动员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