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2022-11-19赵星星

现代英语 2022年9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价值观

赵星星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一、背景

2014年上海高校率先开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尝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部署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说,目前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之后,应对教育的“好不好”给予更多的关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和主要来源。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分别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促进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吴岩司长曾表示,融合了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将长期共存,催生教学新形态和人才培养新范式。

课程思政和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两者一个引领思想,一个提供了技术支撑,二者的结合必将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大学英语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育人效果及语言技能,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新任务。

二、“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一)“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常态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推广,“互联网+教育”的实践已深入到各级各类的教育中,除了学校教育,校外教育也广泛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如早教、兴趣教育、职业教育、外语学习等,范围涉及幼儿到成人等多个领域。诸多在线教学平台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如腾讯课堂、钉钉、在线课堂、超星平台等。教学信息的来源更加多样化,网络教学素材、慕课、微课等线上优质资源都可供选择;教学手段也更加丰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广泛使用。吴岩司长曾表示:互联网+教育将会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二)“互联网+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

互联网技术不仅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了多模态手段、平台和空间,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跨时空的语言学习机会和使用机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及空间上对学习的限制,实现泛在化学习、碎片化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近年来大学英语课时不断压缩,课堂授课时间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便成为有效策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地完成语言实践活动以及道德教育中的思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互联网+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一代人被称为“网络原住民”。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将网络作为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首选,90%的信息获取都来源于网络;他们思维方式快且直接,学习方式呈现移动化、碎片化和个性化,善于在网络世界中交友与协作,而且价值追求个性化。学生成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不能用过去的教育方式教育今天的学生,而应该顺势而为,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符合学生行为习惯和认知习惯的学习方式。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一)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习得作为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目标应包含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习得三个方面。作为一门语言课,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一直都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然而,语言除了工具属性,还兼具人文属性。英语教学素材承载着意识形态、主流价值以及情感态度,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紧紧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既要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又要强调价值引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隐形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培养文化自信、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思想教育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基础上的,学生要能够独立进行价值判断,摈弃负面价值观并自觉践行正面价值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归纳,形成学生对新知识的自我建构以及价值判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批判的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知识都得到提升。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学由讲授转向引导、讨论,由教材转向多元教学素材。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有效地促成这一转变的实现,为教学提供超越书本的丰富素材,为师生的交流探讨搭建桥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三)线上线下教学有效结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真实而复杂的环境中[3],借助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帮助并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进行意义建构的结果[1]。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要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搭建学习平台,通过平台上传微课或慕课等资源,以及课后学习任务的发布,帮助学生完成课前及课后的自主学习以及交流探讨;另一方面,有效地开展线下的课堂学习,通过实践型的教学活动以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知行合一。线上、线下的不同学习方式对不同的学习活动的支持程度不同,例如讲授型的内容可以录制成微课或借鉴优质的慕课资源由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自行观看学习,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完成,而一些需要教师进行提问式引导的教学或实践的活动则更适合线下教学。

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教学内容的建设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主要来源,教材不再是学生的唯一。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要由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与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相配合。从中英文网站或App上选择能够体现时代特点和社会关注焦点的英文原声新闻资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多模态教学素材,以多种方式综合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对教材体现的思政内涵进行有益的扩展和补充。此外,各高校还可以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将优秀课程、优秀案例、微课等资源在网络上分享,实现资源共享共建。

教师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教学素材的选择上首先要把好关,发挥思想过滤器的作用,积极引导主流意识形态价值,选择具有正面价值观的素材;其次是选择与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相关的材料,能够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衔接,激发学习兴趣,并成为学生知识自我建构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是关键。面对互联网环境下日益多模态化、多媒体化的课堂教学,新伦敦小组提出了“多元读写”概念[2],该方法分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框定以及转化实践四个步骤,为有效设计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了更具操作性、实践性的方法。

1.实景实践

实景实践就是将教学放置到真实的语境中,参与到真实的实践中。教师应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创造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熟悉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或进行虚拟实践活动,创造沉浸式体验,并借助启发性话题的设计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启发性话题既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价值引领目标,选取网络中能反映主题思想的音视频或图片资料,也可以自行录制微课或拍摄微电影等多模态教学素材,在课前上传至选定的网络平台,并设计好相关讨论话题,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观看并进行思考,使学生能通过真实的语境思考思想道德层面的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适用于课前在线上完成。

实景实践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中主要有三个功能:第一是将思政问题语境化与自然化为现实中的事件,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且不产生厌烦情绪;第二是通过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对事件和人物产生情感认同,进而接受其隐含的价值观;第三是将抽象的正面价值观和现实中的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将价值观转化为日常行为[4]。

2.明确指导

多元读写教学法在教学上将设计意义的资源从语言扩展到图像、视频等多模态符号,并明确指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创造性地建构意义[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或思想,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尝试自主建构意义,适时给予指导,之后逐渐减少指导,使学生能独立地建构意义[2]。通过课前线上的实景实践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学生会基本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反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尝试意义建构。

明确指导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是引导学生识别现实情境中的思政问题,第二是通过讨论问题解决办法使学生接受正面价值观[4]。思政教育不能直接灌输,而是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所在。另外,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反馈也至关重要。

3.批评框定

批评框定就是使学生在实景实践中通过教师的明确指导,了解多模态语篇中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2],例如教材、电影或视频中的家国情怀、性别歧视等。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语篇进行分析和总结,又要挖掘多模态语篇体现的社会、文化、心理等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与思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密不可分,思政教育应该建立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学生在主动思考、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进行价值判断,并形成主流价值观。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判断语篇中表述的各种观点,发掘并理解文中的隐性内涵,教给学生思考与分析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进行批判性分析并形成自己的思想,使他们自觉接受并进行正面价值观,拒绝负面价值的影响。线下授课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给予方向性的明确引导,线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上传反思日志,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阅,教师给予点评。

4.转化实践

转化实践指学生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学生不仅要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而且要能够超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在转化实践这一环节要回归真实情景,为学生创建高度参与性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完成真实的语言任务,识别、判断语篇中的价值观,并自觉践行价值观。例如,文本表演是实践艺术与读写有机整合的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与文本进行深层次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建立与核心文本之间的个性化联系,而学生则通过高质量的创作、表演以及艺术化的表现传达他们对文本的认知。文本表演可以扩展为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教师可以设置辩论、演讲、角色扮演、讨论等任务。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

学习评价是促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必须反映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既要全面考察学生语言习得的成效,又要考察学生思想态度的转变。因此,评价方式要主观、客观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针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成效,基于终结性评价的客观评价能够明确反映学生的语言习得情况,而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测评则需要综合主观和客观评价。互联网环境为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电子档案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主观评价方面,教师可通过学习平台定期开展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肯定成绩的同时给出合理建议,关注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评也会更为真实、有效;学生自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反思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由被动评价变为主动思考,要注意评价数据只限于学生本人可见,保护学生隐私;客观评价主要来自学习平台上的大数据,例如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参与讨论的频率、课业成绩、教学反思等精确数据,将学生思想、态度的变化转变为可量化的数据,并进行纵向的比较,构建形成性的测评,强调过程管理,强调学生积累、质变的过程,为学期末的汇总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最终综合主观和客观评价数据,再结合语言学习的终结性测评数据,形成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综合性评价。

五、结语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乃大势所趋。要实现“互联网”“大学英语”“思政”三个要素的深度融合,就要创新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使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使大学英语的语言教学和思政教育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价值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我的价值观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