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11-19阮思金
阮思金
(福建省政和县镇前中心小学 福建 政和 353605)
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领域,无论是数字白板、多媒体设备,还是校园的云平台、校园网站等,都在无形中改变着教学的方式。尤其是新课标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建设,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借助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技术,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拓展空间,由此来进一步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成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保障。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课时的比重也相对较大。当新课程改革之后,强调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随之发生改变,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落脚点。
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之中去自主创建知识体系,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及数学分析六大素养,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扮演指导者、引导者,尽可能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面的掌握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自己的思维及解题思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乃至必备品格[1]。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式,能够在面对问题时用数学的观点去分析、解决,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水平的提升,真正学好、学精、学透数学知识,深层次的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最终为学生的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奠定好基础。
2.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
2.1 有利于调动兴趣。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活跃且好动,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不够集中,数学的逻辑性、体系性又较强,如若教师继续沿用以往的单向知识灌输方式,学生在被动状态中学习,势必会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全面,长此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更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2]。但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技术,为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知识,构建充满活力、趣味的数学课堂,可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来吸引全体学生的关注,从而为教师的高效教学与目标培养打好基础。
2.2 有利于发散思维。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课堂,能够为学生创造出自主学习、探究的条件,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因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通常都是教师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传授标准的答案,过于注重学生的数学分数的提升,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3]。而以信息技术来导入教学,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与点拨,既能打破以往教学中时间与空间对课堂的限制,又能通过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促使学生在探索之中去学习数学、感悟数学,确保学生的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及直观想象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达到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的。
2.3 有利于师生互动。可以说,信息化环境之下,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的思路与方式,由此提升数学教师的授课能力及教学水准,还能加强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出融洽、愉悦的课堂氛围[4]。也就是说,当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便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及数学基础等方面出发,为学生设计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频繁的互动之中进行学习、交流,由此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效率,同时实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3.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 构建教学情境。在信息化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思考、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与活力,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数学,由此确保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的提升。
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混合运算—买文具》一课,需要学生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的关系,会正确的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5]。因此,数学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班级创建为“文具店”,并为学生派发不同的文具用品购物清单,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情境的真实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扮演售货员、顾客及收银员等角色,顾客需要购买两种种类及以上的物品;售货员需要理清好货物的进、出情况;收银员则负责好结算,由此一来,学生在特定的购物情境之中,不仅能够锻炼其计算能力,学会混合运算的正确运算顺序,自然而然的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以便学生进行积极的分析、运算,促使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其数学运算素养、数学分析素养得以提升。
3.2 开展游戏教学。对于信息化环境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无疑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当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计游戏,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之中,来开展游戏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印象[6]。这样一来,通过游戏去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学生在游戏中去自由的探索问题,并且潜移默化的牢记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既能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实现学生的高效、有趣的数学学习,进而逐渐热爱、喜爱上学习数学。
比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方向与位置—辨认方向》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正确辨认东、西、南、北、西南、西北、东南、东北这八个方向,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推理出其余的方向,引导学生理解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能够产生对数学的亲近感[7]。因此,数学教师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某城市的地铁路线平面图,并标注周围的门店、地标建筑的位置,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想象,结合所学的方位知识及生活经验,按照地图以简洁的方式描述路线,而教师开展“点兵接龙”的游戏,以多媒体播放音乐随机点兵,点到的学生进行回答问题,答对后可控制下一次的音乐,以及指定同学来描述地点,依次接龙,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自己作答时能够准确、流畅的描述出正确的方位,从而确保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记忆。
3.3 结合实际生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够反映出数学知识的本质,促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形成一般规律的应用,以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数学语言去表达、解决问题[8]。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便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活,借助云平台或学习平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数学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去自主分解、执行与整理学习任务,由此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团队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快乐成长》一课,需要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及作用,能够将原始数据分类和整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因此,数学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布置统计与调查的学习任务,调取云平台中的动物园为动物称量体重的视频,为学生展示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记录动物的体重,绘制成统计图,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电子秤来称量其他的物品,包括书本、自身或同学体重、例如刚出生的熊猫体重为200g,学生在称量书本时会发现200g的书本与出生熊猫一样重,促使学生更加真切的感知出生熊猫的重量,从而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继续称量物品,进行数据的整理来分析统计图,来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与数学建模素养。
3.4 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奠定基础的阶段,小学生的身、心、灵都在不断地进化,所以他们缺乏经验,在面对困难的学习挑战时很容易被忽视。教师需要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教授数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充分地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显著提高教育质量。例如,如果老师教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以图像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学习识别每个形状的属性,辨别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例如,课桌是长方形的,粉笔盒是正方形的,小彩旗是三角形的,锅是圆形的等。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5 有效运用微课,提升学习能力。微课是一种从信息角度设计的新型学习方法,图片、视频和音频是最重要的表现方式,短小精悍,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主要解决学习困难和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教师通过简单的微课制作重要而复杂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例如,我们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不同的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不同,计算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也不同,不能更好地利用所获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微课创建知识点,并将其发送到课堂微信或QQ群,有助于学生随时按需学习或评估集成,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力,学生可以有效吸收所学的知识,同时用所学解决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问题。
3.6 推进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例如教授统计调查时,教师可以通过将不同的数学练习分配给不同的组来学习所有内容,例如每年的校园用水量、教室高度等,通过获取最新信息,分配任务和有效讨论,培养学生分配、执行和总结任务的能力,以培养学生探索数据、协作、独立思考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3.7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习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在教数学的时候,让学生理解数字是很重要的,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弄清楚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方法,老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解决问题的想法,然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分割平行四边形的各种方法。例如,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宽4厘米,高6厘米,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两条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四个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即可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此,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卓越的数学技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环境下,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可利于教师改进与创新教学的方法,由此激发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学学习。通过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并且理解重点及难点,更好的达到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