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EA框架视角下《中国经济2021》的翻译研究

2022-11-19

现代英语 2022年2期
关键词:变通译文译者

方 瑾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5)

一、引言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企业家也希望了解中国的经济局势,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因此,经济类文本的英译就搭建了国际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桥梁。王德培所著《中国经济2021》,全面剖析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并预测2021年中国及世界的经济走势,带领读者解开时代迷局,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开拓未来发展的新格局。但由于经济类文本对于译文准确性的要求很高,不少新说法、新概念不断涌现,行文结构和用词极具中国特色,很难在英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译语,给翻译工作带来困难,因而对财经文本的翻译研究就尤为重要。

二、“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简介

“理解(comprehension)、表达(expression)、变通(adaptation)”框架,简称CEA框架,最早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长栓教授提出,翻译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理解、表达、变通,三者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李长栓,2021)。

理解是指对原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准确理解,是翻译过程的首要步骤。理解必须深入细致,要解决理解问题,必须仔细阅读上下文、做详尽的背景调查、查阅相关平行文本,从而消除歧义,以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的水平(李长栓,2021)。表达即通顺流畅地传达原文想要表达的信息。译员要表达作者清楚表达、希望表达甚至应该表达的意思。因此,在表达环节译者不仅要充分了解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还要做到用词准确、搭配合理、信息传达流畅、语篇衔接规范等。变通的目的是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意思,更好地为整个项目服务(李长栓和施晓菁,2012)。但变通要有一定限度,以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为准绳。李长栓教授认为,CEA框架不是翻译理论,只是翻译分析框架,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可以引用相关翻译理论作为框架的支撑,双方互不冲突。此翻译分析框架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更能凸显译者的主体性作用。

三、CEA框架视角下《中国经济2021》翻译研究

(一)理解

准确性原则是理解环节的首要原则。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提出:源语语篇和目的语语篇功能一致时,文本类型决定翻译原则(Reiss,2004)。鉴于《中国经济2021》一书侧重表达信息与传递观点,该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只有准确使用相关学科的术语和习语,其内容才能得到有效传达(Reiss,2004)。原文包含大量专业术语、名言习语、网络新词和隐喻性词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加以特别关注。以下分别从准确理解背景知识、准确理解经济词汇、准确理解句式结构三个方面举例说明该书翻译过程中的理解环节。

1.准确理解背景知识

例1 原文:复式时代正在到来,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国家到企业,全方位地掀起了重新组织化和组织创新的浪潮。

译文:The comingDuplex Erasparked a flurry of reorg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from all aspects—in macro,meso to micro levels,the whole to the part,and the country to the enterprise.

财经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新提法、新概念,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查阅背景资料而不是直接上手翻译。译者在搜索引擎和电子词典中都没有查询到有关“复式时代”这一词条的官方英文译文。查阅相关背景知识后,可以了解到,“复式时代”具体来说就是大市场与大政府相结合的时代。在电子词典中搜索“复式的”,得到“compound”“duplex”“multiple”这三个词,其中“compound”表示“复合的;混合的”,多用于化学领域;“multiple”一词更侧重于数量、种类之多;“duplex”更强调事物由两个方面组成,该词相较于其他两词就更为合适,突出了复式时代里大市场和大政府的两个方面。因此,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更有利于实现翻译过程中理解的准确性。

2.准确理解经济词汇

例2 原文:其持续时间长度早已挣脱单个国家的掌控,转而极大地依赖世界范围内“最短的那块板”。

译文:How long it will last beyond the control of any single country but depend heavily on the“the weakest links”in the world.

原文不少词汇为经济领域专业术语,理解上比较有难度。查阅资料后笔者发现“短板”属于舶来词,源自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最短的那块板”代指人的缺点、不擅长的地方。因此,此处不能按照字面意思译为“the shortest board”,“最短的那块板”结合语境指的是“最薄弱的一环”,译为“the weakest links”更为合适。

3.准确理解句式结构

例3 原文:前所未有的六大过剩——从商品过剩到商业过剩,从生产过剩到办公过剩,从产能过剩到分配过剩,从供给过剩到消费过剩,从货币过剩到调控过剩,从资本过剩到模式过剩——正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译文:The unprecedented six excesses are permeating every aspect of Chinese society,from glut of goods to business surplus,overproduction to excess work, overcapacity to excessdistribution, excess supply to consumer surplus,monetary overhang to excessive regulation,and surplus of capital to excess mode.

根据Williams提出的英文写作原则:“Avoid interrupting the subject-verb connection.Move the interruption to the beginning or end of its sentence,depending on whether it connects more closely to what precedes or follows it” (Williams,2014),主语和谓语之间,不应被其他太长的成分所切断,而应移至与之内容更为紧密的开头或结尾。原文的主干结构是“六大过剩正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原文里主语和谓语被长状语隔开了近三行,译者为避免这种现象,将原文的长状语调整位置,作为后置状语。因此,准确理解原文的句式结构可以有效避免误译的发生。

(二)表达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具体化、深刻化。翻译就是理解,并且让别人理解,“让别人理解”就是表达,表达是通过译文的形式来表达原文的内容(季羡林,2016)。译者在翻译时要尽可能地遵循流畅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原则,力求为目的语读者还原出源语的效果。下面分别从同义词的替代和回译外来语这两个方面阐述表达环节。

1.同义词的替代

例4 原文:工业化大生产在科技和资本助推下,一面制造过剩,另一面不断激发消费主义,以致“加速制造—加速消费—加速废弃”形成循环。

译 文:Boosted b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capital,industrial production,on the one hand,manufactures excess,on the other hand,constantly stimulates consumerism, resulting in a cycle of“ accelerating manufacturing, spurring consumption and increasing waste”.

由于英汉语言具有较大差异,汉语喜重复,而英语则重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在能清晰明确表达意思的前提下,英语应避免无意图的重复,可采取替代、省略或变换等方法来达到行文简洁、有力的目的。”(连淑能,1993)例4中动词“加速”重复出现三次,若将其英译为同一个英文单词不仅使得译文枯燥乏味,也会影响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体验。为了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符合目的语习惯,译者采取替代法,变换近义形容词,使译文既能合理表达原意,又不会出现生硬重复的情况。

2.回译外来语

例5 原文:不过,工业革命的到来让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超人口的增长速度,证伪了“马尔萨斯陷阱”。

译文:However,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prompts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far exceed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which falsifies the “Malthusian trap”.

中国学术研究的大多数学科,都起源于国外。其中的概念,除了作者独创的之外,在英文中有固定的说法,译者要把中文概念“回译”为英文,而不能随意翻译(李长栓和施晓菁,2012)。在翻译该案例时,译者在搜索引擎通过搜索关键词,查找到了原文的出处,以及对应的英文的表达。原文引用了许多国内外经济政治家的名言、术语、机构,在翻译时需要追溯其出处进行回译,不能自行随意翻译。

(三)变通

“变通”来源于目的论(Skopos Theory)。目的论强调翻译的方法应由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不必刻意追究直译还是意译,形式对等还是动态对等(Nord,2007)。翻译行为是由它的目的论决定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而产生的,并且应该为这个目的服务,目的将决定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或策略。因此,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灵活变通自己的翻译策略。下面分别从变通原文表达方式和灵活释义两个方面讲解变通环节。

1.变通原文表达方式

例6 原文: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结和渗透程度相当深刻。

译文:The economic connections and penet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re fairly profound in the ag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where everyone has a stake.

中西方文化因为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历史神话不同的而具有差异性(赵春芳、杜萌萌,2021)。译者在电子词典搜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多平行文本例句的翻译为直译,例如“You have me,and I have you”,但个人认为在此处直译无法使目标语读者理解其含义。国家间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言外之意就是国与国之间越来越密不可分,成为利益共同体。该短语属于文化负载词,无法在目的语找到与之对应的译文,因此译者必须灵活变通,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将其作为状语成分,采用意译的方法,以一种读者更能接受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作者的意思。

2.灵活释义

例7 原文:第一,全球集体“放水”,经济共同下探。

译文:Firstly,the countries“put the liquidity of funds into the market”globally and the economy is downward collectively.

案例中的“放水”是经济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属于货币政策的一种,指处于经济衰退期,采取降低利率、降低商业银行保证金、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流动性等手段,简而言之是国家向市场投放资金的流动性。此处如选用直译,则不能使译入语读者明白意思,如选择加注,译文则显得太过冗长,因此作者采用释义法(paraphrase),舍弃原文中“放水”的具体形象,直接解释其含义,这样既可使译文简洁明了,又不损害对原文信息的传达。

四、结语

学习和引进优秀西方经济理论固然重要,但是讲好中国故事对当今中国和世界而言,尤有价值。李长栓教授提出的“理解、表达、变通”框架兼容性强、适用领域广,对优化财经文本翻译流程,提升译文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财经文本相比其他类型文本来说,行文更加准确严谨,客观平实,因此译者在“理解”层面更应重视对字词句理解的准确性,避免误导读者,还应熟悉经济领域常用术语,建立术语库,广泛阅读平行文本,查阅背景知识,从而确保理解的准确性和译文的可靠性。在翻译的“表达”环节,要关注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性,保证既能通过同义词的替代和回译外来语等方法忠于原文,又能流畅表达出自然的译文。在“变通”环节,译者要以翻译目的为导向,通过变通原文表达方式和灵活释义等翻译技巧尽可能地提升译文的可读性。

猜你喜欢

变通译文译者
事不凝滞 理贵变通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数学变通
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