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灸疗法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22-11-19金卫红高雪萍

上海护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患处穴位中药

金卫红,高雪萍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 201399)

泥灸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唐代时已被广泛应用。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曾写到用灶心土加香油调和涂敷治疗杖疮肿痛[1]。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和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关于泥灸的论述和记载。现代医学技术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泥灸疗法进行了改革发展。如今,泥灸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已日益广泛,但关于泥灸的临床研究文献尚较少,且缺乏整体的总结归纳。本文围绕泥灸的治疗机理、适用范围、药泥组成、实施方法、效果评价及治疗注意事项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1 泥灸的治疗机理

中药泥灸是一种通过在人体患病部位及其附近取穴施治,利用泥药的热灼和熨烫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方法[2]。中医外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药泥灸作为从古代传统蜡灸疗法、温敷疗法延伸出来的一种新型疗法,在继承与发展了传统温灸的基础上,将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相结合,达到内病外治、异病同治的效果。同时,中药泥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脉络和药力热传导,同时具有温热疗、药疗和穴位刺激等综合疗效,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泥灸以内病外治为特点,利用经络学说、分子医学理论,使药物有效成分渗入经脉,循经感传;具有活血化瘀、抗炎、祛风除湿的功效,且安全不刺激,对皮肤无副作用。且泥状实灸物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随意贴敷,疗效更好、见效更快。

2 泥灸的适用范围

临床治疗中,泥灸常被用于缓解疼痛。《药泥灸操作规范及临床应用》[2]中将泥灸的适应病症分为骨关节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及其他疾病五大类。目前文献报道中,泥灸多用于骨关节系统疾病的治疗,另外也涉及妇科疾病、高血压、湿疹、软组织疼痛、脑卒中及黄体酮肌肉注射不良反应等的治疗。骨关节系统疾病的临床泥灸治疗,主要涉及泥灸配合其他技术治疗腰背疼痛、颈椎及腰椎疼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泥灸可用于治疗痛经、卵巢癌腹痛等。但因泥灸成分中含有多种中草药,对中药过敏者、孕妇、哺乳期和经期的妇女不建议接受泥灸治疗,且伴有严重糖尿病的患者也不宜泥灸[3]。

3 药泥的组成

3.1 主要成分临床使用的泥灸,主要以海泥、蜂蜡、火山泥、生姜泥为主要成分,配以中草药调制而成。其中,尤以火山泥、海泥为主,因其具有高渗透性、富含矿物质等特点,且可借助多种自发热的聚合物使泥灸具备长效自发热功能,可以对患者的患病部位持续放热,以加强中药的渗透性,从而提高疗效。

3.2 特定验方成分一些临床中医专家往往会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拟定特定药泥方用于治疗相关疾病或疼痛。乔野等[4-6]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和肩周炎时,使用的药泥方主要成分为:白芷、栀子、大黄、姜黄、三棱、莪术、细辛、冰片、没药、元胡、川乌及草乌。而孔艳芳等[7]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泥方成分为:药用生川乌、生草乌、独活、白芍、葛根、伸筋草、川木瓜、鸡血藤、当归、川芎、红花、延胡索、冰片及甘草。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药泥方,袁理[8]提出的主要配方为:桑寄生、独活、牛膝、附子、麻黄、秦艽、川乌及细辛;而张永瑞[9]所用的药泥方则包含:黄芪、当归、赤芍、防风、桑枝、乳香、没药、白芷、徐长卿、细辛、干姜、秦艽、怀牛膝、木瓜、鸡血藤、豨莶草;林进忠[10]则选择了穿山龙、薏苡仁、黄柏、忍冬藤、苍术、鸡血藤、生石膏、牛膝、桑枝、姜黄、赤芍、知母、红花及海桐皮。在目前报道的泥灸相关文献中,川芎、透骨草、当归、红花、草乌、没药、益母草的使用频率较高,而其中又以透骨草、红花使用频率最高。透骨草在我国广有分布,全草可入药,有活血化瘀、通经透骨、祛风除湿等功效,捣烂外敷还可治疗疥疮肿痛[11]。《本草纲目》中记载透骨草可“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而且透骨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移植易成活,药效好且价格低廉。红花同样拥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散湿祛肿的功效,且红花产量高,多见于我国山东、河南及新疆等地[12]。

4 泥灸的实施方法

4.1 施灸方法使用泥灸治疗不同症状及不同部位疼痛时,研究者们往往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结合诊疗经验选取不同的敷贴穴位、辅助材料、温度及敷贴时间。泥灸用于缓解疼痛的治疗方式基本一致。首先,将配好的不同种类的中药研磨成粉,融入火山泥、蜡泥或海泥中,通过微波炉等高火加热,使药泥成糊状,静置至患者皮肤所能接受的最高温度(40~55℃)形成膏状后涂抹在患处或相关穴位处,保留30 min 至3 h 不等,之后将药泥揭除,取保鲜膜裹住患处(涂抹药泥的位置)覆盖1~2 h。一次治疗全程耗时约2~4 h。由于需要留给皮肤修养的时间,因此泥灸治疗每天只能进行1次。后期治疗1次/d到5次/周不等,治疗时间从10 d到1个月不等。

4.2 施灸部位在药泥的敷贴治疗中,除以上统一的实施过程外,还会针对不同的病种敷贴于不同穴位上。在治疗腰背疼痛时,敷贴于双侧腰俞、大肠俞、肾俞、脾俞、环跳等腰部穴位上[13]。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则敷贴于双侧肾俞穴、腰阳关穴、承山穴、阳陵泉穴、阿是穴等处[14]。治疗膝骨关节炎时,取穴梁丘穴、血海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治疗脑卒中则取穴曲池、合谷、肩髃、臂臑、足三里、阳陵泉、血海及环跳[15]。除了对患病部位穴位进行敷贴外,也有研究者选择直接将泥灸敷于患处。关于不同敷贴部位治疗效果的差异尚无确切报道。

4.3 联合治疗相关研究报道除单纯使用泥灸治疗外,多会联合针刺、中药方剂、刮痧、康复(运动)训练等其他治疗技术,以促进疗效增强及药效发挥。与针刺联合施治时,通常首先进行针刺,取患处的适宜穴位刺入,然后将药泥敷于患处,使药性更易到达病灶处。相关研究表明,针刺与泥灸的联合应用效果并非2 种方法的叠加,而是针刺、热疗、中药等多种治疗方法的协同增效[16]。有研究者在将泥灸与刮痧联合使用时,先使用擀筋棍对患处进行刮痧,再敷中药泥灸,使药效在温度的作用下可以快速作用到患处毛孔及挛缩的筋脉部位,并渗透至体内[3]。

5 效果评价

多项研究表明,泥灸可以缓解相关疾病导致的疼痛,如骨关节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泥灸在缓解骨关节系统疾病患者疼痛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相关研究[3-10,13-16]表明,不论是单独使用泥灸还是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均可较一般治疗更好地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缓解晨僵等症状。另有研究[17-19]显示,泥灸在改善妇科疾病患者的疼痛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P<0.05)。同时,泥灸在高血压[20]、湿疹[21]、脑卒中[22]及软组织疼痛[23]等干预研究中也取得了优于对照组的效果。相关研究虽证明了泥灸治疗的有效性,但对于单独使用泥灸与泥灸联合其他治疗效果的比较或优劣分析鲜有报道。

6 泥灸治疗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6.1 泥灸治疗的优缺点泥灸是我国中医特有的治疗方式,具有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刺激性小等优势。但目前,泥灸的中药成分仍主要依赖于医师的经验选择,不同医院、不同医师对于相同病症的治疗标准有所不同。另外,泥灸治疗的疗程较长,每次20~40 min,10 d至1个月为1个疗程,这也可能导致部分患者无法坚持治疗,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6.2 泥灸治疗的注意事项在泥灸疗法的使用中,泥灸的温度、治疗时间等均需根据患者情况等进行随时调整。尤其施灸温度需要注意,因灸泥是经加热后直接敷于患者皮肤上,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须避免温度过高发生烫伤,需待灸泥冷却至适宜温度,达到患者皮肤可接受的最高温度方可施灸。泥灸时,还需注意患者保温,尤其是体质虚寒的患者,可通过盖被褥或其他措施保持患者裸露部位的温度。另外,施灸过程中,还需避开皮肤破溃处。

7 小结

近年来,中医对于泥灸的临床实践日益增多。泥灸多以火山泥、海泥为主,配以各种以活血止痛为主的中草药。其与针刺等技术联合使用,在缓解患者疼痛、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疾病治疗方面,较单纯的药物治疗或单纯针刺、刮痧等中医治疗效果更佳。且中药泥灸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于提高中医护理的水平、促进疾病疗效和患者康复等均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患处穴位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夏季穴位养心
治疥疮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治斑秃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 不靠谱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巧服中药少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