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绳结 大有可为
——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绳编技能的教学探索

2022-11-19郁卫忠

读与写 2022年5期
关键词:编织劳动技能

郁卫忠

(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小学 浙江 桐乡 314513)

引言

绳编是一种古老的编织技艺,在小学开展绳编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双手变得更加灵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认识到绳编技能在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优势,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美学基础,并适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1.劳动与技术教育下开展绳编技能教学的优势

1.1 小学生的阶段学习现状。对比其他年级段而言,小学生更加活泼好动,容易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兴趣,而他们的学习也更多建立在兴趣基础上。此时学生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渴求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会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更多积极性,是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最佳时机。从另一层面来讲,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因此小学的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增添入新的内容,力求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为后续的个性化发展做铺垫。相比于文化课程,小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这类需要动手操作的课堂会更加感兴趣,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为学习一项新的绳编技术感到兴奋,使丰富的想象力有了用武之地。目前劳动技术与技术教育课程在各小学得到及时开展,但教师还需加大教育力度,转变教学理念,拓宽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

1.2 基于绳编技能的探讨。我国的绳编艺术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溯及原始社会,早在那时,我们的祖先便尝试着用植物的藤编织绳子,用来捆绑物品与结绳记事。在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寻找美丽的物品装点生活的时候,绳编作品便逐渐出现,这些编织品包括衣服、头饰、生活工具或者单纯的装饰品,编织品的样式也随着人们的需要而增多。学习绳编课程,一方面可以增加小学生的动手技能,培养学生的多种爱好,激发起动手力、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审美,进而开发学生智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各地不同的绳编艺术,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与历史认同感。绳编对于初学者而言十分友好,基础操作简单,而上限又无穷高,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作品再创造,小小的绳编作品也是艺术的体现。

1.3 培养小学生绳编技能的重要意义。浙教版的《劳动与技术》课本中包含了许多绳编主题,如《可爱的挂件》下的“编织三股辫”、“编织小挂件”、“编绳小创意”等,足以体现绳编技艺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需要艺术点缀,学习绳编技能,能够将学生脑中的创意变为现实存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与创造的乐趣。系统的教学之下,学生的手部活动更加灵巧,在做其他手工时也能如鱼得水,主动用绳编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绳编体现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动手与动脑结合之下促进学生劳动技术素养的形成,以及运用形象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评价等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使其形成对绳编文化的初步认知。培养小学生的绳编技能,还可以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让学生在参加创意比赛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2.基于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绳编技能的教学策略探究

2.1 加强讲解与示范,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大的内驱力,学生的积极配合对于教学的完成度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与示范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对于绳编技能的兴趣,为后续的实操教学做铺垫。

以浙教版《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大鱼和小鱼”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用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向学生提问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编织品,比如手绳、竹席、花篮。接下来教师可以出示课本中的图片并进行实物展示,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么精美的小鱼是怎样制作的呢,鱼身的花纹要怎样编成,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索绳编技能的奥秘吧”。教学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从较为基础的编织手法开始,进行细致的讲解与示范,并随时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手法,保证学生的课堂体验感。本堂课需要学生掌握同色编和多色编的基本原理,探寻编织规律,对此,教师可以先从手法讲起,让学生熟练掌握同色编的技巧。在此之后,可以拿单色和多色的小鱼编织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可以让小鱼身上形成花纹。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提点,让学生主动探索编织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操作步骤更加深刻。学生学会多色编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从模拟编织的过程中脱离出来,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式改变花纹颜色,思考新的编织方法。

2.2 巧设导课,激发兴趣。该教程可能听起来很简单,但需要仔细设计。“课堂设计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控制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常见的劳动与技术课导课方法有情境导入、游戏导入和解释。绳编课程不同于其他主题课程,这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或口头表达,还会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动手时间。对于40分钟的一节课,时间通常为2-3分钟,为后续课堂内容的服务。例如,当一位老师教“编织三股辫”时,以保留三股辫为基础教授课程,利用视频播放两队学生的拔河比赛,以此说明多股绳子要比一股绳子牢固,一个高中生倒在地上的样子,让全班都笑了起来,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这个教程,在这个动画教程的背后,违反了设计原则的重要性,与全班无关。在创建教案时,作者利用双股辫编织的教程,可以设置悬念:可几根绳子能编成二股辫?几根绳子能编成三股辫?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引出本课的主题,还可以揭示两股辫和三股辫之间的关系,有效的辅导对学生学习和理解本课的内容特别有帮助。

2.3 巧用口诀,攻克难点。手册“操练场”部分是基本技能的介绍和实践,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教材中的静止图像和文本通常无法准确描述所有工作流程,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清楚地解释和展示技能。由于绳索编织需要多阶段操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口诀教学法,口诀简短的句子组成的,旨在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和技术难点。例如,在“编织三股辫”课程中,作者使用了“压、拉、绕、抽”技术。“压、抽”是本课的技术难点。在演示过程中打结后,使用S3股线并按1、2、3的顺序计数。编织达到一定水平并结束。在编织四股辫的时候,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如何在书中以颜色来区分哪根绳先压再挑,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同样利用“1挑到3压3,4挑到2压2”的口诀来解决这一技术难点。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口诀公式,不仅方便教师,也便于学生理解。

2.4 巧析原理,引导探究。劳动与技术新教材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工作场所设计和生产系统。在教学三股编织课,课前练习编织,学会了多股编织,了解了编织的原理。老师要让学生感觉自己可以编织三股辫,掌握编织方法。为此,作者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活动,学生可自主探究如何编织三股辫,最后教师再总结三股辫编织的技术,4股辫是这门课的难点。当教师从三股转到四股时,教师应解释三股和四股之间的关系。在三根绳的基础上加入一根绳编织四股辫,先取其中三根绳编织成三股辫,再将第四根绳挑到第三根,替代第三根绳与其前面两根绳进行一轮编织。同样的原理也可迁移到五股辫和六股辫上,因此可在拓展环节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操作。

2.5 创立绳编互助组,培养学生创造力。《劳动与技术》不同于语文等基础文化课程,它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结合实际的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与劳动素质。劳动教育意义不只存在于劳动本身,更有背后展现的精神力量,这也启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结合小学生的阶段特点,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转化为学习绳编的动力,通过组建互助小组,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飞速提升。

比如在“捆扎书本”活动中,一位学生可能无法将绳子绑紧,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两两互助,思考怎样才能保证提起绳子时书本不掉落,并且不破坏书本的完整性。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结合所学过的绳编技巧,看能否将其应用到捆扎书本当中,设计出实用又好看的捆扎方式。如果学生有比较好的想法,可以让其所在的小组到台前展示,一位学生负责演示绳结的制作方法,另一位学生负责讲解这样做的原理,以及本组是怎样想到这种结绳方法的。面对较为复杂的绳编任务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成立互助小组,由组员内部商量进行分工合作,每位同学负责一部分的设计、制作,最终进行整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将自己的创意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组员的想法,并做适当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最终作品的和谐、完整。互助组能够带动动手能力稍差的同学加入到绳编游戏当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6 结合多媒体技术,保证教学生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设备被引入校园,并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小学生受年龄限制,其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在学习绳编技能时往往会受到限制,陷入创作瓶颈中。为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收集多种绳编作品与编制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项进行自学,保证学生在劳技课堂中的主动性。

比如在编织小挂件的时候,教师可以不局限于课本,用图片展示多样的小饰品,打开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感受这些作品的异同之处,为学生的自我创造提供素材。课本体现的编织样式毕竟有限,结合了多媒体,学生能够看到许多优秀创意,尝试跟随教学步骤进行自学,对于较为复杂的部分,教师可以进行现场的演示。小学生更喜欢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为保证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提前录制课程,并对视频加以制作,配上适合的音乐,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特效、贴画,让学生带着乐趣学习。教师可以先将编织成品带到教师,给学生制造悬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再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如果学生对某一步骤出现疑问,教师可以多次回放或者直接现场教学,用多媒体带动教学方式的更新。

2.7 进行及时性评价,获得情感的体验。在新的教学形式下,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课不像文化课,能够通过试卷分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它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反思,记录上课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作出课程评价,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促使师生之间找到“教”与“学”的平衡点。

评价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比如让学生观看一段具有民族或者地域特色的视频,提出绳编比赛的具体要求:观看视频,结合自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独立制作绳编作品,尽情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作品与创意分开打分。学生在交付作品的同时需要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指出自己作品的亮点,采用了什么样的编织方式,用到哪些颜色组合以及创意的来源。这样的比赛是一个思考与输出的过程,学生在独立理解文化的同时,在心中形成了该文化的具象元素,而将想法转变为绳编作品也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学生可以观看他人的作品并进行打分,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想法,学习经验,及时获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评论与建议,以便于学生可以反思自身,在今后制作出更优秀的绳编作品。教师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多元化,即不能以单一元素作为指标,而应该看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性,引导学生突出亮点、弥补不足,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绳编技能作为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发挥作用,更能带给学生多重文化体验,使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提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绳编教学的方式,拓宽编织思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绳编的魅力。

猜你喜欢

编织劳动技能
体验编织的乐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一针一线编织爱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热爱劳动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