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19童媛媛

读与写 2022年5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师

童媛媛

(江苏省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江苏 泗洪 223900)

前言

历史故事最能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况,初中历史学科讲授的是古老的历史,比较枯燥乏味,教师需要融入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将初中历史教学与历史故事结合起来,能够使历史课堂变得新奇有趣,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历史的学习。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探究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习历史主要涉及几大要素,时间、具体事件、意义以及影响等,知识点非常琐碎,这对初中学生而言,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历史上的事件他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而老师也只是把它们笼统讲出来,这就造成了学生记忆并不深刻,甚至连一些基本事件的时间都会记混。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造成很大的影响。

1.2 知识跨度大,学生难以自主建立知识框架。我们知道,想要完整了解一个时代的历史,就必须从它的历史背景、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探究,但事实上,课本上给同学们呈现的只是一个时期的一部分内容,学完这一章,下一章又跳到了别的国家或者别的时期。或者这一单元以某一时期文化为主,下一单元以另一个时期的经济为主。同时,初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式还处在过渡阶段。这使得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感到困惑,不能系统完整地把一个时期构建起来。

1.3 记忆量大,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学生记不住同样也是因为无法整体把握一个历史时期,无法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脉络。没有一个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学生单独记忆知识点的时候就会感到无力,还会出现记错、记混、背完就忘等现象。

1.4 历史课堂枯燥无味,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兴趣。这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历史之后的反应。如果老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给学生教授历史,学生就只会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知识来应对考试。结果导致许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1.5 学生上课有时间限制。由于初中教师上课时间较短,教师应在课前备课,找准课堂重点,以免浪费大量时间。

2.探究历史故事与历史课堂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2.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那么书本上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几乎只用课堂的一半时间就能将课本的一节知识讲完。但这样的历史课只会让学生感到乏味。这时如果将历史故事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那么课堂上可讲授的内容就会变得丰富起来。一味讲授课本知识会显得非常单一,但如果有了历史故事作为填充,那么这节课会是丰富饱满的,学生的理解也会更加到位。例如在讲中国革命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不再空洞,也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2.2 吸引学生。历史故事可能并没有那么幽默或有趣。但事实上,在老师开始讲历史故事的时候学生就已经被吸引。初中生正处于好动爱玩的阶段,相比单一的讲解,讲故事显得好玩一些,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听故事的时候,学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故事进行思考。例如:如果我是主人公我会怎么办?有没有办法可以避免这件事的发生?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就是在理解时代背景、消化课本知识。

3.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3.1 借助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新知识的好奇没有小时候那么强烈,学习知识开始趋向理性化。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和个性特点,借助历史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习的目的与价值,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历史上有很多趣味小故事,可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在使用历史故事时候,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有趣的历史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初中历史课标要求,选择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历史故事。比如,在教师教学秦汉历史时,可以选择荆轲刺秦王这种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加强学生对秦汉历史的了解。教师在选择故事的时候,不仅需要注意故事与教材内容的相关性,还要注意故事的真实性,让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在教学商朝历史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小时候看的《封神演义》、神话小说以及武侠小说等不是历史,而是以当时的历史为背景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朝代的更替与历史中的一些关键人物的历史结局,保证历史故事的真实性。

3.2 优化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情感体验也是核心素养当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从历史的实际作为出发点,创建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的交流当中,感悟历史的真谛,总结历史的价值,从而更好的展望未来。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为案例,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的同时,向外扩张的野心也逐渐扩大。于是,应该开始向中国输送鸦片,这给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林则徐为了祖国的安宁,举行了虎门销烟的行动,折损了英国帝国主义利益的同时,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彰显中华民族的气魄与不屈精神,是一场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扮演,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议论,在社会局势动荡的民国时期,我国涌现了许多革命先辈,为了保卫祖国,做出了重要牺牲,那么在和平年代的当下,我们每个人应当怎样做,才能够更好的建设祖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引发学生的议论思考,让学生展望未来,以历史教训启示未来发展,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3 丰富教学资料,重现历史事件。高中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历史资料的辅助,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是有限的,其中有一些历史事件的背景也只是简单的用三言两句做了一些交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并不是能够将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解,所以,教师应该适当的做出一些补充,搜集历史资料,丰富历史的课堂,让学生知其事件发生的缘由。高中历史的考试当中,也不乏对于一些历史资料的分析,利用历史资料补充教学,也能够加强学生历史资料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独到的见解,从而在考试当中提高考试成绩。历史资料的选定要与课堂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基于教学内容,进行扩充选定,而不是与课堂内容脱节,也要确保资料的真实性。比方说,在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缕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线,他是在1914年爆发,也就是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崛起,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冲突加剧,国外的人名贫富差距更加巨大,威胁着国家安全,这对于拉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帷幕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其次,德意志帝国因为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崛起,但是也加剧了德国和法国的内在矛盾,矛盾得到了滋生扩张,从而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上两条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因素,教师可以利用这两点的历史资料,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这部分教学的补充,让学生对于大战爆发的前因后果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帮助学生缕清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学生在了解时间原因的过程当中,认识到历史资料的重要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史料证实,史料分析这一历史核心素养。

3.4 借助历史故事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历史教材内容引入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全面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以及战国七雄这段历史的时候,教师通过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让他们讨论“烽火戏诸侯”究竟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表达了什么。教师还可以根据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从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等。借助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5 课堂中穿插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讲秦朝的大一统时候,可以穿插讲述战国七雄争霸,不仅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了解了秦一统天下的背景。了解了事件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系统了解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更重要的是,初中生在课堂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课堂上没有足够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情,他们会很快分心。在课堂中间穿插讲述历史故事也起到了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保持听课效率的作用。

3.6 借助历史故事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无法理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影响学习效率,长期下去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动力会产生很大的打击。因此,教师需要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应对这种问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代替传统的知识灌输,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段历史的时候,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段历史中,我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书中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学生可能会对这句话有疑问。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句话,教师借助历史故事,让他们充分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一段清朝时期的建筑,让学生看看在清朝时期,中国的领土上出现的西方建筑。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何中国的土地上会有西方的建筑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片刻,然后向学生讲述公共租界的事情,让学生明白公共租界属于中国的领土,但是,管辖权不是中国的,这个建筑物充分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理论。学生根据公共租界这一故事可以加深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给学生讲述公共租界故事化解历史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7 要注重历史故事的选择,要有一定针对性。初中生学习时间有限。因此,当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选择的历史故事要对学生所学的课程和知识产生明显的效果,要针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兴趣爱好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要注意其准确性,很多故事都是个性化的,由于虚构的故事会影响学生的理解,网上的故事可能没有真实依据。因此,必须谨慎选择历史故事。例如,当老师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时,老师在开始教学之前找到了几个相关的故事与学生分享。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参加历史课,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前与学生谈论早期的人类生活,可以在网上找到早期北京人的生活故事讲给学生。因为这是第一节课,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它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历史的趣味性。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当讨论相关材料时,教师可以使用刚才的故事来讲述相关的知识,这可以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对提高课堂效率非常有效。

结束语

综上,故事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增添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历史充满了好奇,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运用历史故事,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在利用历史故事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使用真实的历史故事,确保故事的有趣性,让学生在聆听历史故事与思考历史故事以及总结历史故事过程中全面提高历史素养。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