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融入美育的实践途径
2022-11-19萧婕
萧 婕
(福建省泉州丰泽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 泉州 362000)
1.引言
在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具有重大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正在朝着现代化发展。作为学前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语言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认识到开展语言教学将艺术性和技巧性相融合的良好结果,并进行深入探究,有利于增强课堂效果。美育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孩子真正做到观察、尊重、理解,以幼儿发展为本,了解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幼儿语言活动教学是一门高深艺术,对幼儿感知悟性、学习习惯和语言基础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语言教学具有艺术价值,与美育相通,将其融入美育能充分发挥两者教育功能[1]。基于此,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开展语言教育,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幼儿各方面素质[2]。
2.幼儿园语言教学现状
2.1 幼儿缺乏学习兴趣。幼儿园孩子的年龄在3~6岁之间,好奇心强,对所有的事物充满好奇,但是好奇心只是三分钟热度,难以长期坚持,幼儿的这一特性容易让教师无法定位孩子的真正兴趣,不知道从哪里切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前教育的语言教学书籍多以图文形式呈现,幼儿年龄小不识字,对于小朋友来说文字只是一个不认识的符号,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幼儿更容易被教材里的图片吸引,对文字并没有兴趣。另外年龄较小的孩子语言能力较弱,教师在带领幼儿读教材里的内容时,有的不愿意读,有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敢读,而且幼儿在既不识字也不理解内容的情况下,跟读也很难读准字音[3]。语言教学通常是以教师带读的形式开展,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这与幼儿的心理特征不符合,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2 教师缺乏科学教学理念。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培养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这也为语言教育的重要地位奠定基础,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兴趣,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而且没有正确认识幼儿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课堂上,小一点的孩子容易不配合教师讲课,再加上教师的上课方式缺乏激情,幼儿的积极性很难调动。同时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幼儿的主体地位,一堂课上都是教师为主导,比如教师教幼儿读书、教师给幼儿讲故事、教师带领做游戏,虽然孩子自控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带领才会将其有效指引,但是教师可以适当将课堂交给幼儿,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比如教师在讲故事后让幼儿分享自己难忘事或者生活上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幼儿的课堂热情。
2.3 教学形式单一。学前教育是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阶段,家长也比较关注孩子的学前教育,因此教师加强对教学效果的关注,不断探索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开展的教学形式具有局限性,因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探索到效果更佳的教学方式,依旧采用“讲故事”的单一模式,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通常使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开展,但是这些形式每天都进行,或者隔天开展一次,形式和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开始孩子会觉得有趣,但是长期使用没有创意的教学形式,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这也要求教师认清教学现状,结合幼儿情况不断开发新的教学形式,或者改进原来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故事时可以融入情境创设、实践活动、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开展,促进幼儿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4]。
2.4 美育得不到重视。幼儿园教学虽然针对美育开设相关课程,但是缺乏美育内涵的体现和教学有效性。音乐、绘画、手工、舞蹈是大多数幼儿园常设美育课程,但是部分幼儿园具体实施缺乏内涵体现,例如实施音乐教学时以教幼儿唱歌为主,学会之后又教另外一首歌;绘画可虽然多种教学方式,但是不能深刻体现美育意义,比如色彩填充,让幼儿用彩色笔为简笔画线条图画填充颜色,幼儿只是对涂颜色感兴趣,并没有形成审美观念,涂颜色时只会胡乱填充;开展手工课时,以手工制作方法教学为主,将制作过程传授给幼儿,并展示美化方法,并没有培养简单审美理念,也没有告诉幼儿还可以怎样美化手工作品。所以教师应该认清美育的意义,及时改进当前美育课程,并借助不同课程融入美育,充分发挥美育对幼儿感性思维、创新能力、感悟能力的培养作用[5]。
3.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融入美育的实践途径
3.1 创设情境,感受语言美。调动幼儿课堂兴趣是教师顺利开展语言教学的基础条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幼儿注意力。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让孩子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感知语言的美,以此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让幼儿有更丰富的语言体验,例如利用多媒体提供试听条件,生动的图片、动画、视频、个性文字以及音频等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信息材料,将试听功能与这些信息材料相融合,有利于幼儿在语言学习之中透过感官体悟语言美。例如,教师在开展《春天的电话》这一内容时,先在多媒体上播放关于春天的图片或者视频,学生看到多媒体上播放着美丽的花朵、清脆的鸟语、潺潺的溪流、嫩绿的小草和树上的新芽,内心就会形成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画,仿佛自己走进了春天里,接着教师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们会将春天分享给你们的小伙伴吗?你们是怎么分享的呢?幼儿在观看多媒体信息时脑海里呈现的场景都不一样,有的呈现五彩斑斓的花,有的呈现嫩绿可人的小草,有的呈现自由自在的小鸟,这时让幼儿向自己的朋友模拟打电话,将自己看到的春天告诉朋友,这环节让幼儿将自己的感知用语言来描述,有助于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前面的体验教师就可以以此展开本节课的内容,幼儿带着对春天的喜爱和告诉小伙伴春天来了的激动心情参与课堂教学,对于幼儿来说,春天是喜悦的,幼儿带着这种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集中精力去听故事,并感知小动物们的心情,促进语言教学有效开展。幼儿的语言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表达内心的情感,帮助孩子感知美。
3.2 实践活动,创造语言美。语言的应用与实践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让孩子学会在实践中应用语言,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并创设语言美。语言的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都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应用、发现、改正,才能够升华。创设多种语言环境,有助于幼儿体验语言并理解语言,做到在交际之中创造语言的美,以此获得更加深刻真实的语言认知。幼儿园的孩子有众多互动形式,比如学习、游戏、吃饭等等,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时多鼓励幼儿运用语言,通过互动形式进行实践。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活动形式以集体为主,这为幼儿进行语言实践提供良好机会,教师在鼓励学生应用语言交际时,还要注重培养语言美的意识。礼貌用语是语言美的一种体现,注重培养学生礼貌用语,学生礼貌待人之后也会得到别人礼貌相待,相互的礼貌有助于学生内心形成语言交际的和谐之美,并做到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例如教师在教学《讲礼貌》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向幼儿提问,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教师创设早上幼儿们来幼儿园的情景,教室站在门口,并邀请几位小朋友从门口进来,见到老师时向老师打招呼,学会说“早上好”、“再见”、“对不起”等常用的礼貌用语,之后再交代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见到老师或者朋友都应该主动打招呼,学生之间相互打招呼,彼此的心情会比较愉悦,这种愉悦感长期发展能够让孩子意识到礼貌用语也是一种语言美。语言美育的教学过程漫长而复杂,但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渐领悟语言的艺术,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创造语言的美,语言美也能够反映心灵美,开展语言美育,其实也是展开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促进健康成长。
3.3 诵读古诗,挖掘语言美。古诗是我国的瑰宝,诗里的意象和艺术修辞手法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良好方式,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古诗,教师要选择朗朗上口、易于记诵、语言简浅的古诗,最好是和幼儿生活比较接近的,在现实中都能够接触到的。教幼儿读古诗有时候会出现孩子嘴上在读而心并没有跟读,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将古诗的静态化为动态,把古诗里的场景生动地向幼儿描述,并让幼儿一边读一边想古诗里的场景,让古诗在幼儿心中形成形象的画面,激发孩子读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比如一年四季中季节性比较明显的时节,教师可以将四季的古诗应用到语言教学中,比如春天可以应用《惠崇春江晚景》,夏天应用《山亭夏日》,秋天运用《山行》,冬天运用《春雪》,让孩子充分体会四季的美,幼儿语言能力有限,对于古诗并不需要开展太专业的教学,这里的古诗应用只是发挥辅助作用,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对文字美的体悟能力和语言能力,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幼儿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喜欢玩,喜欢大自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古诗,比如《村居》。这首古诗语言文字描写很美,充满童趣,教师在带领小朋友们读过之后,就对这首诗进行展开描述,这时孩子们仿佛来到了阳光草地上,听到了清脆的黄莺啼叫的声音,看到了河岸边拂动的垂柳,而自己正在拿着风筝在草地上奔跑……有了这样的体验,孩子会更加期待春天,享受春天,并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语言学习。古诗具有韵律,不仅句子押韵,而且节奏感很强,幼儿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受到语言美感的影响,提高美育效果。优美的古诗词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诗的意境,体验诗化生活,获得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等体验,激发语言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4 对比引导,鉴赏语言美。幼儿获得具体感知是建立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上,这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形象化,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认知。在教学优化设计时,可利用语言情境并融合对比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语言学习,让幼儿在对比之中感知语言美。对比手法实际上是一种语言鉴赏手段,有了对比,幼儿才能够判断。幼儿的语言基础比较薄弱,且没有鉴赏能力,教师从简单处入手,循序渐进,在语言教学中开展对比活动,让幼儿对语言形成理性认知。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引用对比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能力和个性特征,幼儿的特定认知个性决定着对事物看法的差异,为深化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和体验,教师应该创设对比语言环境,丰富幼儿的语言体验。比如在教《贪吃的小老鼠》时,教师先将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然后组织幼儿分组,两个人为一组,分别将故事讲述给大家听,同时交代其他幼儿认真仔细倾听。两位幼儿讲故事结束后,教师再组织倾听的幼儿对比两位幼儿讲的故事,并给予点评,然后教师先肯定两位幼儿讲的故事和其他幼儿的点评,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分析讲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培养幼儿语言判断能力。让幼儿讲故事,幼儿会将自己学习到的故事说出来,具有主观性,能够锻炼孩子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交代其他幼儿认真倾听有助于从对比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并知道谁讲的好,谁还需要提高,还有存在哪些问题。构成语言美感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比能够很容易发现一个故事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幼儿在对比时也能够发现这一点,这对幼儿语言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3.5 组织游戏,表达语言美。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教学形式,一提起玩游戏幼儿马上欢呼雀跃,注意力和参与兴趣受到深深吸引。游戏能提高幼儿认知能力,如果有大人参与,幼儿会更加遵守纪律,并且积极参与互动,在游戏中勇敢表现自己,有助于游戏质量提高,促进幼儿认知、语言和社会性发展。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游戏是借助游戏活动促进语言教育的方式,所以教师应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该选择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语言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不再觉得语言教育枯燥,更加愿意融入教学课堂中,积极参与学习。教师是语言游戏的创建者,设计游戏时应该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审美水平,开展游戏时教师站在幼儿角度,将自己当做幼儿的好朋友,不要思维固定,完全根据事先设计的游戏流程开展,这样只会让游戏显得毫无趣味性。教师与幼儿一起融入游戏中,在灵活有趣的游戏环节提高游戏积极性,充分激发幼儿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游戏教育价值。例如开展《丑小鸭》故事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先用幼儿理解的语言讲述一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激发语言学习兴趣,接着选出几位幼儿担任故事角色,鼓励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故事,而教师在游戏中担任指导者角色。幼儿扮演时,教师不限制表达,让幼儿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故事,将个人情感与故事绝角色相交融,把自己带入故事中,语言表达时,教师适当引导幼儿用贴近生活而且比较准确的语言,让游戏充满生动性和生活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表演效果、语言应用、创新等表示认可和鼓励,接在再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用情感去表演呢?通过表演你能知道丑小鸭有怎样的心态吗?让幼儿表演教学故事并思考,能促进幼儿在表演过程中体会故事角色的情感,丰富情感认知,在语言表达时体会语言之美,并学会用美的语言表达情感,拓展表达思路,激发想象力和思维发散,促进游戏化语言教学效果。
3.6 开展音乐活动,享受语言美。音乐具有显著艺术性,是美育的一部分,音乐能将幼儿带入轻松愉快的意境中,让幼儿从听觉感受语言美,并沉醉于艺术和语言中,通过不同感官享受语言美。音乐不仅有旋律,还有内含丰富的歌词,旋律与歌词相互交融既能发挥教化作用又能培养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学途径开展语言教学,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歌词,发展自身语言能力。例如教学《茉莉花》这首音乐,教师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大家见过茉莉花吗?它长什么样呢?学生回答过后,在多媒体上呈现茉莉花图片,接着讲述茉莉花的故事,并介绍歌曲故事,让幼儿通过教师的讲述想象故事,将对故事的理解折射到脑海里,提高思维想象力。提高音乐教学对语言教学美育培养还可以通过想象音乐情景展开,例如教学《百草园》这首歌曲,先让幼儿听这首歌再学唱,幼儿熟悉之后教师引导展开联想:演唱这首歌时,大家的脑海里有什么样的画面呢?请为大家描绘你脑海中的场景。这首歌歌词以儿童语言为主,具有通俗简练特点,画面感较强,旋律与歌词的结合能在幼儿脑海里形成一幅美妙的画卷,将其表达出来有助于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时,有的幼儿说出自己脑海里呈现的事物,比如红花、小草、大树、蝴蝶等等,有的幼儿为大家作出细节描述,并以教室为例指出花在哪里、草在哪里,还说出有什么样的花,孩子们能根据描述将教室想象成百草园,感受音乐之美。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应用音乐协助语言教学能拓展幼儿想象力,促进语言文字理解,将语言文字表达的意义描绘在脑海中,充分感受语言之美,并享受语言的美。
4.结语
语言教学是学前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为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式,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并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将语言教学与美育有机融合,在语言教学中挖掘美育,在美育课程实施语言教学,充分体现两者特点,最大限度增强合力,并通过创设情境、实践活动、诵读古诗、对比引导、组织游戏、音乐活动等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幼儿真切感受语言之美,提高语言应用品质,培养幼儿语言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锻炼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