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物生命生活

周 旋

(江苏省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江苏 泗洪 223900)

前言

新课程标准改革项目开展以来,更加提倡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与思想修养的共同进步,“立德树人”成为了教育的根本目标,初中生物是一门比较偏理科的学习科目,大部分学生在初一就开始了接触生物的学习,在初二下学期的时候,会进行结课,虽然存留的时间不是学生的整个初中阶段,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层面以及未来社会发展层面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科目。学生能够在有效的生物课堂中学习到一笔人生中可贵的财富,所以,教师有责任与义务讲好生物,教好生物。学生的思想修养影响着未来社会的良好风气,而生命教育也属于思想修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先学做人,能够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爱护自己的生命,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初中生物的教学是实现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抓住这个教学的机会,加快生命教育的渗透,打造更好的初中生物课堂,让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有意义。素质教育下的初中生物教学需要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改革创新为教学研究内容,能够在课堂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细节来提高生物认知的意识,生活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必备条件,初中生物教师要以生活内容为教学契机,给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带来一定的熟悉感,让学生能够缩短和生物之间的距离,建立一定的联系,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生活化的生物教学属于一种教学理念,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产生研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1.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

初中阶段的学生尚且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一切都感到好奇,对于好与坏的分辨尚不明确,这个时候,尤为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够学会分辨是与非,向着更好的方向成长,发展。近年来,某某大学生虐待小动物的新闻频发,不仅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谴责,也让人们热议,这个时代学生的一些生命教育,应当如何开展。生命是可贵的,不仅仅局限于人的生命,也包含了一些小动物,甚至是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观念,就应当从小进行培养,让其在思想价值初步形成的阶段,就具备正确的生命观念,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当中更加顺利,辅助个人的未来发展。初中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生命的认知不明确,容易在青春期产生一些错误,比方说打架斗殴,伤害他人,现代的青少年犯罪与日俱增,不仅仅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法律道德教育,也缺乏一定的生命教育,通过开展生命教育的渗透,能够帮助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辅助其快乐学习。

2.进行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渗透的原则

2.1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也是一种情感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才能够实现更好的生命教育渗透。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共同进行学习,使生命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内心,而不是形式主义的渗透,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留有一些空间,让学生思考探究,而不是将课堂任务安排的满满当当,学生学习起来也是应接不暇,没有精力去进行额外的对于生命的思考,这样也会影响到生命教育的渗透。

2.2 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人的形成虽然是具有科学性,但是人生活的过程更是人文性的体现,人的日常活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五一不体现着人文的特点。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弱化初中生的“伪,丑,恶”,凸显出人性当中的“真,善,美”重要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进行强化,从而以科学作为开端,以人文作为实践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入一些积极向上的元素,体现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一面,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美好,亲人朋友陪伴的快乐,从而更加尊重生命,树立生命意识。

3.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3.1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有效的渗透。想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生命地起源,很多学生会说,生命是母亲赋予的,母亲通过怀胎十月,诞生了生命,但是母亲的生命是从何而来?外婆的生命从何而来?这是一个追根溯源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初中生物的教科书在七年级《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才能够孕育出新生命,但是地球的最开始,并没有人这个生物,人,是通过猿类进行演化而来,在历史的变更当中,人猿为了适应生活环境,逐渐衍生出了独立行走等技能,再逐渐的演变为如今的人类。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些人类进化的相关视频,以动态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人类的进化过程。人猿经过几百年的不断进化,才有了如今的人类,这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人的生命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情感,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

3.2 利用教材本身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主打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学主题,生命是一个系统,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命,也包含了大自然中的生命,而不同的生命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生物圈,类似于吃小鱼,小鱼吃海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当然,也少不了那些相互帮助的大自然存活的关系。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挖掘一些生态系统当中互相帮助的生命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和谐魅力。比方说,在教学《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类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两栖类的生物具备的特点就是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主要代表生物有青蛙,蚯蚓,蟾蜍等等,那么这些动物为什么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又可以在水中生活呢?同样是热带鱼,为什么只能够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却无法存活呢?以青蛙为例,青蛙的幼体不叫做青蛙,而是称作蝌蚪,蝌蚪只能够生活在水中,因为他和鱼类一样,需要用腮呼吸,但是成年后的蝌蚪就演变成为了青蛙,青蛙保留了作为蝌蚪时期的用腮呼吸,也进化了另外一种功能——用皮肤呼吸。而青蛙的主要食物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一些害虫,稻苞虫,稻卷叶虫,作为蝌蚪形态的青蛙肯定不能够进行陆地捕食,为了更好的生存,蝌蚪进行了进化,演变成为了青蛙。这也是大自然中生物的魅力,是生存的环境改变了一种生物的形态,可以表现出生命之间的和谐性特点。不同的生命个体之间,也可以是互助的关系,不一定都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比方说,水牛的体格庞大,夏季比较炎热,水牛的身体上总是滋生出许多的虱子或者一些其他的寄生虫,对水牛的身体造成危害,而牛椋鸟作为一个灵活的鸟类,经常会停留在水牛的身体上,帮助水牛啄掉身上的害虫……大自然当中存在的共生生命关系还有许多,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举例,让学生认知到每个微小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在互相帮扶的过程中,繁衍生息,实现生生不息,物种的延续,让学生在尊重人类生命的基础上,也能够尊重大自然中的生命。

3.3 利用实践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也是通向高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应当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组织学生进行生物教学的实践。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正确认识生命,在教学《绿色植物的一生》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培育生命,以亲身经历来感悟生命的意义。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养殖,或者是一株好看的花,或者是一株草,从种子阶段开始养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近距离的观察植物,实现本单元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对于植物光合作用的了解,也能够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学生每天给种子浇水,施肥,晒太阳,进行光合作用,静静地等待种子发芽,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期待的过程,要求学生写下植物的成长日记,以及学生的心情,比方说,某月某日,学生在放学回到家,发现种子终于冒出了小绿芽……通过这样的生命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培养生命,这样的教学更加能够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生命的力量与神奇,将生命当成一个宝贵的东西去细心呵护,培养,加强学生对于生命的感悟,实现与生命的互动,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3.4 利用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也是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一些传染病也接踵而来。2020年底,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的疫情,直至今日,疫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是在一些省份,仍然出现了疫情反复的现象,传染病在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在《疾病与免疫》这单元内容教学的时候,对于防疫措施,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途径做出了详细的概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探索,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一些有关当下的防疫方式,人们应该做出哪些举措,来进行科学防疫。比方说:勤洗手,用酒精消毒,出门切记戴口罩,远离密集人群,尽量不去往空间封闭的公共场所,在排队的时候要间隔一米安全距离等等,学生在进行课外调查的时候,能够掌握一些防疫小技巧,更好的保护自己,不被传染病伤害。传染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只要做到人人科学防护,保护自己,就能够有效的抑制传染病。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了解,认识到疾病的危害,可以做到更好的保护自身安全,爱护自身的生命。

3.5 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初中的生物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多应用展,为学生创造有效的生物教育情境,有效地融入学生的生命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有效的初中生物教学,教师可以在从各种学习平台收集生物生命知识相关的知识,在认真学习课本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效整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效的生物教学情境,生物学习的理念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获得有关生物学知识,提高中学生生物教学的效果[1]。例如,在“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中常见的苔藓蕨类植物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向学生讲解这类植物的生命品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有效性。

3.6 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心理非常敏感,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小组实施协作学习和研究,提供相对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生命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为学生组建的研究小组,它侧重于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对生物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价值。在“信息的传递”教学中,教师可以为每个学习小组分配一个自主探究课题,让小组成员进行自学并,教师可以对于生命教育知识进行重点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学习和生活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的教学当中,还有许多可以进行生命教育渗透的方面,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努力渗透,才能够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潜在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生命认知。

猜你喜欢

生物生命生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