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对话的有效策略*

2022-11-19宋淑英

读与写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深度探究

宋淑英

(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 福建 福州 350001)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二者围绕相关知识展开的对话,也是促进知识输入和输出的有效手段。为了进一步提升师生互动成效,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吸收和内化知识,同时不断强化其综合能力,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深度学习的理念,立足学科本质设计科学的课堂对话教学方案,以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准确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加以灵活应用,从而增强其数学综合素质,助力教学质量稳定提升。

1.深度学习与课堂对话概述

1.1 深度学习。

1.1.1 含义。深度学习是相较于浅层学习而言的,主要指的是学生根据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围绕具体的知识内容所开展的自主探究和学习活动,且其在探究过程中不再只关注理论知识点,而是更加重视知识的内在规律、核心要点,也比较重视所有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按照一定顺序将其整合起来,形成稳固的记忆。在此期间,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价值取向等都会不断向纵深发展,对于所学知识也会形成深刻的印象,将之转化为个人的一种内在素养,同时其自主意识也会不断增强,有助于推动其健全发展[1]。

1.1.2 原则。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时,教师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关注过程,精细化分析。要想使学生深度挖掘知识、理解知识,就必须让他们亲历探索知识的过程,而且过程需要十分详细,让学生全面地把握所有信息,然后进行整合、思考,明确知识形成过程,并得出结论。第二,拓展延伸,强化学生思维。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其可以在学习中获取更为完善的信息,但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够充分,那么其就很难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第三,及时反思,完善学习思路。深度学习离不开有效的反思,当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之后主动反思学习的全过程,准确描述不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从中获得新的启发时,其思维深度就会不断增加。

1.2 课堂对话。

1.2.1 原则。课堂对话是教师和学生围绕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行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在具体对话时,必须要体现如下原则:第一,以问题为核心,有效引导。一般而言,有效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针对性思考,不断挖掘其中蕴含的知识,同时提出各种想法和观点,然后通过与教师互动获得启发,逐步建构知识体系。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差异。在进行课堂对话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其认知水平,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种对话方案,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不同人开展不同层次的对话,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课堂,并学有所得。第三,贴近学生实际。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视角,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与之交流,包括游戏、故事、动画,确保吸引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对话,也要借助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从中挖掘知识、验证猜想,从而凸显对话价值。第四,重视课堂生成,抓住时机积极对话。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十分活跃,所以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或状况,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结合生成点来与学生深度对话,促使他们去思考、探究,挖掘更多知识信息[2]。

1.2.2 意义。课堂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具体如下:其一,课堂对话能够促使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以知识为纽带展开对话时,双方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那么学生就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二者之前可以达成互相尊重、互相促进的状态,且可以通过交流去挖掘知识、创新创造,有助于增进师生感情,构建和谐关系。第二,课堂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对话中,学生需要跟随教师的思路深度思考问题,也要及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此时其会不自觉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加主动地探究问题、挖掘知识,有助于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三,课堂对话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通过课堂对话,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往往能够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展示自身优势,及时帮助他人或求助教师、同学,以获得更多支持,然后集合众人智慧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第四,课堂对话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其健康心理。学生和教师展开对话时,其很多想法、观点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也会受到表扬,此时他们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强,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活动,而且也会在对话中逐渐发现学习的乐趣,并体验到攻克学习难关的成就感,有利于切实增强其学习自信,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2.初中数学教师设计课堂对话时遇到的困境

2.1 课堂对话流于形式,互动性不强。有效的课堂对话必须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引发他们的思考,使之挖掘更多知识。然而,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中依然存在互动性不强的问题,即多数时候教师通过提问开始了对话,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很多时候都像是“独角戏”一般,由教师自问自答,然后继续开展之后的教学活动,而且也会出现由于学生回答错误,教师立刻叫停并给出正确答案的情况。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会不断削减,而教师也错过了课堂生成的最佳机会,导致对话流于形式,不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3]。

2.2 课堂对话缺乏深度,思考性不佳。要想让学生参与课堂对话,并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对话的内容和形式,还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层层挖掘,通过思考得出相应结论。但是,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对话时,引出的话题深度不够,而且多数时候抛出的问题都比较浅显,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性不足,导致学生在与教师对话时总是需要进行跳跃式思考,影响了思维的连续性,再加上有时候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这也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这种缺乏深度、不具备思考价值的课堂对话,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师生互动成效,继而降低最终的教学成效。

2.3 课堂对话时间较短,实效性不足。课堂对话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应当是完整的、过程性的,也要具备一定的实效性,这往往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然而,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保证教学进度,会压缩课堂对话的时间,有时候甚至是刚提出问题,就自己说出了答案,而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该环节就结束了,直接跳到了下一流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只能一味跟着教师的步伐,结合教师的思考去学习和理解,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也无法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达不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策略

3.1 构建对话情境,引领学生深度探究。

3.1.1 创设生活化对话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构建对话情境时,教师可以从实际入手,联系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授课方案,确保引导学生在参与对话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同时从生活中挖掘更多数学元素,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效。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全等三角形》时,就可以通过生活化对话进行课堂导入:“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相同的事物,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则会主动思考,然后给出答案:“批量生产的衣服上印制的图案都是一样的。”或者是:“手机拍摄的照片打印出来后,只要尺寸相同,就一定是完全相同的。”据此,教师可以继续与学生对话:“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张白纸覆盖在三角尺上,照着其轮廓剪出一个纸质的三角尺,然后对比大小,有什么发现吗?”学生通过动手之后,得出:“纸质三角尺和原三角尺大小一致。”而教师就可以趁此机会引出本章节的概念“这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尺就是全等三角形,那么两个图形之间都有哪些条件是相等的呢?”由此,可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更为详细地把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创设生活化对话情境,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参与中更为直观地把握所学内容,并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深度学习[4]。

3.1.2 复习旧知构建对话情境,引领学生深层探究。数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很多知识之间都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之前,往往会依据所讲内容设计对话复习旧知,旨在帮助学生结合已知来探索未知,辅助其深度学习。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来构建对话情境,从而促使学生高效学习。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引领学生复习有关的知识:“我们之前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还有哪些同学记得相关概念?”学生们通过回忆之后会准确说出学过的概念,教师则可以继续引导:“哪些同学可以复述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和方法?”再由学生思考和回答,接着继续与之对话:“观察教材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其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异同点,你能仿照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来论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吗?”由此,教师可通过复习对话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新知,使之在对比分析中掌握数学概念,然后进行深度学习。

3.1.3 利用认知冲突塑造情境,增强深度对话效果。认知冲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与自己原有认知不符,形成冲突或对立的一种情况,也就是说学生原有的认知无法解释当下的问题。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塑造对话情境,以此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的《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就可以设计对话让其产生认知冲突,然后逐步掌握所学习知识,即:“一个面积为16的正方形,其边长是多少?”以此引导学生说出答案“4”,接着继续提问:“那么面积为15的正方形,其边长是多少呢?”这时学生们无法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此问题,只能推测出边长在3和4之间,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出答案:“。”然后再次对话:“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假设正方形面积为15,且其边长比2还多x,那么可以列出方程来求面积,即(2+x)2=15,此时要如何计算x的大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尝试计算一下与这类代数式相似的代数式的方法。”通过对话引发认知冲突后,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激活其思维,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探究,进而为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5]。

3.2 设计优质话题,与学生展开深度对话。在初中数学课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优质的话题与学生展开对话,以便引导其深度思考,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设计对话引导学生挖掘定理的形成过程,使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即教师可以先分别出示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图片,然后开始对话:“三角形内角和我们以前在小学的时候学习过,而且也通过裁剪、拼接三个角得出了结论,知道其内角和为180°,那么长方形的内角和要怎么计算?”此时,学生们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仿照裁剪三角形的方式将其四个角也裁下来,然后拼接起来计算。”有的学生则会提出:“可以将长方形的对角线相连,将其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就可以根据已知的知识算出其内角和。”而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那么如果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应该如何计算其内角和呢?”学生则会继续深入思考,沿用之前的方式提出看法:“可以继续将其划分成几个三角形来计算。”教师也可以提出新问题:“如果不用这种方法,你能结合已经算出的几种图形的内角和,结合多边形的边数来推导出对应公式吗?”由此可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将边与角结合起来进行计算,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的结论,进而通过深度学习获得丰富的学习成果。

3.3 鼓励全员参与,实现深度对话目标。有效的课堂对话必须是全员参与的,且既要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也要有自我对话,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便实现深度对话的目标。例如,面对班级中的学困生,数学教师在与之对话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点,通过悉心引导使之感受到认可和鼓励,同时要给他们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其去思考、去探究,并为他们提供相对基础和简答的任务,给予其激励性评价,使之能够展示自我,感受到更多乐趣,从而循序渐进地提升自我。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引导生生对话,即结合具体的章节内容设计小组合作方案,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有理数》,促使他们在探究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挖掘知识,并通过对话获得更多启发,及时解决一些学习中的问题,然后总结学习过程、建构知识体系,以获得更加深度的启发。最后,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与自己对话,通过反思、总结获得更多启发。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对话,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3.4 抓住时机追问,保证深度对话的成效。

3.4.1 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追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很多疑问,此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追问,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促使他们深度思考,辅助完善其学习思路。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环节为学生提供各种练习题之后,可以根据学生当下遇到的疑问来追问,并设计更具深度的问题,从而使之从自己的疑问出发,发现更多新问题,经过思考和探索之后得出更为完善的结论。而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追问下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同时掌握多元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继而为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6]。

3.4.2 结合易错点和重难点追问。每个章节都有重难点与易错点,这也可以作为教师追问的切入点。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往往会要求学生画出对应的图形,而这属于本章节中的重难点知识,也是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突破点,所以就可以抓住机会与学生进行追问式对话:“在绘制二次函数的图象时,需要关注哪些元素?绘图时用到的是什么方法?”当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了错误之后,教师可以先不评价,而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反思:“你回头重新看一下问题,然后画出关键的条件句,分析数量关系有哪些?”也可以结合错误答案来追问:“你将这个答案套用在列出的式子上,算一下结果与原题中的数据相符吗?”以此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思考问题,不断拓展其思维空间,有助于切实提高其数学素养,为深度学习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既需要吸收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探究问题的依据,也需要在探究中领悟知识内涵,把握其规律,同时要从感性认知发展为抽象理解,然后进行灵活应用。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既要调整策略渗透深度学习理念,也要优化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还要及时进行课堂对话,有效启发学生,让他们凭借个人能力去建构知识、挖掘知识内涵,并总结方法、积累经验,从而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由此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深度探究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设问引导探究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