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法的运用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5期
关键词:琥珀分析法语篇

聂 飞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前言

为了开阔教师英语教学的新视野,创新了语篇分析法教学理念,此最初由Harris提出,到现在已经形成成熟的一套体系,语篇分析法在多学科中都有所运用。但是国内对于语篇分析法在教学领域中运用还很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只处在发展阶段。本人对语篇分析法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过程进行分析,具体包括: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法运用的必要性

1.1 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英语课程中“语篇知识”也很关键,提出要重点培养高中生英语“语篇知识”,掌握不同文体的语篇在结构、特征与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学生们掌握多种语篇的问题,有助于其对语篇内容与意义的理解。详细到阅读材料中的多种要素间的关系,包括句子的指代关系、主题间的关系、语篇体裁、词语搭配等方面,掌握语篇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阅读效果,加深理解。新课标中对于语篇内容与语篇类型等有关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知识为中心的阅读教学理念,上升为语篇单位为主的教学意识,以此关注多方面因素。所以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法,落实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1.2 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弊端凸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方法是教师口述课文翻译与语法知识,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多是教师的句子成分分析、语法知识讲解与新词搭配等。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法看似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降低学习难度。但是这种碎片化的教学形式难题提升高中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会降低阅读教学功能与语篇价值,学生不能从整体了解语篇含义,也不能从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无法感悟语篇的思维方式。长此以往高中生对英语阅读理解就只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发展思维能力与阅读能力,影响阅读实际效果。而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则更加注重文本的完整性,强调从宏观与微观双面角度分析语篇,以期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3 高中生低效阅读问题急需解决。受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影响,高中英语阅读的形式还是以“英译汉”“汉译英”的形式先进性,学生阅读倾向翻译。在此背景下学生的阅读理解先从单词角度出发,通过单词的翻译逐步理解句子与文章的含义,这种横向式的理解降低学生理解英语效率,理解过程更加艰辛,最终感悟也会断章取义。究其原因,此阅读方式比低效,就是单一的句子语义累加,忽视了文本中句子之间的关联,没有以语篇为环境,获取语义。实际上,文本中的语义往往存在于上下文的语境中,需要学生深层理解与判断,进行纵向式理解。此在语篇分析法中就能实现,让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结合特殊的语境判断与理解,甚至能完成超越式理解,完成深层次的语篇学习。

2.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法运用的策略

2.1 把握语篇主旨,设置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设置,包括英语语言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细究,就是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有较强的定位细节能力,以人教版必修二《Cultural relics》文本设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与短语;学生在知道琥珀屋历史的同时,了解文章主旨与琥珀屋的设计、损失与重建信息,并通过此扩展学生视野;学生可自主分析语篇结构,掌握写作意图,知道文物的珍惜性,加强学生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据此分析教学目标,第一个目标的设置,是希望在学生学习语篇中关键词汇的同时,了解语篇内容[1]。此是学生深入分析语篇的基础。在语境下通过显性与隐性内容的暗示,学生在猜测重点词汇与短语的意识与用法;第二个目标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把握语篇的主题语境,进而深入了解语意,然后针对细节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微观层次,探究语篇内涵之外的意思;第三个目标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可通过归纳概括,总结语篇主旨,缕清脉络结构,并能了解到各种题材语篇的创作特点,为增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奠定基础。第四个目标的设置,就是为了延伸语篇主题,深入探究其意义,让学生可以在英语思维上,自由表述对此语篇的观点与态度,让学生有更完整的想象与思考空间才能提升此方面的能力。基于此,在课前、课中与课后的阅读环节中,要从宏观角度分析语篇,以此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分析语篇,讨论语篇的脉络发展、结构特点、主题意义等特点。

2.2 设计阅读前活动,调动学生已有认知。课前的活动设计是高效进行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阅读前活动引导学生学,学生初步认知语篇的背景知识,建立此与阅读主题语境的联系,自然引入阅读内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阅读前活动,借助多媒体创建情景,展示话题词汇,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图示,有效链接新的主语语境。对于学生不了解的语境话题,教师可先以传授的形式,为学生介绍文化背景信息或者文化背景信息等。此类导入方法几乎适合所有主题的语篇。活动的设计还可运用语篇的主题句与标题,让学生根据标题信息,猜测语篇内容。此类设置悬念的形式,在说明文与记叙文中比较适用,对于语篇内容的预测,可以锻炼高中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推理能力。总之,在阅读前开展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为后期语篇分析法的运用奠定基础。《Cultural relics》以文化遗产为话题。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注重的热门话题,有很多代表世界古人类文明的文化艺术珍品遭到严重破坏。人教版英语必修二的第一、第二单元涉及的话题整合起来,组成了具有中国现代意义的教育观念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借助经过对人类文化遗产之一的琥珀屋实施保护过程状况的分析,为读者展示对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忧[2]。在本次活动中,号召学生多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后将讨论的内容,在书面中记录出来。整节课一直是以怎样更好地保护能代表民族人类历史的文物古迹这一主题进行的。具体的活动设计为:为学生呈现图片或者新闻视频,让学生在观察中思索语篇主题,提出问题“Do 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让学生在分析中,归纳famous,a long history, tell us stories about the past symbols of their countries and cultures,引入主题“Cultural relics”,在学生感兴趣基础上教师提出标题,接着提问“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title?”让学生的思想逐渐聚焦在主题词上。以“Why does the Amber Room remain a mystery(missing)”让学生猜测语篇内容。

2.3 设计阅读中活动,实施多层次解读。对于语篇的多层次解读,是开展语篇分析的主要过程[3]。在此学生可先从宏观角度分析语篇,在其中提取关键信息与词汇,总结段落结构含义基础上分析语篇的结构,最后深化分析语篇主题思想,从不同角度扩展主题。宏观的角度设计泛读阅读活动。如“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语篇分析活动设计的过程为:第一,阅读前,教师介绍阅读方法“请你认真阅读文章题目,引导学生预测正文内容”,以语篇分析理论引导,鼓励学生限时完成阅读,开展小组合作。第二,阅读中,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语篇,快速归纳总结含义,然后完成结构分类,匹配内容,如:Paragraph 1,How was the Amber Room made? Paragraph 2,Why did the King of Prussia give the Amber Room to the Czar of Russia as a gift。 Paragraph 3,How did the Amber Room become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 Paragraph 4,How did the Amber Room get lost? Paragraph 5,How was a new Amber Room built?

在此语篇中,通过询问学生“为什么琥珀屋至今还是个谜”,引导其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为什么琥珀屋是现在这个样子?从历史角度探究,得知琥珀屋的价值高,制作精美,深受当时上层社会喜爱;从文物保存的角度,琥珀屋的收藏价值十分高,以至于在政权交替下,无形地遗失,以至于琥珀屋的下落至今是一个谜。进而分析主题的生成过程,可以清晰发现琥珀屋遗失的原因与过程。在此解读语篇,有利于学生深入分析主题,体会文本中主题呈现的方式,进而加强高中音乐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从语篇段落分析,每一段的开头句子引领段落,第一段介绍琥珀屋的崇高历史地位;第二段介绍建造琥珀屋的初衷;第三段介绍琥珀屋的修饰。之后又例举了增减装饰的过程,从此学生可以概括出更多琥珀屋装饰的细节,知道琥珀屋成为世界奇迹的原因。宏观角度则是学生在概括段落含义下,梳理语篇结构,感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微观角度则是语篇中在实际语境中,借助指代、逻辑连词与衔接词汇的探究,感受琥珀屋历史价值,知道本语篇写作目的[4]。所以在“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教学中设计的活动为:第一,分析语篇衔接词。在对语篇的精读中,让学生查找、标记衔接词、衔接句,此多是在句首与句尾中出现。分析观察衔接词前后的词语语句,探究句与段落的逻辑关系,快速找出不同段落之间的关联。在此清楚文章写作思路后,学生便能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整理语篇关键信息、结构脉络,以时间为依据整理语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加深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第二,分析具体语境。高中教材中的多数文章直接选自英语母语国家,其中有很多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先解读语篇语境,具体分析其中包含的信息,由浅入深掌握语篇写作意图与意义。

语篇分析法教学理论,是我国高中英语课堂中常用的手法。学生在使用语篇分析法的时候,会内化相对的理性知识,最终建立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借此在语篇分析法的引导下学生会产生更好的阅读体验,提升英语阅读与学习信心。另外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与语篇分析能力还会提升。借助语篇中对琥珀屋的发展历程,探究历史文化中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意识到现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不足,进而建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整个语篇的分析中不但要理解语篇的字面表层含义,还要深挖语篇所处文化背景下,段落与句子的含义[5]。

2.4 阅读后设计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多重思维品质。学生在使用语篇分析法后,了解语篇内容与作者创作意图,所以要扩展文本主题,加强对学生多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借此的阅读后活动要结合综合、实践特点,在“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阅读后的活动设置可以以问题链的形式。在学生深入分析语篇内容后,对主题有了深刻的掌握。所以在阅读后设置问题链,激发学生对文物保护思考。设置的问题为:question 1:How can we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question2: Why are so many people fond of collecting cultural relics(文物)?

question3: Is it worth rebuilding lost cultural relics such as the Amber Room or Yuan Ming Yuan in Beijing? Give your reasons.

question4: The value of an antique is not decided by its age nor the number,but its quality.

在此先询问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想法,说一说为什么保护遗产,最后让学生知道古董的价值不是看它的时间长短和数量的稀缺性,而是其具有一定价值。通过层层递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不但通过本语篇学习英语知识,还能提升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知,渗透德育内容。

结论

综上,借助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更多思维碰撞与展示下,可以在互动学习中,对语篇话题、语境有深入的分析。此充分验证了语篇分析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运用效果。

猜你喜欢

琥珀分析法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夏日玩虫三部曲:昆虫“琥珀”DIY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教你如何识别真假琥珀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