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唱游课教学活动的探索实践
2022-11-19宋哲昊
宋哲昊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处于重要的深化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当前的教育模式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性人才。传统教育中往往忽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唱游课通过演唱、聆听、游戏、表演等多项形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兴趣程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讨小学音乐唱游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需针对唱游课教学活动特点以及目前的音乐教学现状进行了解。
一、唱游课的特点以及价值分析
(一)淡化知识需求、降低音乐难度
传统音乐教学过程往往没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更加强调知识的门槛性和知识的需求性,很多老师在音乐教学中采用较为枯燥的训练方式。因此,即便是优美的歌曲童谣,学生在反复演唱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唱游课打破了这类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将音乐与多项活动进行融合,以激发学生音乐感知潜能为主,淡化了知识需求,降低了音乐难度,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也不再使用较为枯燥的机械练习方法,让学生能够从音乐学习中更多地感受到快乐。
(二)将知识融入实践、激发课堂活力
唱游课主要运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概念较为模糊,并将其认为是快乐的活动,因此教学不能违背学生的发展规律,要将其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绪,将音乐欣赏、节奏感知、游戏活动作为自然的融合过程。唱游课能够将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既能让学生了解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同时也能摆脱枯燥乏味的乐理灌输方式。因此,唱游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让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提问,不再是硬性的知识传递,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
(三)改变被动学习形态、调动音乐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以老师为教育主体,忽略了学生的教育地位。反复的记忆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音乐规律,但是同时也压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一些音乐术语,小学生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只能采用死记硬背方式,因此学习模式较为枯燥呆板,学生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唱游课更多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将被动学习形态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充分体现了唱游课程的教育价值,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唱游课中加入大量的肢体语言,让学生通过肢体表达感受音乐意境,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抽象的音乐符号表现为具体的音乐动作。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唱游法更能够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1]。
二、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
(一)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活泼好动是自然天性,因此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差,尤其是从学前教育过渡而来,很多学生并不能一下适应当下正规教育方法,更多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停留在学前教育阶段。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思维并不能一直跟着老师,尤其是对于单调枯燥的理论讲解或基础知识无法完全吸收,老师在为学生演奏或要求学生演唱时,学生的思维会出现“天马行空”的状态,甚至有老师在课上讲解,学生在课下打闹的情况发生。自控能力差的问题无法让老师掌控全局,对于推动整体音乐教学并不利。
(二)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
低年级小学生的大脑还处于初级发育阶段,没能形成独立的思维意识,因此更容易被其他事物或声音所吸引。在课堂的表现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或有一些小动作。而这类表现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但是小学生的特点也较为明显,他们的感知意识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如果课堂氛围较为浓厚或者老师的教学模式吸引人,学生将会全心沉浸其中。由此可见,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让学生与音乐更好地融合、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学生群体具有差异性
每一个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基因等不同因素,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学模式也不能一概而论。传统的教学方法严格依照教材进行理论灌输和知识传递,却忽略了学生的音乐能力特点,因此容易形成整体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老师没能了解学生群体的音乐差异性就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方法调整,从而出现了“部分学生进步较快、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进度”的情况。长此以往会造成部分学生心理产生落差,甚至消极的学习情绪。这也给提升教学质量带来了难度。
三、小学音乐唱游课教学活动的结合性原则
(一)“唱玩”结合
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对于游戏活动比较痴迷。游戏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而且也是学生感知规则、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唱玩”进行结合,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但是,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把握教学节奏。游戏活动是教学手段,其真正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例如在不同的季节,天气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学生对这类变化只有主观意识上的感受,却不能用知识进行表达,老师要将音乐作品与季节变化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游玩中了解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思想,例如《春天来了》歌词中的内容要让学生在实际中找到相对应具体形态,让学生边画边唱,尽情表达自身的感受以及对季节变化的理解,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但要注重控制课堂秩序,让“唱玩”结合模式充分发挥教学优势[3]。
(二)“唱跳”结合
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包括肢体和语言两大类。肢体动作是音乐的外在延展形式,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多地了解肢体动作所能表达的丰富内涵。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动作欲望,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生理需求。“唱跳”结合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控,让学生了解音乐节拍的有序性,并与自身的动作相结合,例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歌曲的韵律较为简单,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打拍子,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养,建议从最简单的用手打拍子逐渐提升难度,直到各类动作都可以完成,由此增加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三)“唱演”结合
“唱演”结合与“唱跳”结合并不相同,“唱跳”结合更多强调的是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肢体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升,而“唱演”结合则是强调学生对于音乐内容的理解和演绎过程。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实际生活或动物的音乐歌曲,而小学生需要注意观察事物才能将音乐内容进行联想。唱演结合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不断观察外界事物,通过模仿、夸张、拟态等方式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让表演内容与音乐内容相吻合,例如《小兔子》《金孔雀》等歌曲都有强烈的意象表达内容,老师应带领学生先进行观察,再进一步模仿,包括兔子的跳跃形态、耳朵的柔软舒展以及孔雀开屏等动作都是歌曲内容模仿表演的基础,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同时也能培养音乐韵律感,兼顾了歌词内容和曲谱特点。
(四)“激励”并行
小学生缺乏自主独立思考能力,很多时候其思维会受到成人影响。因此,音乐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奖励和鼓励,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音乐唱游课程中感受到快乐,以延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他人对自身的肯定,因此在音乐课堂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逐一点评,同时也要打造较为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对他人的表现进行鼓励。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激励”方式的运用不能过于夸张。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具有差异性,因此不能采用统一化的表扬方式,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的鼓励过于敷衍,而是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进步快慢进行逐一点评,针对学生的优势进行鼓励,而针对学生的劣势要进行激励,以此达到最佳的唱游教学效果。
四、小学音乐唱游课教学活动实践思考
(一)借助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提升唱游功力
低年级小学生有着更加敏感的心理活动,他们虽然外界感知能力差,但是对于细腻的情感却有着更加超乎常人的敏感性,因此在教学课堂中老师的态度、愿望、观念以及情绪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只有学生内心从主观意识上肯定了某种假定的存在,从心理活动和行为上才会趋于这类内容,这种行为又被称为“心理暗示”。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广告对人们的购物选择性影响就可证明此类心理活动。老师要充分利用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并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自己,集体也在关注自身,让学生在心理层面得到满足,激发学生的演唱和表演欲望。另外,有部分学生天生较为内向,此时老师不能过于采用激进的心理暗示表达方法,而是要注重细节上的心理暗示,包括眼神、微笑、点头等,当学生犯错误或不遵守教学秩序时,要尽量减少批评,防止学生产生害怕情绪,并主张集体进行鼓励,以学生个体的进步为基准,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褒奖,同时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表现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二)利用各类组合形式增强学生的唱游能力
学生的集体意识具有演唱和表演的催化作用。虽然老师在课堂上具有主导性引导作用,但是也要充分注重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性。老师要利用各类组合形式增强学生的唱游能力,例如有些学生较为活泼,而有些学生偏于内向,老师要适时地将学生进行分组,将每个小组中不同类型性格的孩子分为一组,让学生之间产生带动效果,让音乐互相“传染”,以此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例如《螃蟹歌》具有强烈的意象表达,老师可以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小组,保证每小组之间的均衡性,让学生在小组内对螃蟹的行为习惯进行讨论,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进行自主编排,以此提升学生对唱游课堂的兴趣。但是,各类分组不能长时间不变,而是要注重各分类组合的打乱与重组,利用组合形式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团队合作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欲[4]。
(三)善用打击乐激发学生的唱游积极性
小学生对于各类音乐形式的认识较为模糊,一般而言节奏较为明快的音乐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打击乐具有节奏性强、表达清晰、可用物品多的特点,特别适合唱游课堂教学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可以更多地根据社会发展形态进行教学内容拓展,更多地融合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多元性。例如《吉祥三宝》《蝴蝶》《小雨沙沙》等歌曲都可进行打击乐改编,并借助学生周围的物品进行节奏跟进,让唱游活动兼具游戏性和趣味性。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节奏能力并加以改进,提升学生的节奏配合能力。
综上所述,唱游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能将学生情感融入到音乐当中。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在音乐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淡化知识需求和音乐难度,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更大程度上激发课堂活力;针对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形式调整,借助心理暗示、各类组合和明快音乐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