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口算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口算能力

2022-11-19张守杰

小学生 2022年16期
关键词:木棒数学计算口算

张守杰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因此,熟练地掌握算理,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数据结果,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认识到计算能力的提升可以更好地服务生活。口算作为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一直以来学生的口算学习习惯不良、教师的指导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大部分小学生口算的能力偏弱,在利用口算方法计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误[1]。那么,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如何提升口算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众多数学教师关注的话题,也是本文研究探讨的重点。

一、兴趣培养,感受口算魅力

小学生正处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发展时期,此时在某一学科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多少与其是否感兴趣存在极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当小学生对于数学口算学习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情况下,会受到感性认知的驱动,自主地探究口算内容,注意力更加集中,产生学习的内在渴求。让口算的学习成为小学生情感的需求,可以更好地保障口算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那么,想要激发小学生口算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应在口算教学中适当地融入趣味因子,让小学生在口算学习以及问题的解答中体会到快乐,感受到口算的魅力[2]。

例如,20 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生接触口算的基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们创设了口算教学情境:“一天,小明和妈妈到菜市场去买菜,小明想要吃萝卜,于是就开心地抱起了一个萝卜问卖菜阿姨萝卜要多少钱,阿姨称了称说8 元钱,妈妈给了阿姨20 元,问小明应该找回多少元,卖菜阿姨听到后也对小明说:‘你如果能算对的话,我送给你一个糖果,怎么样?’”讲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够帮助小明得到这块糖果吗?看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准。”此时,学生们在数学情境的带动下纷纷开始计算,希望自己是第一个计算出答案,帮助小明得到糖果的人。老师点名让学生回答,A 同学回答到:“应该找回2 元”,听到这里,立刻有学生举手,B 同学回答到:“应该找回12 元”。于是,老师这样调侃道:“没错,应该找回12 元,这个才是正确的。如果只找回2 元的话,我们可就亏了啊!”由数学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关注度,引出口算问题,经过计算结果的正确与错误的分析,可以让小学生意识到口算的结果无论是多还是少都是不可以的,由此让学生感受到口算学习的乐趣,意识到口算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二、借助表象,实现深层理解

小学生在这一发展阶段受到思维发展的影响,其在对事物认知的第一途径是通过表面现象获取的浅层认知。但是,随着年龄的提升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会从具象过渡到抽象,具备从事物表象中看透其内在本质的能力。因此,为了加强小学生对口算知识点的理解,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出发,带领学生在一步步的实践中发展认知能力,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过渡,以强化小学生对数字和口算的更深层次理解。这对于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因为学生在这节课之前接触到的计算数字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数木棒或数手指的方式计算,但是100 以内的数字较大,一根根地数木棒或数手指这种计算方法已经不适用了。面对数字较大的口算计算教学时,教师应采取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100 以内加减法的认识程度,再进一步开展口头计算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口算建立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例如,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新学期开学时,一年级九班有许多新的成员,其中有21 名男生,18 名女生,请问,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个人呢?”,在问题提出之后,鼓励学生说出各自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是用捆木棒的方法,有的学生是用列竖式的方法,还有的学生直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论。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对比三种计算方法,看哪种更为简便,从而让学生在简单直观的算法中掌握更为便捷的计算方式。学生在不同算法的体会中收获了乐趣,深化了认知与理解。

三、明确算理,发展数学思维

口算看似简单,但是其中包含的是对数学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快速地判断、计算。若是学生在口算的学习中没有掌握计算法则或原理,就极其容易出现口算效率低、口算能力差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认识到,口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算理的掌握则是这样工程建设中的“根基”。为了给学生的口算以及今后的各项数学计算能力发展奠定基础,需要教师注重对算理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在口算的过程中简化计算思维,寻求更加简便、高效的口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口算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3]。

如在“凑十法”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算理,教师可以先采取实物展示的方式,例如先拿出9 根小木棒,再拿出4 根小木棒,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快地计算出得数,并要求学生们动手操作。此时,有的学生数完了9 根木棒之后,又开始接着数剩下的4 根,嘴里面念叨着“9、10、11、12、13,一共是13根。”教师说:“我有更快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要知道吗?”,于是教师开始摆弄木棒,从4 根木棒中取出1 根,并将取出的1 根木棒放入到9 根木棒中,将其捆成一捆,表示是10 根,那么就剩下了3 根,于是口头计算10+3=13 根,这样就可以轻松地得出答案了。由此引出了“凑十法”的算理。接下来,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表达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们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例如,有学生问道:“为什么不是从9 根木棒中取出6 根,与原来的4 根木棒凑成一捆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是凑十法法则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组织学生们继续操作,看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加简便,并概括出“凑十法”的规律是“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增加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掌握算理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进行“9+6”、“8+4”等式子的口算训练,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口算正确率。同时,也让小学生在具体的实物观察操作到抽象的算理总结中,获得了数学抽象思维的锻炼。

四、熟记常用数据,提升口算速度

数学计算类的知识学习,与语文的文本阅读理解有着较大的不同,语文的学习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固定的答案,而数学计算的结果却是唯一的。例如2×8=16,计算的结果只能是16。结合数学计算的特点,指导学生熟记常用的数据,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凑十法”之外,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也是一种口算学习的技巧之一。通过对一些常用的数据进行熟记可以让学生们在遇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快速地计算出结果[4]。

如,在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们出示了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五个盘子,每个盘子上放三盘水果,要求学生们口头计算出一共有多少水果,学生们的口头计算过程为:3 +3=6 →6 +3=9 →9+3=12 →12 +3=15,列出的加法算式为:3 +3 +3 +3 +3=15,那么此时教师可以引出乘法算式的表示方法为:5×3,表示有5 个3,翻开乘法口诀表找出“3”和“5”相乘的算式,并说一说乘法口诀表中“3”和“5”相乘的结果是多少,是否与5 个3 相加的结果相同。接下来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记住乘法口诀表,是不是会快速地算出几个相同数字相加的结果呢?”由此,让小学生认识到记住常用数据的意义,并熟读记忆乘法口诀表。除了乘法口诀表的常用数据记忆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记忆12 乘十几的数据,例如,12×12=144,12×13=156……当学生们在口算时遇到12×12×2=?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地算出得数是288。

五、类比分化,形成系统知识

想要切实地提升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类比分化口算知识点,清晰地梳理出口算的技巧,并进行进一步地总结与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保障小学生灵活地运用口算技能解决现实问题,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这一点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在《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为了锻炼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几组题:

第一组:12-9 =_____;13 - 9 =_____;14 - 9 =_____;15 - 9 =_____;16 -9 =_____。

第二组:12-8 =_____;13 - 8 =_____;14 - 8 =_____;15 - 8 =_____;16 -8 =_____。

第三组:12-7 =_____;13 - 7 =_____;14 - 7 =_____;15 - 7 =_____;16 -7 =_____。

……以此类推

面对此类计算题,许多学生都是计算之后就草草了事,并不会主动地去发现其中包含的计算规律。教师应该在学生计算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找出其中的计算规律,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与总结这几组算式与得数的特点,由此让学生可以发现这几组算式的被减数都在逐渐增加,减数不变,得数会随着被减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减数不变的情况下,被减数增加几,得数也随着加几。这样,学生们在类比推理中,能够更为系统地抓住计算的规律,积累口算经验,算得更快、更准。

六、强化训练,丰富口算训练活动

新课程改革主张教师更新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能力展示的机会。同时,不同形式的训练学习活动组织,也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对数学口算学习的热情不降温,在口算学习中做到乐此不疲,以获得口算能力的锻炼,能够在不同形式的口算训练中做到应对自如[5]。

如在学生们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开火车”的游戏活动。教师将学生按照口算能力进行科学的分组,要保证小组之间实力的差距最小。在组间实力均衡的情况下,学生们参与口算比赛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例如,教师给出了多个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1)5×7-3;(2)8÷4×9;(3)19 - 48÷6;(4)88-(46 +8)……同一个小组中的成员排好队,每人回答一个问题,答对了换一个人,如果答错了,就要重新开始,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够将“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在竞赛类的口算游戏活动参与中,小学生会因为自身的求胜心理以及集体荣誉感影响,更加积极地思考,希望可以运用更加简便的算法计算出结果,保证口算的正确度,避免“返工”重新开始。这样可以让口算教学摆脱单一、枯燥的困境,以丰富多样的口算教学活动促进口算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口算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积极影响。数学教师想要提升口算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注重算理的渗透,让他们能够熟记常用的算式答案,并进行专项的口算训练,这样才能够保障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为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木棒数学计算口算
巧移木棒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挑木棒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挑小木棒(节选)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