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21期
关键词:深度内容课堂教学

马 惠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思考,而提问是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问题的预设者,学生是问题的反应者,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应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于更好的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好的提问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问”与“答”,更应该是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契机。

1.传统课堂提问模式单一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都带有一定的指向性,例如在课堂中期望能通过提问来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内容。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回答往往是向老师反馈教材中的标准答案,仅仅只是达到了知道或者简单的领会层面,并没有因为老师给出的问题引发深层思考。而在日常教学中,最常见的提问模式便是“填空式”提问,所谓“填空式”提问,就是课堂中老师面对一些知识点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在问句的末尾会拉长语调,让学生回忆起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填补,如在讲授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3的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时,S老师向学生提问:“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学生便会顺其自然的回答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这种提问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但却没有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在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思政课堂应成为更具活力、更能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课程,而“填空式”提问并不具有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效果,在课堂提问环节很少有学生能够通过回答问题来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同时老师的提问内容与方式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并且在问题设置上也缺乏技巧与方法,如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也不具有开放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探究的动力。对于提问的内容而言,有些老师不能很好的依据学科的特性来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偏离学科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还不够,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提升思维能力的机会并不多,要提升学生对问题主动进行探索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就要设置有深度、有思考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深度思考能力的策略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步调一致、齐头并进。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只是知识的积累,更应是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同样通过课堂提问能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还应达到锤炼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而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过程恰好也是在思索的过程中进行的。为了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提问必须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表达手法,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应当考虑问题内容是否有让学生进行思考的“留白”的空间,在思考的同时建立起知识的架构体系,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2.1 课堂提问应当具有目的性。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体现出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避免出现低效提问。首先,在教师进行提问时,应当更注重问题中的关键信息,而不是为提问而提问,在“填鸭式”讲授课程内容时,重复一些松散、没有针对性的问题,既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也没有提高教学的成效。在提问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标来设置不同的问题,要让学生面对问题时心里有见解,能够做到有感可发。如:老师在讲授“伟大的改革开放”时,没有就“改革”与“开放”这个知识点重点展开,而是就“改革开放的内涵”进行提问,学生在面对这种问题时容易偏离重点,会从时间、进程、意义等诸多方面去思考,进而冲散问题的目的性。在老师讲授此课时,应当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是否已经完成”“你的身边是否有事例可以说明”等,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发现答案,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扩展思维的深度。其次,在形式上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在小组内相互分享自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交流自己生活中发生了哪些改变,由组内一位同学专门负责整理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另外还可以安排各小组进行组间协作,具体分公任务由老师分配,各小组自行决定需要负责的内容,组间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交流沟通的热情,课堂氛围更活跃,能够得到的有效信息更多,对问题的反馈也会更丰富更有深度。

2.2 课堂提问应当把握时间节点。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每次提问的时间节点,根据课程进度与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来进行提问。在课程开始之初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材料来引起学生对内容的注意,进而围绕材料中的内容来进行提问,由材料、提问来进入本课的学习,情景导入环节能够让学生在还没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时产生好奇心,此时的提问不需要太有深度,设置的可以简单一些,既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要考虑学生刚进入课堂的状态。在授课过程中的提问需要有一定水准,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有所下降,无法高度集中于学习,教师此时抛出的问题应当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与之前的知识内容相关联,还要为接下来多的内容做铺垫,这样学生才能在先前导入部分的问题总结上加以思考,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去积极思考老师给出的问题,同时还能引发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在与同辈交流讨论中,对问题进行探究、分析、释疑,并且这个时间节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与新内容间的差距,应当具有思维延伸的广度。最后在授课的结尾进行小结时,教师可以围绕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设置问题,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进而根据自己对内容的掌握得出答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来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让学生的思维更有深度。教学过程中面对一个好的提问,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成效如何、预设的学习目标是否顺利完成,可以让教师及时改善调整方法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等,同时还能结合课后拓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新问题,为接下来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2.3 课堂提问应当具有层次性。课堂中要激发学生思考的深度,教师在问题设置环节应当考虑设置问题串,问题串不是毫无相关的几个问题,而是由浅入深,具有逻辑相关性的数个问题组成,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有时老师提出的问题看似密集,但却是分散的点状提问,首先,问题是以教师的角度出发,来推动学生靠近预设的问题答案,这就让教学的整体性被切割开来,学生只能被动跟着老师的节奏向前走,思维活动不具有连贯性,无法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细碎,学生面对问题能够直接进行反馈,对于教师而言得到了理想中的答案,但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设置的问题应当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而不仅仅只是对教材内容的直观反馈,教学中忽略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整体建构过程,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反,如果教学中老师的问题串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提问时看似是分散的数个问题,但却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学生面对很有层次性的问题串,能够由轻松回答出问题逐步进入思考,在旧知识与新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引发对问题更深度的思考。教师设置的有逻辑性的问题串,能够通过零散的问题构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让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具体起来。因此,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串在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后,不仅可以成为一堂课良好的开端,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简单的课堂反应逐步进入深度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与老师同步进行。

2.4 课堂提问方式要灵活多变。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根据学情来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不必拘泥于传统单一的模式,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可以选择让学生对内容进行判断的方式来提问,也可以是以连续追问的形式、开放作答的形式来进行。而选择什么样的提问方式,需要教师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决定,看似只是简单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但要求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如此才能在学生愿意回答、想回答的基础上回答的有意义、有深度。如连续追问的提问方式,需要每个问题之间都有衔接性,老师要根据学生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追问,帮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运用知识。

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先由学生进行判断回答,接着再连续追问几个问题:近代中国哪些社会矛盾?其中什么是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哪个政治力量提出的方案成功了?为什么其他政治力量的见过方案行不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成功?利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判断回答,接着在此基础上换一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思维会更有逻辑性,对问题的梳理、分析、解决会更有条理性,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更好的为接下来的知识讲授做准备。

2.5 课堂提问应具有思辨性。高中思政课新课标强调思政课应当成为民主性、开放性的课程,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辨析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热情,在思考中培养学生质疑批判的学习精神。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小组来负责不同的问题,然后再逐个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可以针对该小组的展示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同时也能分享自己的疑问,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热情,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好的提升学生辨析思维能力,让学生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面对周围的事物都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面对争议能够客观的看待问题,不随波逐流。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思政课堂提问应由封闭转变为开放,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拓思维从多方面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3.高效课堂提问对促进思政课教学的作用

3.1 课堂提问可以推动师生关系的转变。在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中,教师负责知识体系的讲解,学生负责记忆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单方面的“教”与学生被动的“接收”,所形成的师生关系缺少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在这种课堂氛围中,面对问题学生往往更倾向于等待老师的标准答案,而不是自发主动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巴西教育学者保罗·弗莱雷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进行“对话式教育”,改善传统师生关系的不足之处。对话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学习途径,是师生之间进行教与学有效的沟通手段,同时学生可以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问”以及学生对教师的“答”,是开展对话教育的主要形式,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对话沟通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材料设置问题,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时,教师能从学生的表述中收获新意,而学生可以从教师身上听取有深度的见解,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对话交流恰恰是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体系逻辑性强、同时具有抽象性、缜密性,因此思政课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思政教师设置有针对性、能激起学生主动思考的提问可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以提问开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充分改善了以往师生讲解型关系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

3.2 课堂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要让学生了解时代、把握人生、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意义、当今世界及中国的发展的现状等,需要学生在增强思想意识面对现实,在夯实理论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过多的理论讲解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感,教师可以在提问环节,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思考,问题需要提前精心准备,以便于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在讨论中思维得到延伸从而形成独有的观点,这能够帮助学生在相互协作交流中更好的形成问题意识。教师掌握好学生对问题的接受度,课堂中的提问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遇到困惑和不解的内容,并以此为提问的起点,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层面来进行问题的探究,进而逐步对自己所迷惑的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去关注身边的大事小情,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课堂上将当下的社会热点与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才能成为“活”起来的课堂。

猜你喜欢

深度内容课堂教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