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一生换一首诗

2022-11-19李婷鸿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教师

十几岁 2022年2期
关键词:亡妻下阕悼念

文/李婷鸿(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教师)

璩艳霞(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教师)

武汉大学教授尚永亮说过,生老病死,是严酷的人生规律,但由于人们长久地沉溺于日常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对它应有的觉察和感知。而悼亡诗词则将死亡事实鲜明地、集中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趋于麻木的心灵产生刹那的震颤,获得感同身受的生命体验。

从悼亡诗到悼亡词

广义的悼亡诗指所有悼念友人、亲人、爱人的诗歌,狭义的悼亡诗专指悼念亡妻的诗歌。《诗经·邶风·绿衣》和《诗经·唐风·葛生》可以被视为悼亡诗的发轫之作。

晋代的潘岳,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沈约、庾信,唐代的韦应物、孟郊等人均有悼亡之作。唐代诗人中,写悼亡诗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是元稹。他写有多篇悼念亡妻的诗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句。

宋代苏轼把悼亡题材引入了词的领域,悼念亡妻的《江城子》读来令人动容。他用记梦的方式表达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是悼亡诗最为繁盛的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使得人们在悼亡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国破家亡后的沉痛。这一时期的诗人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纳兰性德。他以真挚无比的情怀,写下了五十余首悼念亡妻的悲凉词作。

追悼背后的深情

追悼

吴伟业〔清〕

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

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

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

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

吴伟业生活在明末清初。他少年得志,二十三岁参加殿试高中榜眼。崇祯末年,社会动荡,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吴伟业和夫人郁氏同甘共苦,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顺治四年,郁氏去世,这对刚刚经历易代之痛的诗人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精神打击。他将国恨家仇都融铸在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中。

诗歌首联融情于景,萧瑟的秋风拂动着空荡荡的帐幔,表现了人去楼空的怅惘,为抒情主人公的登场营造了凄凉的氛围。颔联中,诗人回忆自己与郁氏患难共处的半生,一字一句都饱含着无穷的辛酸。颈联直抒胸臆,由悼亡写到了自己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事总非”三字包括了国事、家事,既有国破家亡的幽愤,也含生离死别的悲伤。

尾联以叙述代替抒情。幼女与织机都是妻子留在人间的遗物,对具象的人和物进行描写,更能表现出诗人对亡妻的思念。遗物往往成为情感触发物,总能勾起诗人的无限悲伤,带给读者无尽的唏嘘。

三步感受真切的悲恸

有人评价悼亡诗:“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意思,用极其质朴的语言来表现。”我们应该如何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那份真切的悲恸呢?

从内容来看,悼亡诗多选择日常生活中的意象,如柴米油盐、冷火残灯、孤帐空床、未完针线等等。写的是身边事,抒的是儿女情。

从情感表达来看,悼亡诗传达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中难以言说的无奈,是“人死如灯灭”中永久的遗憾,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中无尽的悲愁。

从艺术表现来看,悼亡诗的语言直白而浅近,风格含蓄而隽永。常用表现手法有见景生情、睹物怀人、比兴寄托、直抒胸臆等。悼亡诗中多是对景的描绘,情则蕴含在景中,情景交融,物我不分。

悼亡诗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美感和心灵的启迪,让我们感动于那阴阳两隔的人间挚爱,同时又启发我们珍惜眼前人。

十年后的思念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2020年湖北随州市中考三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宋〕

十年①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②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③,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①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②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③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

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B.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悲伤基调。

C.词中采用先抑后扬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出自肺腑,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D.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2.“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句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析其作用。

猜你喜欢

亡妻下阕悼念
沉痛悼念张庆林教授
沉痛悼念何鲁丽同志
思念的五月
二哥走了——深切悼念凌解放先生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老人定制亡妻人偶就像看到了年轻的她
半阙词
倚着车窗歌唱的男子
VOICE
亡妻作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