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创新
2022-11-19蒋晓晶
文 /蒋晓晶
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辅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地理知识体系。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教学,且往往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解题能力强,但是缺乏结合知识内在联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加速了课堂创新和发展,为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落实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1]。基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解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引进优质教学资源,赋予课堂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应认识到现阶段教学的不足,有序地运用新颖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增质提效。在此,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简要阐述新课程改革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方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优化地理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一、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地理创新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更加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的综合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学逐渐摆脱以往学科本位理念和机械式训练的现象,指引教师将目光转移至多元化课程构建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材内容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开发学生的综合潜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信息收集和问题解析。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的落实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立足学生主体,构建个性化课堂,在更加和谐与趣味性的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后质疑,并发挥自主性进行调查和探究,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思维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2]。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一)地理学科认知落后,学习方法僵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在高中阶段教学中,教师愈加关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但不少地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成绩考评制度的影响,仍旧将地理看作“副科”。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地理教学,常忽视地理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导致地理课堂教学仍旧沿用传统说教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除此以外,地理学科具有文理交叉的特点,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运用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理论知识,进而进行实践运用。然而纵观一线地理课堂,尽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但是依旧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地理知识时,仍旧运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重记忆、轻理解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倍功半,打击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审视地理学科,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辅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二)教学目标设立单一,缺乏变通思维
地理学科内容包罗万象,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时,需要把握知识间的连贯性,全面有序地思考和分析。但是,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忽视引导学生理解地理概念,仍旧以知识教育为单一目标,且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单一教学目标引导下,地理教师忽视对学生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较窄,且思维较为浅显,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促使教师重视优化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进而构建综合性课堂,促进学生多维度发展。
(三)过度依赖教师解析,自主意识薄弱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有效地转变了地理学习中学生过度依赖教师鞭策和引导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吸收知识并实践运用。以往学生往往被动地学习地理知识,学习效率低下且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以教师为中心的地理课堂压缩了学生自主实践的空间,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是被动跟随教师学习,缺乏地理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其次,学生在枯燥的地理课堂中容易昏昏欲睡,导致课堂学习中知识要点记忆不全,课余缺乏补救意识,往往寄希望于教师带领自己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缺乏自主思考和批判性学习的意识。最后,地理学科内容与生活现象息息相关,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抽象知识,但是部分学生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在解析抽象知识出错时往往会选择放弃,难以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调整,既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又要开发学生综合潜能,让学生发挥自主性,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实现综合发展。
三、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地理创新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地理情境,拓展学生的学习认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增设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而构建个性化课堂,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而情境教学法便于教师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将其逐步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进而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紧抓本质,快速理解地理知识。地理学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切入点,构建真实情境,能够消除学生对地理概念的陌生感,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分析与探究[3]。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机统一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构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认知储备,理解地理概念,并在情境中展开合作探究,达到理解、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常见天气系统”时,可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构建合作探究情境,让学生以生活认知为基础,进行地理概念的理解,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地理概念的学习和探究。如在解析常见天气中的冷锋这一知识现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最近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对比冷锋前后的气温变化,由此结合生活天气变化引入地理概念,这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构建学习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认知,又直观地展示了抽象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营造趣味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加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和探究中,进而在以兴趣为导向的探究活动中,深入理解地理抽象知识,并发挥自主性去学习和求知[4]。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惯用口述式教学分解抽象知识,并呈现知识结果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习过程愈加枯燥和乏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地理教学包罗万象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了解全球地理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项目活动,通过任务驱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进而构建合作、启发、探究式课堂,营造和谐、趣味的地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探究的欲望。
以“行星地球”为例,面对这一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的抽象知识,教师可以探寻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构建项目化活动,并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有序地整合知识进行理论探究。这既让学生小组收获理解地理知识的喜悦,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如在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时,教师可以设置“宇宙天体探究”的项目活动,提出收集太阳系资料、探究生命行星形成的条件、分析地球位置等任务活动。教师借助问题创设给予学生项目探究方向,既能调动学生探究神秘天体的好奇心,又能借助讨论性任务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想象和分析。
由此可见,教师应借助项目化活动,给予学生发挥自主性进行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借助任务主题的提出,约束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而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表达和探究,在趣味实践活动中发挥自主性,掌握抽象知识。
(三)加强新旧知识联合,推动地理概念生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师不仅要重视创新教学方式,还要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整合,进而在实践运用中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问题进行全方位解析。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常用习题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析问题,催动学生联合新旧知识,形成更加完善的地理概念。但是习题练习的方式过于枯燥和单调,过量的书面练习往往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学生往往运用新习得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析,忽略了较为模糊的知识,难以有效感知知识间的联系。鉴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固定点,吸纳和同化新概念,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脑海中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框架。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学科知识融合,通过构建融合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既让学生感知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又帮助学生把握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地理概念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
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例,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适当推动各学科融合,促使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快速解析和理解新知,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促使学生在融合课堂中感知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知识探究积极性。如在解析正午太阳高度时,教师可以突破以往概念教学的方式,从数学学科中已知杆长与影长求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题型着手,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已知和熟悉的知识,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这一抽象概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不同学科知识,构建融合课堂,促使学生调动已有认识,同化新概念,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地理知识。这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时效性,又能促使学生对地理抽象概念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四)重视创新学习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创新能够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知识获取的效率,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创新,让学生运用更科学的学习方式,内化吸收地理知识。在传统地理学习中,死记硬背和大量的习题练习是学生主要的方法。这不仅需要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中强打精神汲取知识,还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复习,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元认知发展,引导学生运用更科学的学习策略进行知识理解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信息技术辅助、综合性游戏活动等方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并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理解辨析等多元化的方式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借助趣味化的学习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又让学生创新了自身的学习方式,在理解和把握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运用,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在“月相和潮汐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调研和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发挥自主性进行模拟实验,在实践中理解并运用地理知识。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月相变化时,可以结合实地考察的形式,带领学生观测和记录月相和潮汐的变化,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进而深入理解知识。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学生掌握了新颖的自主学习方式,能在趣味化的学习环境中优化学习策略。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不断将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融入高中地理课堂,卓有成效地转变了以往机械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抽象知识,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