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2-11-19张华盛

名师在线 2022年15期
关键词:传统历史文化

文 /张华盛

引 言

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而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它兼容并蓄,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精彩纷呈,是中华民族历史刻画出的优美长卷。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的历史推动作用。从象形文字的起源到儒墨道法诸子百家的兴起,从秦汉时期的文化接力到唐宋时期的多元文学,无不显示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历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更应借助历史史实、历史知识,向学生传达历史的意义,渗透文化的精髓,将历史课堂打造成为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自信的高效课堂[1]。

一、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构建历史文化基础

历史是一门注重理解的学科,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无数历史故事,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文化驱动。学习历史就是要去了解历史中的事件和文化元素,去探索历史中曾经存在的思想和形象。因此,历史教学过程应是带领学生畅游历史事件、感受文化元素的活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注重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以历史史实为基础,仅就历史事件和意义向学生讲授历史的发展进程,而忽视了其中文化元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历史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不够透彻和深入。而在吃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去学习和理解历史,学生将会有更深刻的印象。

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将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穿插文化背景和人文特色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周时期”的内容时,不管哪个朝代的兴起或变迁,除了必然的历史事件发生外,还受到文化的影响和推动。比如,夏王朝的阶级文化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精美的青铜器,当时青铜文化的兴盛促使追求等级观念的王权贵族热衷于青铜器的打造,从而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可供参考的文明。又如,商周时期的文字文化,以类似符号的甲骨文呈现,虽然它只是迄今为止可考的汉字历史最原始的雏形,但正是有了这样的甲骨文文字记载,当时的祭祀文化、农牧业、医药、天文历法、官制等多种社会样态才得以呈现,引领后世去发掘其中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变迁,并逐步实现了文化的更迭。文化与历史事件在时间的长河中相互推动、相互影响,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某种历史事件的产生,而历史事件的发生又推动着文化继续向前发展,使文化不断更迭。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科学地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理解文化。

二、挖掘并拓展教学素材,促进历史多元理解

历史不是单一的知识,其进程本就是复杂而充实、饱满而多样的,因此历史课程的学习必然需要牵涉其他文化元素,如书画艺术的发展、工业铸造水平的发展、地理的文化变迁及诗词歌赋的兴盛等,涉及范围全面而宽泛。历史教材是结合历史史实所编撰的,其中包含着很多历史事件和时代特色,而这些历史事件也能够通过同样的文化特点进行联系和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现有的历史教材,并在历史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展,进行多角度延伸,通过历史课堂将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领略不同的历史文化,并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史实,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2]。

以七年级(上册)“东汉和西汉时期”的历史教学为例,在讲到佛教与道教的相关历史发展历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索一些与佛教有关的成语,如“五体投地”“大千世界”“在劫难逃”等,让学生在理解佛教理念的基础上更加顺利地了解这些成语现在的含义和用法,使学生体会到历史文化中的多元化与相关性。同时,在教学汉朝对西域的探索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带领学生探索生活中从丝绸之路传进中国以及从中国传入世界的各种元素,如香料、植物、乐器和歌舞等文化的传入,以及漆器文化、铸凿文化的传出,这就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从而更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学东汉时期历史文明时,教师还可以选取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相关资料,带领学生分析当时震惊中外的地动仪的原理,让学生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文化的变迁是推进社会演变的重要动力,同时,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重要历史推手。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文化必然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带领学生探索历史的魅力,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丰富多彩,感受历史足迹所构建的多维文化空间,感受文化的精髓。

三、综合教学情境与史实,提升历史文化理念

历史本身是生动而丰满的,但仅通过文字,学生很难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也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将历史史实、历史事件用生动的情境表现出来,给学生以真切的历史感受,让他们在实际场景中品味和体会,这样才能够让他们从中发现文化的踪迹,体会历史和文化的关系,进而提升文化自信,更深刻地认同祖国的传统文化。

以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为例,盛唐气象万千,气势恢宏,出现了无数朗朗上口的诗句,也呈现过如梦似幻的繁盛景象,可以说,盛唐是我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朝代,同时也是最为吸引学生探索的时代。它的恢宏如何展现?它的“盛世”从何而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视频、图片、音频等,向学生展示真切的历史场景,如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名作,以及莫高窟的壁画等。这些都是盛唐时期的产物,还有《霓裳羽衣曲》、舞蹈《兰陵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带领学生欣赏和品味,让学生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盛唐时期的繁荣气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体验式情境,将盛唐时期的纺织技术、陶瓷技术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盛唐文化所展现出来的风貌,体验这些优秀的技术对当时生活的影响;还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将当时的“尚武风气”呈现出来,让学生看到当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呈现妇女骑射、打球、下棋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唐朝的发展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真实的情境体验,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立体地理解“盛唐”的含义,还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历史的进程,以及历史进程中的事件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更好地将历史和文化融合起来,以此提升对文化的认可程度和对历史的客观理解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3]。

四、借助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发展良好价值观念

历史记载的不只是事件的发生、进程和结果,同时还影射了不同时期的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准则。可以说,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依据,是记载人类精神、思想和行为的证据。随着时代发展和需求的不同,社会呈现出不一样的人文思想和观念,对人类文化历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纵观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朝代在变换,时代在发展,但总有亘古不变的思想,渗透在历史长河中,而正是这些可歌可泣、优美动听的故事,造就了我们光辉璀璨的精神文明。因此,教师应借助多样的传统美德故事,向学生宣扬历史中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以七年级(下册)“明清时期”为例,明清时期是国家结构和制度发生巨变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很多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比如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毅然投笔从戎,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陈词,体现了他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爱国热情。在历史长河中,类似的美德故事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故事所表现的人物思想和情怀,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挖掘和体会,帮助他们不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结合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深化历史人文素养

文化源于生活。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文化的兴起、衰落、变迁和更迭,都是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进行的。而历史课堂是带领学生了解以前的事件,了解以前的生活,了解以前的民族文化的过程。将这个过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实地参与、实际体验相应的文化,用切身感受更好地推动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吸收和内化。

以八年级(上册)“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为例,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时间元素,同时也是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非常关键的传承因素。自古以来,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成就了民族的精神文明象征,也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借助充满文化气息的传统节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中的文化思想,深化历史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在不同的传统节日,带领学生体验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日风俗,如端午节划龙舟和吃粽子的活动,鼓励学生在体验民俗文化的同时探索传统节日的来源。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索,更能够理解屈原所在时代的特色和历史背景,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理解民众对屈原的怀念,从而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认知,更好地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剪纸活动,让学生体验剪纸文化的发展和古人高超的剪纸造诣;带领他们参观巧夺天工的剪纸展览,让学生从中感受我国古代剪纸艺术的魅力,体会传统文化的精彩纷呈,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文化特色,产生对历史文化发展的向往。同时,结合学校当地的人文特色,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应的历史景点,带领他们体会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使其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启发、有提升的文化内涵,不断深化历史人文素养[4]。

六、融入综合学科文化思想,促进历史文化传承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为历史包含所有的文化元素,体现全部的文化思想,并不会因为某一种文化的独特而使其独立于历史进程之外。因此,在教学历史过程中,教师应融入综合性的学科理念,通过联结历史与语文、地理、美术、音乐、科学、物理等多种学科,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的兼容并蓄,理解历史文化的多元特色,从而更综合地吸纳历史文化,实现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

以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为例,鸦片泛滥是当时威胁民族存亡的重大灾难,那么什么是鸦片?为什么会给民族带来这么严重的影响?在挖掘历史内容的同时,教师还可以融入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探索鸦片的原材料——罂粟提取物对人体精神和身体的影响原理,使学生从生物学角度理解鸦片的危害,继而对当时鸦片泛滥的现象深恶痛绝,同时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之处。通过这种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从其他角度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还能够明确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那就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从而不断吸收历史中的文化,实现文化传承的最终目标。

结 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它时刻指引着我们向更好的方向前进。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民族兴盛的关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己任,肩负新时代的教育使命,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通过将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相渗透,带领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促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历史,更加坚定地树立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传统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