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2022-11-19刘昌玉
文 /刘昌玉
引 言
道德与法治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必修课之一。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明确教学方向,构建高效课堂,将核心素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有何关系?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高效课堂概述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所谓高效课堂,指在一定的课时内,教学任务完成效率高、教学效果较好、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课堂。高效课堂不仅具有课堂教学投入小、负担轻、消耗低的特点,而且课堂教学维度全、层次高、质量好。衡量高效课堂的主要标准有学生掌握的知识、拥有的能力是否增长,情感和态度的变化情况;教学投入与教学效果是否匹配,是否实现少教多学的目标;师生是否有效互动,课堂上教与学的双方是否经历愉悦的互动过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高效课堂更加关注兴趣、习惯、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师就要使课堂具有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的特征。这些特征既是高效课堂的追求,也是高效课堂教学特点和效能的体现。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呈现出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面对复杂的局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单单是简单的知识讲授,更要关注学生发展,让师生共同成长。高效课堂本身就是一个有利于智慧和激情生成的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在高质量、高效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追求智慧,不仅可以促使教学超越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还可以完成培养智慧者的任务,完成教学改革目标。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和方法,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
二、高效课堂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其教学目目标是以生活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养、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同步发展[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涉及法律、国情、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与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学生身心、素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层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更加广阔的教育背景,也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好宏观顶层设计,同时提高微观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核心素养教学真正落地。构建高效课堂是促使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措施和必要手段。因为高效课堂是遵循教学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进一步来说,在高效课堂中,虽然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但是为学生学习、师生互动提供了空间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发展[2]。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一)目标明确,精心设计导学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目标、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政治认同、文化自信。要想确保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初中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需要把握教材、课堂与核心素养教学的结合点,明确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以“青春萌动”一课为例,结合教学内容可知,这节课主要从初中生的视角讲述了正确、理智对待异性与情感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来看,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或多或少都对异性充满好奇,而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友谊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就是本课的主要目标。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心理健康”为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和组织教学,就教学导入方式、课堂活动等进行预设和选择。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青春期困惑和美好情感的歌曲(如《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借助歌曲引出话题——青春期的感情可以分许多种,但是初中生在与异性朋友交往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这样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制订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可以促使教学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有效利用教材,构建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念,为学生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想达成以上教学目标,任课教师就要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学、思、研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精神。但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学理论化,教学模式落后。如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习惯了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没有开拓视野、拓展思维的机会。这样一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也大打折扣。鉴于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基于教材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在教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备受关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一些典型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春秋时期,郑国牛贩弦高半路遇到了偷袭郑国的秦军,他一面赶紧派人回国报信,一面自称使臣面见秦国将军,说自己特奉国君之命送上薄礼慰劳三军。秦军听说郑国早有准备,就打消了偷袭郑国的念头。因此,弦高被称为“最爱国的商人”。除了弦高,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爱国商人。中国现代也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商人,那就是霍英东。霍英东曾在抗美援朝时为我国和朝鲜运送4年援朝物资,他倾尽全力为中国经济、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如他所说:“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霍英东虽然一生为商,但是也一生爱国。教师结合案例来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个人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懂得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三)注意各环节衔接,推进课堂发展
衡量高效课堂是否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教学效益、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3]。其中,教学效益指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实用、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效果指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获得实质性的发展;教学效率指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比例,让学生在较少的时间有更多的收获,是教学效率高的表现。整体来看,构建高效课堂,不仅需要精选学习内容,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触及学生的兴趣点,还要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让教学层层递进、有序进行,让学生深入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认清自身在教学中的立场和角色,做好教学设计和管理,同时了解学生的情况,适时放权,让学生有探究、合作、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深入思考、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素养发展。
例如,在教学“敬畏生命”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生命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培养对生命的敬畏感,教师可以导入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爆发时,许多医院人满为患、无数患者痛苦等待医治的画面,让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上升到意识层面。然后,教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增强生命责任和使命感,珍爱自我生命和善待他人生命,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影片、视频、图片等多种媒体资源,深入浅出地讲述敬畏生命的缘由,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内涵,深入思考和领悟生命的意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各种方法和工具将各个环节衔接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生活化教学,加深学生理解
从育人的角度来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就是通过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的是非观,让学生知道对错,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未来服务。要想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领悟道理、提升素养。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脱离了生活和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缺少关联。鉴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以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公民基本权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含义,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现象创编案例,将案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习得知识、生成智慧。教师可以创编如下案例:“李老师早起吃了饭后,与出门上班的妻子告别。妻子到工厂后,参加了厂里的代表选举,还作为职工代表发言。李老师刚到学校,就被通知成为区人大代表,将要于某日出席会议。他想到自己班里因为成绩不好被父亲强制退学的学生,就去做了家访。在他的劝说下,学生家长终于同意孩子继续上学。”上述案例涉及了多项公民权利,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哪项公民权利,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思考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关键。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着重解决教学效果不佳、质量不高等问题。初中生的身心虽然还不成熟,但是许多人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辨识能力。在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转变角色,让学生站在学习主体的高度去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抓手,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去合作、探究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国担当”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思考、讨论以下问题:“中国在和平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遭遇了不少挑战。请问:(1)你眼中的‘中国担当’是怎样的?举例说明中国是怎样体现担当的?(2)有的国家与中国反复无常。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3)中国为什么要积极推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深入思考问题,让学生清醒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的重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创新教学路径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领悟核心素养的内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