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题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2022-11-19邓冰洁
邓冰洁
(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新课题提出了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素养的提出给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新课题要求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也要求教师通过生活实际情况的展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情形下,高中地理教师就必须了解到生活和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创新理念,研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通过形式的创新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通过生活实际案例的设计、角色扮演、问题链条的设置和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落实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1]。
1.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生活化教学要求关联和融合起教学及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生活,根据学生的亲身体验,联系起原本较为抽象的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经验,寻找到枯燥晦涩艰深课程知识和动态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结点,促进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作用有很多,其可以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让单向的知识灌输成为开放性双向知识的传递。在教学生活化这一思想中,知识的传递在于教师的传授,更在于学生自主合作的发现探究。学生们可以在实际生活的大课堂中以所学知识和相关经验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行自主感悟。深入理解知识后,发散思维,培养举一反三能力和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作为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和思想,教学生活化的应用与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相符,所以在新课题背景下,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着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效用。
教学生活化是一种新型理念,自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其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但要想有效应用此种理念,就必须融合进相应学科的教学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在课内和课外整合设计和运用具有生活色彩、实用价值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此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们生出更大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地理教学生活化主要是需要联系生活,回归生活,利用知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地理教学生活化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有着较广的包容性,在现如今的高中地理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们不仅需要在课堂上教学知识,还需要拓宽教学范围,紧密联系起生活和社会,让学生们利用该结合理解知识,在教学之后,更是指导学生们自己以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必要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研学,或是让其调查社会,或是指导其开展地理野外考察,保证地理课程教学的操作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应用教学生活化需要对应的理论基础。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理论强调,教育和生活之间紧密联系,有生活才有教育,教育必须联系生活和回归生活。教育和生活共生存,只有联系教育和生活,才能发挥出教育强大的力量和功效,才可以利用教育实现对人们生活的改造。其次就是在教学生活化中,必须将自然作为第二课堂,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领悟知识。以陶行知的理论为依据融合教学和真实的生活,全面发展学生[3]。
2.新课题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构建原则
2.1 完整性原则。完整性是指教学生活化的完整性,教学生活化必须包含一定的层次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贯彻生活化教学模式,每个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都需要融合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以此让学生们在完整动态发展的生活化教学中发展地理思维,形成地理素养。
2.2 丰富性原则。丰富性首先指的是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其应用不仅体现在文字材料上,还体现在音乐视频的播放上、图片的展示上及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上。在地理教学生活化中,教师要学会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利用生活化教学调动学生的感官,丰富其感知,加强对其地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激发。其次,地理教学生活化的丰富性原则也指教学形式的丰富,不仅需要在封闭的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还需要开展各种地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在真正的生活化场景中获得知识,感悟知识。
2.3 复杂性原则。复杂性原则一是指地理生活化教学中涉及的地理要素复杂多样;二是指生活化教学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呈现的生活画面、情境不能过于直白[4]。对于第一点来说,教师在促进教学生活化时,应该相互关联各个地理要素,动态演示这些要素。至于第二点,则需要在保证地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时,又要高于生活。让学生们在思考紧密联系生活的知识后,提升思维能力和地理能力。
2.4 学科性原则。学科性原则要求地理教学生活化的设计具有地理学科的特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决定生活化地理教学时,重新设计和改造生活化素材,使其在教学的呈现中更具地理性。如教师要尽可能的使用严谨科学的地理语言对地理知识和生活化情境进行表述,通过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地理知识和要素的体现。最后就是针对性原则。教师们在教学生活化中,应该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为依据,选取生活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保证教学内容和生活化教学的适应性,改变以往生搬硬套生活内容的方式。针对性还指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实行因材施教,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满足个人需求,提升学习水平[5]。
3.新课题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应用策略
3.1 以具体的生活案例为依托。新课题背景下,教师要想实现地理教学生活化,就应该以具体的生活案例为依托,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化教学中以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理解,在感性认知知识时丰富理性经验,通过对学习方法的分析掌握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升华地理情感。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设置生活化教学案例素材时,不仅要从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着手,还可以从宏观层面的教育、经济、文化、民生和生态建设等社会热点现象着手,甚至可以融合进最新的国家与地方规划部署等具有现实意义的事件。完成素材的收集之后,教师以地理学科的特点为依据,了解学生的特点后以教学内容为结合点,二次开发案例素材,实现教学生活化的同时,确保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探索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
一七版的高中地理新课标提倡学生在具体完整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要求其在生活化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发散地理思维。因此,实现教学生活化时,要选择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的案例材料,更要逻辑性和动态演变性的呈现案例[6]。比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的“城镇化”时,应以学生所在城市的城镇化演变过程为结合点设计出教学案例,以富有感染力的书面语言、直观的图片、不同尺度的地图对城镇在十到二十年间的发展历程进行展现,通过此种呈现让学生们深入学习知识。此种方式更能展现出生活化情境,学生们可以根据该情境,对城镇化的概念特征、城镇化给生活带来的影响等进行直观感受,一边深化学生对所在城市的理解,一边加强其学习感悟。
3.2 以真实的问题为依托。布卢姆认为最高级别的认知过程是创造。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实现教学生活化,此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起始,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后,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其初步认知地理知识后探究地理学习问题,以生活化学习设计问题解决方案解决问题。一七版高中地理新课标中要求教师重视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在真实存在的问题情境中解决与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在教学中生活化的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真实性和梯度性,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学生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整呈现出生活化的情境。通常情况下,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后,以与地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现实为依据,展现生活化的地理知识,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后,以真实的问题链条为围绕点,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7]。学生们需要通过问题式的生活化情境,思考新颖有趣的问题,在探究途中展开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生活化情境,掌握学习和问题解决方法后解决问题,发展地理思维。其次,教师要呈现具有层次性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开放化生活地理问题,还需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概念为前提,设计出生活化情境后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的加强指导对层次性的问题链条进行展示,在生活化教学的逐步展开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发散其思维,让其解决生成性的问题后升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核心素养。
3.3 以地理实践活动为依托。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实现教学生活化,此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开展地理社会调查,让学生们在真正的社会环境中对知识进行学习。如在“人口迁移”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去学校周边大型建设工厂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的原因,通过调查分析身边人口的迁移来对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解。第二,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打破课堂教学束缚,带领学生进入野外观测地理,进行考察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对地理生存技能进行掌握。如在“地貌的观察”一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对各种地貌的特征进行观察,并在观察中对不同的地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8]。第三,教师可以组织“地理研学”活动,让学生们以地理眼光参与丰富多彩的地理研学活动,探索生活,对地理的价值和魅力所在进行感受。学生真实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利用生活化的教育形式感知社会生活和自然。地理实践活动中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应该保持真实性和直观性,应该按照明确的探究步骤进行,应该以真正的生活场景讲解各种地理要素,让学生们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创造能力为依据,以相关的地理思想方法为前提,对与自己个性才能相符的实践方案进行设计,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保证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成效,提升教学有效性。
3.4 以角色扮演为依托。角色扮演又被称为模拟教学,包含了角色、扮演等不同要素。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实现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体会生活,以角色身份特征分析特定问题,掌握地理知识后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师在开展“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课程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某企业想到本地投资建厂。明确生活化情境后,就要明确该情境中所需要的角色,如本地政府官员、企业建厂顾问、企业老板、当地居民等。选取学生,让学生们自己选择角色扮演,以所扮演的角色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9]。如扮演政府官员的学生需要思考,建立起企业后该企业能否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该企业是否会影响生态环境等。扮演建厂顾问的学生则需要综合评估影响建厂的区位因素,进而确定建设工厂位置。扮演老板的学生则需要分析,如何通过建厂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不同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进行亲身体验,如此学生们不仅可以深刻体会工业区位的选择,还可以更加深度的理解和感悟区域人地关系的构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促进教学的生活化,利用多媒体软件或者信息技术直观演示生活化知识,转化枯燥的文字叙述,动态展示场景,以此真实化、立体化教学场景,优化生活化教学效率。
结语
根据以上,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加强对“生活即教育”理论的研究,了解教学生活化对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后,应用生活素材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根据知识和情境呈现一系列的生活化问题,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后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以此落实地理教学生活化,保证教学的完整性、丰富性、复杂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