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2022-11-19张惠玲
张惠玲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西湖实验小学 福建 惠安 362100)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现阶段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依然以知识点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不利于学生后续的灵活运用。而且这种教学方式还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养成过分依赖教师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及时改变教学方式,并采用一系列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深度学习的方法。
1.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目前,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相当多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支撑,以小学时期学生的自制力来说,根本无法完全在课堂上专注于学习,从而导致数学课堂的问题频出,进而难以达成深度学习的目的。而造成学生数学兴趣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还较小,其各方面能力都还非常欠缺,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是不受控制的,所以一旦出现他们更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就会跟随天性放下学习。二是数学学习相对枯燥,与其它学科不同,数学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所以这就导致数学很难像其它学科那样有趣,而面对如此枯燥的数学学习,学生会处于本能的产生抗拒心理[1]。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人生经验较为缺乏,所以无法切实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也不会为了学习而拒绝其它有趣的事物。为此,教师需要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2 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相对欠缺。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其专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以当前的数学教学情况而言,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还较为欠缺,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课堂沦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思维只会越来越狭窄,失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2]。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和教育讲座,而校方则要认真落实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教育研讨会、优秀教师经验分享大会等,给教师提供学习和分享教学经验的机会和平台。另外,各个学校之间还可以进行联动,让更多教师可以有一个交流和切磋教学经验的机会,以此来确保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添砖加瓦。
1.3 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较为薄弱。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一再被强调,尤其是在小学时期的教育中,这一时期的教育担负着学生智力开发,基础知识学习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重任,同时还需要担负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生活,树立正确三观以及形成优良品格等的任务。但是,就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说,教师们依旧还处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所以教学的目的,还是以学生的成绩提升为主,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即便有些教师已经看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家长的思维却还未能转变,他们认为孩子在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而学习的好坏就是以成绩来评判的,如此教师与家长之间便在教育的认识上产生矛盾,从而使得教学工作陷入窘境[3]。
2.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2.1 巧设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重视,教师想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深度学习。而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引导手段,教师需要在所提出的问题上多下功夫,尽可能的避免过于直白的问题,或者是存在既定答案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延伸,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4]。但是就目前的课堂教学情况而言,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只是为了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提出的问题往往也缺乏延伸性,所以对于学生的引导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完善当前的课堂提问方式,并优化问题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展开深度学习。
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课《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学中,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要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三角形建筑物、篮球架、自行车、空调承重架等,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些建筑和东西要做成三角形呢?它们有什么作用?”然后经过讨论后学生得出答案“三角形更加稳定”,最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验证这一答案,即用长度相同的小木棍去拼接成各种图形,并试着拉一拉,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验发现,四边形会在拉扯之后极易发生变形,而三角形则不会。这时教师继续提问“经过验证我们发现四边形非常容易变形,那么想要四边形不变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学生通过验证,发现在四边形中间再加一根小木棍,就能让四边形不再变形。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中间再加一根小木棍四边形就不能变形了?”经过观察,学生得出结论,因为加的那一根木棍将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三角形是有稳定性的,所以就无法再变形了。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5]。
2.2 结合理论与实际,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生活是知识的来源,知识是生活的总结,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该让理论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同时平衡好理论与实践,并将其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延续到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采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开展数学教学,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6]。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班级联欢会”。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我们班要开展一次联欢会活动,大家知识联欢会上要准备什么东西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会积极踊跃地展开回答,像是需要瓜子、糖果、玩具、贴画等。然后教师再为学生给出的物品进行定价,如瓜子的价格是1斤8元,糖果的价格是1斤24元,要买4斤瓜子和1斤糖果,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通过混合运算8×4+24=60就能得到总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就此简单地结束,还需要逐步去增加问题难度,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优惠券、满减等元素加入教学中,同时所提出的问题也需要更加具有探索性。像是在一家综合超市中,瓜子1斤8元,糖果1斤24元,贴画1张10元,玩具1个20元,同时这家超市现在满100减10元,那么要如何才能用最少的钱买到4斤瓜子、1斤糖、4张贴画、5个玩具。学生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后,认为将瓜子、糖果和贴画放在一起买,玩具单独买会更加省钱,也就是8×4+10×4+24=100元,因为满100减10元,所以最终为90元,而5个玩具则正好也符合满100减10元,所以20×5-10=90元,总计最少花费180元。这样一来,通过融入生活化的内容,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思维,从而使得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不断探索下去,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2.3 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近些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我国教育事业拥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其与课堂教学不断融合,以此来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呈现,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其作为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而这恰恰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点,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会相对吃力一些[7]。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二维图形转化成三维图形的过程,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立体思维。就拿“圆柱”来说,教师可以用一个长方形进行弯曲连接后,围成一个圆柱。通过这一演示过程,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圆柱的表面积为围成圆柱的长方形面积加上两个圆形底面积,而圆柱的体积则可以理解成,多个与地面平行且大小完全一致的圆形,累积起来的圆形空间。然后再让学生基于此去探索和总结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那么教学的难点便由三维转成二维,学生很快就能想到长方形的长为圆柱底面积的周长,宽为高,故而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2πr(r+h);而圆柱的体积=面积×高,即V=Sh或V=πr2h。这种教学方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没有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自己总结和分析公式,所以学生在运用公式时会更加灵活。而且在学生完成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学习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同样的思维去尝试着学习圆锥体,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宽度。
2.4 利用对比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对比思维作为数学思维的一种,其对于学生深入学生数学知识至关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利用对比教学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比思维,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一些学生不易理解,或经常理解错误的知识点挑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开展对比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进而避免今后在运用这些知识时出现错误[8]。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课《百分比》的教学中,这部分知识中经常会出现“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在计算这些问题时,教师往往都会引入单位“1”的概念,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概念,从而导致学生在计算百分比时,经常会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组对比关系,来引导学生深入去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像是教师可以设计两个类型的问题进行对比,一是某一个玩具公司今年生产的玩具有15万件,而去年只生产了10万件,问今年生产的玩具数量比去年多了百分多少?二是某一个玩具公司去年生产的玩具有10万件,今年比去年多生产了5万件,问去年生产的玩具数量比今年少了百分之多少?在这两个问题中,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单位“1”指的是哪一个数,第一个问题单位“1”是去年生产的玩具数量,也就是10万件,所以答案为(15-10)10×100%=50%。而第二个问题单位“1”是今年生产的玩具数量,也就是15万,所以答案为(15-10)15×100%≈33.3%。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单位“1”的概念,明白单位“1”是“比”字后面那个数。也就是说,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其占的是后面那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后面那个数就是单位“1”同样,说谁是谁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单位一是“是”字后面那个数,如此学生再运用单位“1”的概念去解决百分比的问题时,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通过这种对比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去解读知识点,从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2.5 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在小学阶段,数学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可即便如此,教师也要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直接公布答案,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基础。但是有些时候,当学生独自面对一些数学问题时,他们是无法解决的,这个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寻求问题答案,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需要从日常教学入手,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互动交流时间,同时为学生设计有效的问题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从而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9]。例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课《周长》的教学中,当教师讲到长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去测量任意长方形物品的周长,而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像是在一个小组内,两个学生进行测量,一个学生记录数据,一个学生计算数据等。最后再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周长,同时基于测量和计算数据分析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讨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在得出这一结论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去验证结论。如此一来,学生在不断地合作交流中,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而且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强烈的课堂参与感,学生通过不断的交流、辩论,可以让原本混乱的知识变得清晰起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讲解。
2.6 注重多元化评价,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思维、情感的维系纽带,同时还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就必须要利用好教学评价,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学评价的效果,还需要对评价方式做出优化。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需要摒弃以往唯成绩论的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评价方式发展,并且在评价期间,应该多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心理状态,以此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另外,还要注重评价方式的运用。首先是观察评价法,数学课堂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从而及时地做出引导,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且对于课堂上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肯定,避免过多的批评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课《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进行分割后才能计算面积的多边形,而面对这些多边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分割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计算,即便有些学生分割方式并不是最优的分割方式,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这些想法,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其次是面谈评价法,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当时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面交流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去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效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其次要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项任务,并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策略,来促使学生完成深度学习,像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理论与实践,巧设课堂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借助对比教学,注重多元评价等。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深度学习本质上为一种学习方式,学生掌握了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会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