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广西壮族民俗手工艺品渡河公英译研究

2022-11-19佘文欣孟繁旭

现代英语 2022年1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渡河英译

佘文欣 孟繁旭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引言

在广西上林县三里镇,有着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端午习俗。在这里,端午节又称“渡河公节”,这一天人们会举办制作、佩戴手工香囊渡河公,放渡河公随水漂走以保安康等民俗活动。关于渡河公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远古时期,九霄银河决堤,一对金童玉女抱着一个南瓜躲过劫难,人类才避免灭绝。渡河公是多种彩布缝绣的人型香囊,一个明朝装束的小布人怀里抱着一个金黄色的南瓜,在里面填充风干的艾草、白芷、苍术等多种中草药。渡河公手工艺品作为广西壮族的民间吉祥物,具有独特的壮族特色,承载着壮族人民的悠久历史和精神文明。它们既是八桂人民谋生的手段,也是八桂文明的重要载体。

广西壮族渡河公文化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绚丽的一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渡河公逐渐走出大山,曾在南宁民歌节、姚基金慈善赛以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赛等国际赛事上亮相,成为壮族人民的名片。在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新机遇以及“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渡河公民俗手工艺品的翻译显得格外重要。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提升优秀民族文化感染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而且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调查发现,无论是博物馆、非遗文化网站以及新闻报道上,关于渡河公的宣传介绍是以大篇幅的中文信息为主,只有一些英译文本在政府网站的新闻报道、外国旅游网站上出现。其中,广西电视台出品的《绿色广西——渡河公》宣传片是稀有的配有汉英字幕的双语宣传片,由此看出,目前关于渡河公民俗手工艺品的英译还比较欠缺。所以,文章选取《绿色广西——渡河公》宣传片中的英译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以促进广西民俗手工艺品的对外宣介和民族文化的传播。

二、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视角探讨翻译的研究,是学科交叉的产物。它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翻译理论,也是从新的视角对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拓展延伸。生态翻译学理论是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他认为翻译被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是以译者为主导、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的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行为”。这里的“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在生态学的背景下,采取“三维转换”的方式,关照文化内涵、交际意图等多个维度,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适应目的语的生态环境,维持两种语言的生态平衡。

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在实用性文本方面的成就颇丰。汤一昕(2015)认为广告语翻译可以从在“三维”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广告语的内容、受众、文化背景进行翻译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龙婷(2018)等人从“三维”角度研究江西5A景区牌示英译,提出改进英译的质量和方法。李庆明(2021)等人从“三维转换”的角度探讨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文博翻译领域提供新视角。

民俗手工艺品的宣传介绍文本属于一种实用性文本。刘蓓(2016)通过举例分析非物质文化因素对于扬州工艺品外宣翻译的影响,提出工艺品翻译应该追求归化异化结合,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冯家佳(2017)等人以广西传统手工艺品为研究对象,从目的论的视角出发指出其汉译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为准确规范的译文。而实用文本翻译的实质则表现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所以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文化、交际三个角度也可以得到有效分析。首先,在语言维度上,民俗手工艺品的英译中词语的选择、句法、词法的变换以适应目标语的生态环境,让目标语读者能够明白准确的意思。其次,在文化维度上,民俗手工艺品是带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融合民族智慧的产物,所以英译还需要顾及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及时填补文化空缺,形成两种语言的生态平衡。最后,在交际维度上,民俗手工艺品的宣传介绍,目的在于吸引外国游客旅游以及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交际意图。所以文章选取生态翻译学下的“三维”理论对于《绿色广西——渡河公》英译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分析。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渡河公的英译研究

为探讨广西壮族民俗手工艺品渡河公的英译情况,文章就《绿色广西——渡河公》的双语宣传片对于渡河公的介绍为语料展开分析,结合生态翻译学的“三维”理论评析现有的翻译。

(一)语言维度

中西方的措辞、逻辑思维、修辞方式、篇章结构、语法规则等有着很大的差异。中文重意合,通常以短句和长句错落为特点;而英文重形合,通常追求结构完整且多用长句和从句。所以在中西方语言差异的背景下,译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语序调整、词性转换、句式补充,从语言维度充分考虑目标语的语言生态环境。

例1:每年五月初五,男女老少云集汇水河畔

On May 5thevery year,men and women,the old and the youngall gather at the side of Huishui River.(选自《绿色广西——渡河公》)

“男女老少”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泛指所有的人。宣传片中将其直译为“men and women,the old and the young”,这里的词语搭配显得不够协调,分别是名词+名词组合和定冠词+形容词组合,读起来不够协调通顺。这里可以打破词对词的传统模式,在现有语境中适应和选择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将其译为“people of all ages”较好。

例2:点燃红蜡,任其漂流。

They light the red candle andlet it drift on the river.(选自《绿色广西——渡河公》)

“任其漂流”里的“其”宣传片中使用了代词it,但结合前句,这里出现的“it”指代不明,“it”究竟是指让红蜡漂流还是让装着红蜡的小船漂流?这就造成了源文本的信息缺失,也会让读者感到费解,无法适应源语的语言生态环境。经过笔者查询资料考证,人们放在河面上漂流的是装着红蜡的小船而非红蜡,所以这里的“it”应该具体化,改译成“the boat”。

例3:凡有贵宾来到壮乡,壮家人都会把渡河公作为珍贵的礼物馈赠给远方的客人。

As long as there are guests coming to Zhuang Ethnic Group,the local people will giveDu He Gongto them as a precious gift.(选自《绿色广西——渡河公》)

首先,特定的景点名、手工艺品名应该是连写,所以应该改成Duhegong。而宣传片中英译为“Du He Gong”会让人误解为三种不同的东西。其次,句中的“壮乡”指的是“壮族自治区”或“壮族的家乡”。而宣传片中出现的“Zhuang Ethnic Group”则是指壮族人群,所以“come to Zhuang Ethnic Group”逻辑不成立,为了实现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里笔者认为可以改成“the hometown of Zhuang Ethnic Group”,更加能把握原文的生态语境,维护源语和目标语的平衡。

(二)文化维度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一种双方文化传递交互的过程。对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经常出现该民族特定的文化负载词,这就需要译者进一步阐释,适时采用翻译补偿的策略,让非母语读者能够接受、读懂译文,并起到弘扬本民族文化的作用。

例4:远古时,九霄银河决堤。

In the ancient times,the dyke of Milky Way in the highest heaven was breached.(选自《绿色广西——渡河公》)

“九霄”是中国古典神话的文化负载词,带有特定的中华文化背景,但是对于非母语国家的读者来说,他们可能无法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所以需要进一步给出阐释。在汉族传统文化中,“九”有“极限”之意。中国神话传说天有九重。所以“九霄”表示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宣传片中将“九霄”意译为“the highest heaven”,为西方读者填补文化空缺,拓宽文化视野。

例5:一对金童玉女抱着一个大南瓜浮在水面得以幸存。

A boy and a girl managed to float on the water and survive by holding a big pumpkin.(选自《绿色广西——渡河公》)

“金童玉女”在汉语词典上的意思是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收集资料发现,“金童玉女”有三种比较常见的译法:第一是“golden boy and jade girl”,第二是“boy and girl attendants of fairies”,第三是“the golden couple”。因为这里的“金”和“玉”属于次要文化背景信息,宣传片中“金童玉女”省译为“a boy and a girl”,符合西方语言简洁、客观、平实的特点,减少了不必要的文化障碍,在尊重“忠实”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两种文化的共鸣。

(三)交际维度

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关键在于将原文的交际意图更好地体现在目标语文本中。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交际意图,结合具体情况选择转换翻译方式,起到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

例6:当地人管它叫“香艾”(即谐音:“相爱”)。

Local people call it“ Xiang Ai”(the same pronunciation with the word meaning“love” in Chinese).(选自《绿色广西——渡河公》)

宣传片中对“香艾”的翻译使用了注释法,因为“Xiang Ai”取自中文汉字的谐音,非母语国家的读者对此并不了解,所以在词后增加了注释说明,对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让读者体会到其中的深刻文化内涵,更便于读者理解为什么要将材料命名为“香艾”的原因。保持了原文的生态交际功能。

例7:挂在老人的身上,长命百岁,健康长寿;挂在青年男女身上,爱情甜蜜,白头偕老;挂在小孩身上,无病无灾,快乐成长。

With Du He Gong hung on the old,they can enjoy longevity and health;With Du He Gong hung on the young men and women,they can enjoy longlasting romance and grow to their old age together;With Du He Gong hung on the children,they canstay away fromsickness and disasters as well as grow up happily.(选自《绿色广西——渡河公》)

宣传片中保持了原文重复、排比两个修辞手法,以增强感染力,进而彰显“渡河公”对于壮族人民美好的象征意义。传统民俗工艺品英译的交际目的在于吸引外国游客参观、了解其灿烂的民族文化,用这种符合西方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句法句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更有利于将“渡河公”的民俗文化传播。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三句的后半句,老人和青年男女的部分都采用的是“enjoy”,而小孩的部分却在片中使用了词组“stay away from”,相同句式下,显得有些突兀。这里可以改译成“they can enjoy happy life without any sickness and disaster”。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充分发挥了毗邻东盟的优势,加快与世界的多维联系。而民俗手工艺品是一个民族的名片,随着世界文化的沟通越来越紧密,民俗手工艺品的翻译至关重要,它不仅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播,还对本土的旅游和外宣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译者要根据实际的文本,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交际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多维度的衡量译文,以此提升译文质量,与读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渡河英译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关于“小船渡河”中最短位移下的时间问题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鸟人”
众猴渡河
卖手工艺品
贾人渡河
12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