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22-11-19

现代英语 2022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肖 莹

(黄河交通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

一、引言

当今时代下,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文化意识形态日益多元化。在新媒体视角下,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出现,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提到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高校必须积极响应时代需求,将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视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深度与广度。

二、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考核方法一般为考试。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知识应用技能、学习方法和跨文化交际等,旨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力及语言综合能力。需从巩固基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学课程,有利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及文化素质,不断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对高校学生的德育,基于此,应当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交汇,将思政教育流畅嵌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行性。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受到关注。在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时,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时段,帮助学生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将集体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语言实操,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大学英语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语言技能,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冶情操,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有效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文章将以笔者所在院校正在开展的《致用大学英语读写译1》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课前

大学英语课程是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课前主要分为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

学生方面,授课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左右,以学生为主体,如开展free talk,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每次英语课前一组学生课前进行展示,可以是任意话题,进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教师需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时政新闻。

教师方面,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时政新闻或者与每个单元相关的主题。每次上课前,教师要求学生选择有意义的时政新闻或者与课文相关的主题进行演讲等。比如,《致用大学英语读写译(1)》第一单元主题为“College Life(大学生活)”,文章核心观点在于教给学生正确认识并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学生刚刚脱离中学时代的学习与生活方式,进入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也有迷茫,因此建议第一节课不讲太多课本知识,以相互介绍,彼此熟悉,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未来的四年大学生活为主进行交流、讨论。在导入中,可以以下列话题展开热身活动:1.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区别在哪里?2.你为什么选择了这所学校,这个专业?3.你为什么要上大学?4.你准备拥有一个怎样的大学生活?5.我们为什么要学并要学好英语?6.你觉得在大学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等。要多让学生思考,畅所欲言,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进而引出作为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培养学生对大学的计划及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自律、乐学爱学的好习惯;构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前教师做好充分准备,设置话题和创设思政语境,发布学习任务清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第二单元主题为“Life and Study(生活与学习)”,结合warm-up的问题,如“你的学习动机是什么?”“你觉得优等生应该是怎么样的?”让学生认识到不是学习好了就是好学生,优秀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尤其“德”,具体什么是“德”,可以再细化一些,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很好的体现。结合课文text 1的内容,引导学生德育。比如,好习惯的养成,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学会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金钱,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方向,有目标,一定不能随波逐流。心中有目标,行动有落实,培养出适合中国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自律,乐学爱学的好习惯。

(二)课中

育人是全方位育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互动,摈弃语言点灌输的填鸭式、机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师作为引领者,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尽可能用英语表达观点、陈述理由,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实现了“育人有温度,润物细无声”。

在具体课文内容讲解过程中,根据细节适当穿插补充思政内容。如第一单元主题为“College Life(大学生活)”,提到自由的观念,是指思想独立、自主、不依赖,而不是行为上的为所欲为;如何平衡学业和课余生活;建立宿舍文化,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感恩,注意礼貌问题;给自己制定长短期目标,树立人生理想与信念。分享名言名句,如北京某大学教授说的一句话可作为话题总结:“In the first year,I don't know that I don't know; In the second year,I know that I don't know; In the third year,I don't know that I know; In the last year,I know that I know.”引导学生了解大学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培养专业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学生应本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和担当,投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儒家的教育思想。

如第三单元主题为“The Key to Success(成功的关键)”。文章以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例,通过反思总结出一个个道理。首先,可以教育学生有想法,可以大胆地去实践,无论成败,事后要多反思总结。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简单,可以提前布置任务,将学生按宿舍进行分组,在课堂上,学生分角色来情景演绎文中故事,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文中传递的价值观,又增加了课堂趣味性。除了文中已给出的几个结论,学生自己也可以充分讨论,表达自己不一样的新观点,感受思想的包容性,求同存异。第一,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个人必须对自己有很好的认识,结合“吾日三省吾身”,讨论如何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第二,面对挫折,要不断反思,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第三,指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也要引导学生注重培养自己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共赢,合作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第五单元主题为“Multiple Cultures(多样文化)”,教师可以播放小视频,展示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文化,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问题应该怎么办,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陈述。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让他们摆正对两种文化在价值观和行为表现上的差异的认识,认识到应尊重文化多样性。文章利用不同国家对待同样的事物或主题来探讨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的主题。任何民族的任何文化都有优劣性,我们要辩证看待,求同存异。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引申出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仁、义、礼、智、信”。引导学生关注商务礼仪,让同学们也认识到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强调礼仪的重要性。结合个别段落主题,适当宣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鼓励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中西方文化对比,回归中国传统文化,重塑文化自信,构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课后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不仅是课前、课中,还应该包括课后,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教师利用钉钉、QQ等学习交流群推送文章、视频、课件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分享一些跨文化领域的知识,如介绍相关主题的书籍、电影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魅力,开阔眼界,对待各种声音更加包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重视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布置小组任务开展课外活动,如行业英语情景对话、主题演讲、英语配音等与专业相结合的特色英语活动。课外活动完成情况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参考,充分提高学生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英语配音比赛、英语辩论赛等,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以实践的形式展开,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这样可以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实践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显得更加自信。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感受团队精神等,通过适时、适量、适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等,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例如,开展主题演讲,教师将学生分学习小组,4~6人一组,每组制作PPT,撰写演讲稿,背诵演讲稿,最后脱稿完成演讲。授课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打分。考核时间可安排在课前5分钟或者晚自习辅导时间。主题演讲效果较好,第一,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第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口语对话能力,增强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英语口语的自信心。开展主题演讲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活动,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课后重视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可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每位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同学们表现出热情,态度重视,也给教师一些启发,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英语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展开听、说、读、写等活动,创造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增强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英语口语的自信心。总的来说,不仅在英语知识方面得到了提升,而且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如培养了学生的大局意识、奉献意识、集体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勇于实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实践中,把高校大学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现实教学中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有效完整的教学模式。通过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达到英语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双向提高。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在努力提高听、说、读、写、译五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把国家意识、人格养成、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大学英语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语言、文化、语用等基础技能的建构。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专业应用相结合,为发挥教书育人、学习专业技能和培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今后教师应不断学习,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师生有效和谐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立德树人落实到自己的言传身教中。教师也要敢于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注重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反馈,做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