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融入探究

2022-11-19刘建玉樊文静

现代英语 2022年1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价值观

刘建玉 樊文静

(兰州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反复强调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倡的思政全覆盖指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思政”课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而是全课程覆盖的“思政”元素融入。

要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帮助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就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二、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通识必修课,此课程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拓展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国际视野,引导学生用客观的、批判的眼光学习英语,培育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

大学英语是我国大学生和西方文化最直接接触的媒介,大学生基本都是通过大学英语的课程学习获取了和西方社会文化相关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大学生容易对西方文化有片面的认知,进而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很容易对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甚至出现文化不自信的思想问题。正如杨维东所说,外语教育中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受到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侵蚀,存在着重外语和外国文化,尤其是以英语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轻民族文化的现象。对民族传统文化及历史缺乏深入学习和透彻了解,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得到很好地传承。[2]作为西方社会与文化学习的引领者,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重视授课过程中的价值引领,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的教育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做好德育,教导学生用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例如,在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关于感恩节的文章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采取“照搬”课本内容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即课本上有哪些内容就在课堂讲解哪些内容,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了感恩节的庆祝时间、庆祝习俗活动、对美国人的重要性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常常充满了对该节日的好奇,学生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看到了欧美国家温情的节日和庆祝习俗,但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学习时间较短,习得的内容具有片面性,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这一节日的来源以及后期当地本土印第安人的生存状况,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对这一节日进行思考。更进一步,感恩节是西方国家在每年深秋庆祝收获和表达感恩的节日,教师也可以此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在秋季有没有庆祝收获的节日,引导学生联想我国的中秋节,让学生思考中秋节的故事传说、风俗习惯等,学生可以通过口语讨论、书面写作等方式在锻炼自己语言能力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三、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融入路径

“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大学英语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主要体现在教师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认真思考和探索如何高效地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课程。要想在这门课程中较好地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培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人的道德修养。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早在古代中国就非常注重教师在“育人”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想更好地“育人”,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能力提升和业务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高校应该定期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思想政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在闲暇时间利用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

授课教师应该借助学校平台和网络平台不断努力提升自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知识结构。这里所指的知识面不仅仅是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相关的知识,还包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深化认识。教师既要深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学习,还需通过不断扩大阅读量,深层次、多角度、多维度地了解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只有教师先全面提升自我,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备课的时候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较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为学生提供有用且较为全面、客观的信息,引导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所获取的信息能做到客观、全面、批判性的分析反思,不被阅读内容所迷惑,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二)优化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中涉及对西方国家社会与文化的学习时,我们不应一言否之。授课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优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人类所共同持有的优秀的正确价值观,如友爱、诚实、正直等积极的价值观要加以颂扬和鼓励,对盲目的自由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的价值观要加以批判和纠正。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以“可接受原则”为主。教学内容的选择、删减、补充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接受能力,教学内容既要是学生可以接受的,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积极挖掘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思政”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进行有效的筛选。

在思政融入的方法上教师应尽量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融入,要采取“溶盐于水”的融入方式,避免强硬的说教,更不要将和课程内容毫无关系的思政内容硬性融入授课内容,挫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课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师可以探索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如果采用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能较难找到自学的思政点,从而无法进行自学,教师也就很难进行辅导。如果采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授课内容直接进行铺排、灌输,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挫伤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难以实现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目的和意义。综合考虑,在课程中对“思政”元素的融入最好还是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通过生活中、社会中常见的一个问题、一个事件的提出,引导学生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事件进行探索,查询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三)注重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和反馈

现代化的教学更加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门课程的学习只有教师的讲解绝对是失败的课程教学,因此,必须努力杜绝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现代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一门课程的授课效果主要是基于学生的习得反馈。教师要想使得自己的教学更高效,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课程中,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接受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明显。特别是对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课堂气氛浓厚。[3]所以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口语练习、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入问题中。比如,在关于科技创新的单元学习中,引导学生思考“哪一项中国的科技创新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科技创新的了解,在帮助学生完成口语、写作练习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国家自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采取提问回答、问题反思、问题探讨等方式来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时,及时解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陆续上市,尤其是近两年来,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学习平台上将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自主在线学习、大数据分析、线下引导相结合,将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技能和知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4]课程思政作为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中较好地融入“思政”元素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首先,授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学校在线辅导平台,提升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网络平台的在线教学学习模式,充分了解网络平台的在线教学学习的功能分类,只有教师掌握了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才能高效地借助网络学习平台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应细致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方式辅导,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从而在课外时间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课程学习。

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和分析,另一部分可以为网络学习平台中的问题思考和思考反馈。如果课堂时间有限,课堂时间的“思政”元素融入内容有限,效果不佳,那么教师就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在线网络学习平台来帮助学生进行补充学习,在课前先将需要讨论的问题、阅读材料上传到课程在线平台上,让学生在课程预习阶段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教师可以直接和学生展开讨论,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好答疑解惑,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在“思政元素”融入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举两得。

此外,教师发放到网络平台的问题和资料应该是公开且可以进行评论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看到其他学生针对相关问题和阅读资料阐述的观点,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四、结语

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大历史意义,做好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对新时期高校的发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5]高校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朝这个方向前行,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出发,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背景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反思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在提升自身英语语言能力,开阔眼界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价值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我的价值观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