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2022-11-19姜卿勋
姜卿勋
(吉林省龙井市三合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龙井 133419)
猪流行性腹泻疾病首次出现于亚洲,随后在世界流行,该病属于急性肠道传染病,一般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该病新生仔猪病死率高,对养猪业的发展十分不利,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
1 病因
1.1 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疾病中病毒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的一种,此种类型的病毒粒子包含很多种形态,扁球状较多,直径为95~190nm,蔗糖中的浮力密度为1.18g/ml,对氯仿、乙醚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当温度处于4~50℃时,腹泻病毒几乎处于平稳状态,当pH大于9时,病毒会完全自行复活。所以各种类型的酸性、碱性消毒剂均可灭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此病毒对人类以及大多数的动物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蝙蝠、鸟类以及大多数哺乳动物对这种病原体比较敏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播途径有很多,可以是健康猪与病猪的直接性接触,也可以是通过病猪使用的设备进行传播。还有一些是通过健康猪和病猪粪便之间的接触感染的。
1.2 毒株变异性强
现阶段,规模化养殖场经常存在抗生素乱用现象,使得病毒出现抗药性,甚至产生新毒株,此时若使用原有的疫苗进行免疫,将无法发挥保护效用,造成猪群患病。
1.3 饲养管理不到位
遇到温度差异比较大的季节时,如果饲养管理者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暖措施,而且不经常通风,会很容易促进病毒的繁殖,加快病毒的传播速度。另外,有些生猪养殖场长时间应用激素,药物使用过量,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对猪的实质性器官造成损害,降低生猪疾病抵抗能力,由此受到病原体的威胁和侵袭。
1.4 认识程度不够
许多养猪场在养殖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等疾病,也会进行相关疫苗接种预防,反而对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缺少重视,认识不到位,也不会采取疫苗接种措施,从而导致该疾病肆意流行。
1.5 气候因素
本病尤其在冬季和春季为高发期,主要原因还是这时候的气候不稳定,天气变化大,病毒较为活跃,若猪体情况或抗病力弱,就容易发病。
2 发病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疾病潜伏期为1~2d,其容易发生于低温环境下,尤其是冬末春初。育肥猪与哺乳期间的仔猪的发病率是最高的,有时会达到100%。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猪的周围组织和细胞等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感染,该病传染源一般来自患病猪和病愈猪,它们的分泌物与排泄物中存在大量的病毒,一旦这些病毒被排出到外界,会通过相应的媒介传播到大气中,从而给更多区域带来污染,使健康猪群遭到病毒的侵袭而引发感染。猪流行性腹泻主要为接触性传播和感染,当非病猪通过与病猪密切接触,或食用含病毒的饲料,又或饮用水时,病毒将通过猪的消化道和食道,留在肠道内,甚至繁殖,导致疾病恶化。一些患病猪在康复后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向环境排毒,使疾病持续流行。
3 临床症状
患有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猪只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等不良现象,严重会出现食欲废绝,伴有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病猪所排出来的粪便是灰黄色,或者灰色水样状。患病仔猪主要表现有急性腹泻,一周龄内患病猪会出现3~4d的持续性腹泻,甚至可能死于严重脱水。若育肥猪生病,会出现一周左右的持续性症状,之后相关症状会自行消退。虽然感染后的育肥猪死亡概率不是很高,但会影响其自身健康生长。患病母猪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食欲减退以及产奶量下降等,重则出现无乳症状。
4 病理变化
对流行性腹泻患病猪进行剖检,根据解剖检验结果,病理变化大多集中于猪的肠道,其表现为:肠卡他性炎症、肠无弹性、肠壁薄,偶尔呈半透明。肉眼可以在肠道内观察到部分未消化的淡黄色凝乳块,一些肠道充满泡沫状液体。显微镜下可见肠内壁绒毛萎缩、变性。死亡仔猪胃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肾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脾脏有散在的出血点,肺小叶增大,小叶充血,心肌表面有散在的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5 疾病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症状类似于猪传染性胃肠炎,只通过临床症状,难以区分,因此必须及时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临床当中经常使用的诊断方法很多,如免疫组化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等,除这些方法外,也可在无菌条件下收集病猪材料,分离和培养,使用电子显微镜认真观察,可融入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诊断。该方法可判断病猪是否为感染性腹泻病,并可识别猪感染病毒的基因类型。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
6.1.1 免疫预防
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疾病进行疫苗注射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而且使用成本较低。对患有疾病的生猪进行灭活疫苗接种,猪体内会形成一种抗体,从而保护生猪不会受到疾病的影响。猪体疫病接种后14d,就会产生长达半年的免疫力。每年的11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是猪流行性腹泻疾病发病率较高的阶段,因此,在此之前,强调生猪的科学饲养,不断增强猪的免疫力,及时对猪进行免疫。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母猪全年进行跟胎免疫接种,这可以预防新生仔猪的疾病。母猪每年9月和10月接种一次疫苗,在分娩前10d和14d进行第二次免疫,以确保仔猪能够接受被动免疫。此外,在接种前检查要接种疫苗的猪,并为健康猪接种疫苗。给病猪接种疫苗不会起任何作用。小心地饲养虚弱的猪,待其猪蹄恢复,再免疫注射。
6.1.2 药物预防
生猪饲喂期间,饲养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一并采取免疫接种方式,促进猪流行性腹泻有效预防。如可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活疫苗,防疫效果非常明显。
6.1.3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规范饲养管理猪群,能够预防流行性腹泻疾病的发生,降低此病患病率。
首先,做好猪养殖场保暖工作,经常通风,保证光照充足,特别冬末春初属于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的高发季节,必须及时消除猪场患病源,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对猪的影响,为猪提供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其次,对猪养殖场进行定期消毒、清洁,及时清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垃圾,做好无害化处理,以免造成疾病感染和传染。
再次,对生猪实行科学饲喂,在饲喂干净营养丰富的饲料外,还要及时补充足够的微量营养,以强化生猪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最大限度地将肠胃疾病发病率降到最低。
最后,加强猪场养殖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对病毒传播进行全方位严格把控,并做好引种等相关工作,减小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
6.1.4 采取隔离措施
病猪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应使用漂白粉、生石灰等物质对病猪的环境和食具进行彻底消毒,将其他健康猪及时撤离存在病毒的圈舍,转移到安全、未污染的环境内,做好猪体状况监测。应特别注意对即将分娩的母猪进行隔离和保护,为其创造安全无毒的分娩环境。
6.1.5 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
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工作,要想从根源上大程度地提升诊断防治质量和水平,必须做好养殖猪舍的日常消毒和清理工作。在进行猪舍环境清洁过程中,若发现生猪粪便中出现黄色的水样,则需对猪舍的生猪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同时采用乙酸熏蒸方式,对猪舍展开全面的消毒,保证消毒工作彻底性。消毒工作完成滞后,让专业工作人员对生猪和病猪进行治疗和养护,最大限度地维护病猪和生猪的健康。其中要注意定期对猪舍环境卫生实行必要的检测与管理,确保猪舍一直保持干净状态。故而可见,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是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重要诊断防治措施之一,生猪养殖工作人员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重点把控。
6.1.6 做好不同季节生猪的养护工作
通常来说,季节性转变将为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的传播提供媒介。若生长于季节转化状态下的生猪,养殖人员若忽略不同季节下的养护工作,将造成生猪养殖质量受到不利的影响。冬季最重要的就是确保猪舍的温度,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猪舍温度实行定期的检测,经检测后,一旦发现猪舍温度偏低,则需采取合理措施,提高猪舍温度;夏季最为关键的就是生猪卫生问题,需采取措施,优化生猪生长环境。当以上这些方面都得到保障后,势必能够将生猪腹泻病症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所以做好不同时期的诊断维护工作,也就需要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6.1.7 环境管理
这项是预防该病要做的基础工作,尤其是高发期冬春季,应注意猪舍温度变化。保证猪舍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避免忽冷忽热或寒风侵袭。
6.1.8 围产期母猪保健
哺乳期仔猪患病率与母猪有着直接的关系,母猪进行分娩前期,需要做好相应的保健工作,以降低母猪体内毒素,防止病毒带给仔猪。母猪分娩之后,要完善各种保健工作,尽量减少系列炎症的发生。仔猪可以通过猪母体获得一定的母源抗体,也能通过母乳获得药物,如果仔猪出现腹泻的情况,可在母猪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银翘散与替米考星药物,预防控制效果明显。除此以外,要做好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可以使用保健类药物,轮换使用可以预防仔猪腹泻。
6.2 治疗措施
当下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的治疗特效药比较稀有,应该基于具体情况,科学选择药物。采取中医治疗方式,既治标又治本,毒副作用较小。中药药方为:甘草 10g、白头翁60g、黄芩60g、厚朴 30g、苍术40g、秦皮 40g、党参 50g、肉桂40g、山楂30g,持续煎服 3-5天,每天1次。也可使用党参50g、白术 50g、茯苓50g、藿香30g、炙甘草 30g、炮姜30g、煨木香30g,混合研末,加入饲料中喂服。
对患病猪每天进行一次葡萄糖盐水或5%碳酸氢钠的注射,控制剂量为0.2ml/kg,防止生猪出现重复感染或脱水情况。针对患病严重的生猪,可进行每天两次的恩诺沙星或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注射,连续用药3d。在注射期间可配合口服补液盐。补液盐制备方法:氯化钾15g,氯化钠35g,葡萄糖200g,碳酸氢钠25g。保证患病猪的饮水次数,并注意适量。待腹泻症状得到改善之后,可口服微生态制剂,以调节胃肠功能。多西环素、免疫球蛋白和磺胺二甲基嘧啶钠也可以与多种维生素一起添加到饲料中一周。
7 结语
猪流行性腹泻疾病会给生猪生长健康及繁殖造成严重威胁,影响养殖经济效益。如今,在我国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背景下,需提高对猪流行性腹泻疾病防治的重视程度,探索科学、高效的防治措施,获取最佳防治效果,进而推进生猪养殖产业的长远、持续发展,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