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19钟小领

新农民 2022年28期
关键词: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农作物

钟小领

(广东清远市敬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清远 511500)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效的防治对策,可确保农作物安全稳定生长,也可提升农作物抵御病虫草害的综合能力,保证农作物的品质。现阶段,部分地区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病虫草害防治对策,进而为社会提供数量充足且质量达标的农产品。

1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意识不足

部分地区采取小规模及小户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缺乏病虫草害防治意识,在防治过程中多采用应急防治的基本模式,主要防治手段为化学防治,且防治过程中仅完成单一病种及单一虫类的防治[1]。同时,部分地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未综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未统筹安排农作物栽培管理与病虫草害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全新的病虫害防治手段未得到广泛应用。另外,在农作物病虫草害化学防治过程中存在药物类型选择不当、用药剂量不合理、用药方法不当、用药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有害生物产生较为严重的抗药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

1.2 病虫草害危害性持续增强

受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调整、品种抗性差异、气候异常、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危害性持续增强。目前,农作物病虫草害的主要特点为发生频率增加、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种类增加、程度加重等。部分次要病虫草害及新型病虫草害逐步成为主要病虫草害,防治难度显著增加,比如温室大棚栽种的蔬菜中,斑潜蝇、辣椒根腐病、蔬菜根结线虫病、白粉虱等次要病虫害逐渐成为主要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防治难度偏大[3]。

1.3 对病虫草害预防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地区对病虫草害预防重视程度不足,在农作物栽培及日常管理中未采取合理灌溉、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田园清洁等预防性措施,待病虫草害大规模发生并产生严重后果时采取防治措施,整体防治效果不佳。同时,部分农户为及时控制病虫草害,大量施加剧毒农药,导致农作物中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污染农作物种植环境,并可提升病虫的抗药性[4]。

1.4 农药市场管理及施药技术存在问题

部分地区对农药市场管理不够严格,无证经营农药问题突出,假冒伪劣农药充斥农药市场。部分农药经营人员存在误导用药、乱混乱配等问题,严重影响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同时,部分农户对施药技术缺乏了解,施药器械陈旧落后,施药过程中跑冒滴漏等问题突出,雾化效果不佳,雾滴过大,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2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2.1 栽培管理与病虫草害防治有效结合

农作物种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种植过程中须选择优质且高产的品种,并采取适宜的耕作制度,加强栽培管理。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须妥善处理病虫草害防治与优质、高产、低成本间关系,如病虫草害对农作物优质高产产生不利影响,则须依据病虫草害防治措施调整种植方案。另外,农作为病虫草害防治的目的与农作物种植的目标一致,为此,须在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兼顾优质高产,并在农作物栽培中融入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以提升病虫草害防治的实际效果[5]。

2.2 综合运用各种病虫草害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须综合利用高产栽培管理措施,如配方施肥、轮作、田间清洁、水肥管理等,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同时,须在保证高产优质的基础上选用抗病农作物,并采用适宜的栽培方案,以降低病虫草害发生率。另外,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须妥善处理有益生物与化学药剂的关系,积极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将化学防治作为补救措施,以维持农作物所在区域的生态平衡。

2.3 预防为主,提升综合效益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病虫草害,将危害控制在发生初期。同时,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须坚持效益第一的基本原则。开展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分析防治后对产量、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人畜安全的影响,进而确定适宜的防治策略。另外,病虫草害是田间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为此须在田间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实施病虫草害防治,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6]。

3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伴随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日趋多样化,农户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第一,物理措施。物理措施主要包括机械捕捉害虫、性诱剂诱杀、色彩诱杀、灯光诱杀等。第二,农业措施。农户可引入抗病虫品种,并利用非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妥善完成中耕除草及秋冬季深翻晒土,并实施轮作倒茬、田园清洁、套种间作等措施,使农作物种植环境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进而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第三,化学措施。如其他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措施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则须采取化学防治措施[7]。化学防治过程中,须选用生化制剂或微生物农药,也可限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量的化学农药,并选择适宜的时期施用农药。同时,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须重点关注不同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耐药性,依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农药毒性、气候、苗情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农药种类及农药剂型,严格控制药物配制浓度与用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减少用药次数,提高药物综合利用率,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防治效果。

4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对策

4.1 加强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监测预警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各地区须切实提高对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入新技术,配备各类仪器设备。建立病虫草害控制系统及监测预警机制,以提高病虫草害的预防能力。同时,农业、通信、广电等部门须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开展合作,通过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平台预报农作物病虫草害,通报病虫草害发生的相关信息,通过可视化及网络化的病虫草害预报,提高病虫草害防治的整体效果[8]。

4.2 组织开展病虫草害防治综合培训

为提高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效果,须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农户开展综合培训,使其掌握病虫草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合理应用。开展农业技术人员培训过程中,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可定期组织集中专家讲座等活动,聘请病虫草害防治领域专家为其讲解相关知识,重点介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讲解最新的病虫草害防治理念,使其能够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病虫草害防治措施。开展农户培训过程中,政府农业农村部门须采用田间学校、现场讲座、培训班等方式,推广病虫草害防治农民培训工程项目,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指导农户掌握病虫草害防治知识,并能够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应用各种药物,以实现对各类病虫草害的有效预防及处理[9]。

4.3 提升病虫草害防治综合能力

为提升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综合能力,相关部门须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政府部门须积极推广国家公益性植保技术,深入农村地区对农户进行技术服务及技术指导,以提高农户对病虫草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并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应对各类病虫草害。第二,政府部门须引导市、县、乡、村等多种力量参与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建立植保技术服务网络,逐步扩大服务范围,以促进病虫草害防治水平不断提高。第三。积极推广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提升农民的技术应用水平,进而促进防治效果的全面提高。

4.4 强化农药市场管理,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农药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须加强农药市场的综合管理。具体开展农药市场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对强化岗前培训,规范农药经营行为,针对从事农药经营的机构须严格审核评估其经营资格,审核合格后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聘请专家为其讲解农药使用的相关知识,完成培训后须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后颁发上岗证,要求全部农药经营人员持证上岗,并在农户购买农药过程中给予正确指导,以确保农药的合理使用,提升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同时,政府部门须加大农药监督管理力度,严把农药流通的各个关口,清除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及假冒伪劣农药,严格监管国家限用农药,以保障农户的基本利益。另外,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须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新技术,指导农户合理使用各类化学农药,构建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10]。

4.5 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各地区须积极引进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引入新药剂与植保技术,并开展试验、示范及推广。同时,政府部门须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试验示范基地,使基地成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并在基地内组织农户学习先进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使农户感受到综合防治技术的优势,在农业生产中自觉应用相关技术。

5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实例分析

广东省清远市虫源数据分析显示,水稻越冬虫源重点以二化螟、大螟为主。为有效控制虫源发生基数,清远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为保障农业生产质量奠定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5.1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问题分析

清远市部分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防治意识不足。部分地区农作物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相对分散,农户病虫草害防治意识不足,预防措施不到位,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病虫草害抗药性持续增强。第二,病虫草害危害加重。部分县区病虫草害呈现发生频率增加、种类增多、范围扩大、时间延长等趋势,第三,施药技术落后。部分地区农作物未形成规模种植,统防统治未得到广泛应用,多采用电动人工喷雾技术,施药效果有待提高。

5.2 病虫草害防治对策

清远市病虫草害防治对策如下:第一,加强病虫草害监测预警。引入先进仪器设备,建立病虫草害监测物联网,及时准确预报重大病虫草害,并通过新媒体及传统媒体发布病虫草害相关信息,以提高控制效果。第二,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玉米播种前采用绿色杀菌剂及杀虫剂拌种,推广低毒性、低残留新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戊唑醇等,并推广生物药剂,如白僵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同时,积极引入植保无人机、自走喷杆喷雾机等先进设备,以提高防治效果。第三,加强培训指导。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基层农技推广等活动,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培训指导,为农户讲解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以提高其防治能力。

6 结语

农作物病虫草害可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须加强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监测预警,组织开展病虫草害防治综合培训,不断提升病虫草害防治综合能力,强化农药市场管理,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到达良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病虫草害防治效果农作物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措施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水稻标准化生产中病虫草害防治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