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园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11-19陈艳丽王旭朱国鹏张旭阳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海口5701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2期
关键词:园艺设施思政

陈艳丽,王旭,朱国鹏 ,张旭阳(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海口 570100)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国高校纷纷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及解决路径等进行了改革和有效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1-10]。

《设施园艺学》是园艺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介绍设施园艺发展概况、园艺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与装备、覆盖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设施的环境特性及其调控技术、主要设施作物的栽培技术,以及设施园艺新领域的高科技新技术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课程。为了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课程组成员对设施园艺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做了如下创新与探索。

对标新农科 创新课程体系

以新农科为导向,通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优秀思政案例评选、思政教改立项、课程思政大研讨、“党建+课程思政”等多项举措,增强专业教师思政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完善课程的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教学目标改革,在原来的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担当意识;培养专业学生“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爱国爱农情怀和为国兴农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改革,利用翻转课堂,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园艺设施类型及性能(如塑料拱棚、日光温室、现代温室和植物工厂等)展开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在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个人见解,深化学生对设施园艺的认识,启迪新的思路,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中国大学慕课(MOOC)和智慧树、超星等学习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提前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要求学生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期刊、网站等,了解设施园艺学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的实施,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思政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通过全面梳理梳理教学内容,由课程组教师深入研讨后列出所有章节的思政元素及融入点,平均每个章节至少有2~3 处思政融入点,并邀请思政课教师进行指导把关。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设施园艺学的发展、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故事,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课程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其次,在课程相关知识的讲解中,结合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家事迹、设施园艺生产实践中的重大突破等,自然融入相关思政要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设施园艺学与国家园艺产品安全、高效生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农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再次,结合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和特点,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思政典型元素挖掘及融入点分析

通过前期梳理和反复研讨,确定了每章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以化盐于水、春风化雨的方式自然融入到课程学习中。

“绪论”章节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点

中国设施栽培技术发展历史悠久,但是现代设施园艺起步很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党的领导下,经过70 多年的发展,已经是全球设施园艺大国,设施园艺的面积和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中国设施农业为农业总产值贡献了1/4,并成为世界蔬菜第一出口大国,从根本上扭转了蔬菜供需长期短缺,基本克服了中国冬夏两大淡季缺菜的问题,使中国人民的菜篮子从“有什么,吃什么”变成“吃什么,有什么”。设施园艺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园艺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也满足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的需求,有效提高了中国人民生活的安全健康和幸福感,而且,中国的设施园艺产业以节能、环保为特色,为世界设施园艺的可持续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通过对中国设施栽培的悠久历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同学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设施园艺产业将会更加繁荣,人民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热带园艺产业是海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设施园艺业是海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海南大学多名教师如张银东、杨小锋、王联春等扎根农村一线,都是通过带动农民发展设施园艺产业实现当地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其中王联春老师2015 年 7 月被安排到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6 年如一日地坚持科技扶贫,建造了 20 亩(1.33 hm2)兰花大棚,将设施花卉产业打造成了资产超过800 万元的特色产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造血式”扶贫,为我省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介绍设施园艺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主要作用,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我党在扶贫攻坚、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上真抓实干的伟大决心和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扶贫成就,同时通过对驻村老师扶贫事迹的介绍,培养同学们知农爱农、为农兴农的意识和责任感。

“园艺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与性能”章节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点

日光温室是中国特有的园艺设施,结合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自主设计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农业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根据设施的结构研发出配套的栽培技术,形成了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基本不加温,而成功实现了中国北方地区冬春反季节园艺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使中国温室园艺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一跃成为国际领先水平。通过介绍中国日光温室产业的发展,鼓励同学们增强专业自信,坚持原创性的科技创新,使同学们意识到科技创新必须立足中国的农业实际,符合中国国情,农业创新要适合中国气候特点和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要以解决中国农业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不可盲目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和装备,要坚定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在学习日光温室的合理结构参数和温光等性能时,介绍了中国设施园艺上的第一位院士—李天来教授,他曾参与研制出中国第一代节能日光温室及其果菜配套生产技术体系,开创了北纬40.5°地区冬季不加温生产果菜的局面,创建了节能日光温室设计理论与方法,率先在北方寒区研制出系列节能日光温室及其冬季不加温果菜生产模式,奠定了中国北方寒区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的理论和技术基础。通过简单介绍李院士的学习成长经历,激励同学们以院士为榜样,学习其“厚德博爱,勤学笃行;团结奉献,传承开拓”的精神,努力学习,制定远大目标,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将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塑料大棚、中小拱棚是中国园艺设施占比最大的设施,在海南热带地区,园艺设施要求在满足遮阳、防虫、防雨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抗台风的性能。海南大学园艺学院的设施园艺工程团队教师们14 年来、全心致力于适宜热带地区的园艺设施类型的设计和推广,其中刘建老师研发的抗台风型简易塑料温室和适合海南光热条件的光伏板温室,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全省设计和推广各类适合海南气候的温室 6000 多亩(400.2 hm2),占到了海南省中高档设施总面积的一半。多年来海南大学园艺学院设施专业第一届毕业生黄祖旬、张星等毕业后扎根海南,自主创业成立了温室公司,服务热区设施农业建设,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多年来海南大学园艺学院师生对海南自贸港设施园艺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通过介绍专业师生对海南设施农业的贡献,使同学们对“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园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可以身边人为榜样,扎实学习,为将来服务三农奠定专业基础。

“覆盖材料的类型和性能”章节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设施农业追求高产高效,更要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热带特色和绿色生态是海南农业的两张“王牌”,但目前中国设施园艺发展中废弃的塑料薄膜、地膜等对环境造成了白色污染,尤其是地膜在土壤中滞留,对土壤结构破坏很大,土壤理化性质下降很快,那么研发和推广可降解地膜,对于减少环境压力,促进设施园艺产业绿色生态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海南大学园艺学院的朱国鹏教授和杨小锋研究员近几年致力于可降解型地膜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在海南省瓜菜主产区推广全生物型可降解地膜过万亩,在辣椒、青瓜、茄子、豆角等海南冬季瓜菜作物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虽然采购地膜的价格增加了,但是不用处理残膜,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生产成本降低了100 元/667 m2。通过海南大学园艺学院老师服务产业的案例介绍,使同学们深刻体会设施园艺发展必须践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学习老师们立足产业实际需要、服务三农的精神,增强同学们的使命担当。

“设施环境调控”章节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点

设施园艺的光、温、湿、气、土五个环境因子是同时存在的,在实际生产中各因子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同等重要、互相不可替代,当某一个因子发生变化时,其他因子也会受到影响随之变化。由设施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引申到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各国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促进了同学们对设施环境因子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理解。

园艺设施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设施栽培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对环境压力较大;目前国内设施土壤连作障碍较为严重,设施园艺产业也积极响应农业部号召,减施化肥和农药,联合科技攻关促进设施园艺健康绿色发展。中国2021年新晋院士喻景权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016 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制约中国设施蔬菜持续发展的连作障碍问题,创建了“除障因、增抗性、减盐渍”三位一体连作障碍防控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从传统的“大药大肥”向环境友好型消除的重大技术变革。通过对喻院士在中国设施蔬菜产业上贡献的介绍,引导同学们学习喻院士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爱农”的家国情怀。

2015 年海南省科技厅设立了“海南耕地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在海南选择 7个片区上万亩核心示范农田开展耕地修复改良,其中包括设施园艺土壤修复改良子课题,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朱国鹏、林师森、陈艳丽等均是海南省省级科技特派员和省“三区”科技人才,参与了省科技厅的土壤改良专项,主要研究设施土壤改良新技术,研究、集成和推广了以下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土壤管理、减肥减药、轮作和间套作等,并把集成的技术在澄迈、琼中等市县进行了示范推广,当地的设施瓜菜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良、瓜菜产量提升、产业提质增效显著。通过对以上教师科研案例的介绍使同学们认识到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设施园艺要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进行环境无害化生产。

“无土栽培与设施园艺新领域”章节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点

中国无土栽培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改革开放后,在引进国外先进无土栽培设备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实际,自行研发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鲁 SC 无土栽培法,浮板毛管水培法,有机基质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等,大大降低了无土栽培的投资成本、环保实用,并把无土栽培的应用范围扩大到非耕地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土栽培生产技术体系。各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非耕地(沙漠滩涂、盐碱、礁岛等)进行无土栽培,把听上去高大上的无土栽培技术进行国产化改良优化,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实用的无土栽培装置,获得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降低成本、简化操作,极大的扩大了农业生产空间、改善了生态环境,无土栽培技术推广地区实现了全国各省全覆盖,为中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同学们通过学习无土栽培的发展情况,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在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无土栽培的广阔前景和开发潜力充满信心,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信心和专业兴趣,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海南无土栽培以1999 年吴明珠院士“哈密瓜南移无土生产技术”为起步,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通过介绍中国吴明珠院士的“甜蜜事业”及为海南无土栽培发展做出的贡献,使同学们学习吴院士坚定理想信念、献身科研、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全心全意为“吃瓜群众”服务的精神。

实践课程部分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点

设施园艺学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在实验实习操作前先拟定了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采用“传、帮、带”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传授基本理论技能、讲解实验实习规则;小组同伴间互相帮助、互相评价;教辅协助答疑和监督管理。此外,任课教师还通过上课前的“课首语”,下课前的“小补充”,授课中的“闲言碎语”等,注重将科学精神、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品德修养等育人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实操过程中体会专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实践课程结束前,任课教师还举办了“园艺设施系统设计评比”,通过仪式中的暖身活动、思维导图设计、报告展示、总结反思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教师的尊重,使学生感受发扬无私奉献、坚韧不拔、乐观向上、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等精神品格的重要意义。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

通过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师生服务三农意愿增强、参与乡村振兴得到社会认可,海南从事设施园艺产业的高级管理人才约50%为本专业培养,对热区乡村振兴做出重要贡献。学院40 余名专任教师中,16 名是海南省“三区”科技人才,13 名是海南省科技特派员,主要服务于昌江、临高、琼中等县市的村镇,师生参与乡村振兴的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社会反响很好。本课程的实验课程也被认定为校级一流课程。

总结

课程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持续不断通过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增强专业教师思政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要不断丰富、完善、更新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将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园艺设施思政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奇葩
思政课“需求侧”
园艺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盆花新品种(二)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