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对策
2022-11-19杨雨林
杨雨林
(云南省玉溪市林业和草原科技推广站, 云南 玉溪 653100)
引言
在自然保护地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单位部门需要根据自然保护法律,对法律当中提及的野生动物(其中包括珍贵的、濒危的水生与陆生野生动物、具有对应生态或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法律保护。所以,将法律制度要求作为依托,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面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手段欠缺等工作挑战,相关部门需要就此进行管理制度与工作的完善。
1.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义
1.1 有利于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物种
随着人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原本的森林生态环境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许多濒危的野生动物物种因缺少适宜的生存环境,导致面临种族灭绝的问题屡屡出现,该现象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中的多物种共存的发展理念。对此,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通过开展野生动物的现场保护工作,对当地的濒危野生动物物种进行实地保护,缓解了物种灭绝的问题。例如,在汶上县的珍稀野生动物救助工作中,当地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从多个方面制定野生动物物种的保护工作,帮助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工作成果。一方面,政府根据地区的野生动物的发展情况,对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的地点、环境以及人为等客观因素进行全面思考,制定出以《野生动物救助工作流程》《野生动物救助应急方案》为主的工作制度。在工作制度的指导下,工作人员定期以轮班的方式对林区内的野生动物进行安全管理,对具有伤情的野生动物进行避险安全救助,减少了地区野生动物的死亡率。另一方面,当地环保部门通过开展“爱鸟周、生物宣传”等工作,为当地居民讲解救助野生动物的措施以及意图,在这样一种工作背景下,当地居民能够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科普以及宣传工作当中,并且对当地长耳鸮、雀鹰等濒危的野生鸟类动物进行救助,在取得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果的同时,使社会群众之间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辐射行为。
1.2 有利于为防疫工作提供动力支持
从工作目标的角度来看,地区防疫工作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原因在于,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作为依托,能减少地区居民对野生动物的非法捕捉、贩运以及交易等行为,帮助群众脱离“野味滋补”这一错误观念。在该工作背景下,由野生动物导致的疫病事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当地群众因捕食野生动物而出现传染性疾病问题。例如,在绛县的林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当地林业局通过组织保护站、调查工作队等工作人员,对地区的集贸市场进行野生动物的禁捕禁食工作检查,结合反面案例,帮助群众了解胡乱食用野生动物容易引发的病害隐患。在宣传工作的作用下,当地群众与保护局将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减少了当地居民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使林区野生动物的数量得到维护。因此,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作为地区发展的核心工作,有利于在维持生物生态平衡的同时,减少因捕杀野生动物而造成的疫病问题。
1.3 有利于维持物种关系的平衡性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生态系统当中的生物都有其对应的存在价值,不同生物价值的相互作用,维持着物种关系的平衡性。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当地管理部门对濒危以及珍稀的野生动物进行强有力的保护,使目标物种的数量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处于平衡的状态,借此还原出完整且健康的生物生态系统。例如,在莆田市涵江区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中,部门将水獭以及小爪水獭等物种作为水生野生动物的重点保护对象,避免了当地出现猎捕水獭的现象,使当地水生动物、植物以及水体环境处于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区自然资源局组织部门人员重点调查野生动物案件,将非法捕捉的“中国鲎”进行放生,保障了地区生物的多样性,取得了显著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就。
2.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面对的挑战
2.1 野生动物捕杀现象频发
从野生动物的保护资料中可以看出,不法的野生动物商贩是导致野生动物生存困难的始作俑者,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商贩通过非法的途径购买与交易野生动物,导致人们产生“野生动物价值高、捕杀野生动物具有丰厚的经济利益”等错误的观念。在野生动物捕杀问题的影响下,地区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始终无法得到全面完善,使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在某区县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经过反复的数据调查与对比,当地自然生态局了解到林区内的黑头角雉、褐马鸡等野生鸟类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对此,生态部门对当地的贸易市场进行了深入的民生访谈与调查工作,调查研究得出,近期以来,当地的野生鸟类捕杀现象泛滥,部分商贩通过掀起售卖野生鸟类的风潮,使野生鸟类的价格达到每斤百元之高,所以,在贩卖野生鸟类的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许多当地居民无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的要求,肆意捕捉地区的野生鸟类。从该案例当中可以得出,尽管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已经在工作中得到落实,但由于管理工作缺少有力的工作力度,导致地区野生动物的捕杀现象十分严重,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改善造成阻碍。
2.2 缺少实地管理的技术手段
在一些大规模的地区,林区内的野生动物数量与种类丰富,但管理部门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量也会随之提高。在此基础上,由于部门实施的实地管理工作缺少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持,导致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偷猎与盗猎等现象时常发生。以某地区开展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为例,根据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要求,部门分别开展划分自然保护区、监管野生动物生长环境、分析动物生长环境状态、部署文件等管理工作,从工作地开展记录来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的监管、指令执行与调查处理均以人工操作为主,管理工作的手段较为单一。而由于部门内工作人员无法做到全天对林区内的野生动物进行看护与保护,导致仍然有不法人员越过林区警戒范围,进入林区捕猎野生动物。从该案例当中可以分析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手段匮乏,是影响保护工作实施效果的重要原因,相关部门应当对此作出调整。
2.3 自然条件影响生物生存
随着野生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大多数动物会选择迁移或者更换生存区域,以达到维持生存的目的。然而,在此过程中,人为因素以及自然条件都会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变化造成影响,使野生动物对生存地缺乏适应性,从而影响生态保护工作的实施效果。其中包括:社会工业规模的扩大,导致适合野生动物的林区生态环境缩小;气候气温的变化,影响野生动物的正常生存;环境的更替导致野生动物的食物获取难度增加,导致野生动物出现数量锐减的现象……因此,自然条件是影响林区野生动物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决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实施质量的关键因素。
3.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工作要点
3.1 坚持工作过程的法律性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以法律作为工作实施与规划的依托,因此,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地区管理部门需要更加重视工作过程的法律性,将“以法律为中心构建野生动物保护的细节内容”作为工作开展的中心,从而保障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实施得更加合理且规范。在此基础上,针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各项环节,单位部门需以法律的条文内容作为参照,明确各部门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的法律责任,确保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强制性与必要性。
3.2 坚持工作措施的适应性
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是决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从野生动物保护技术的实施效果来看,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生物多样性特征、生物生态环境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野生动物保护技术在不同的地区的实施效果必然有所差异。针对这样一种现象,单位部门需要明确各种野生动物保护技术与措施对应的优势,选择能够与工作理念相吻合的保护措施及手段。这样一来,野生动物保护技术的应用成果才能够为部门工作理念的创新提供实践依据,部门的工作理念也能够为工作技术的选择提供正确的理论参考。
4.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策略
4.1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拓展工作手段
在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科学技术已涉及各个研究领域,其中,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也能够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各个工作阶段得到调整。一方面,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生态局等部门需要对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种群分布情况等信息资料进行调查,为了得到完整且精确地调查数据,部门通常需要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收集野生动物的生存信息,保障调查数据真实性的同时,为后续工作环节的实施提供信息指导。在此工作环节中,信息技术、无线传感技术与遥控监测技术能够应用到实地考察工作中,如:在东旺镇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部门借助无线遥控监测技术,对林区内的候鸟迁徙情况进行高频率的视察,利用传感装置,对林区内的珍稀保护动物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借此完成对野生动物的日常保护以及疫病监测。另一方面,为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食用植物与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质量评价与研究,宝兴县林业局利用多功能的数据侦测系统,通过收集由无人机设备采集的生态环境图样,分析地区内可供野生动物觅食的食用植物监测样地,以便于后续对野生动物的觅食、迁移等进行人工干预,提高野生动物的存活率。除此之外,拉曼光谱仪、野生动物跟踪系统等设备与技术均能够应用到不同领域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因此,各单位部门需要根据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利的科学技术来拓展动物保护手段。
4.2 结合专业理论,构建野生动物保护方针
为了保障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常态化开展,许多管理部门将野生动物的繁殖培育、疾病防治、检疫等工作内容融入保护工作的范畴当中,为野生动物的调查与经营管理提供了新的工作保障。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未来建设中,工作人员需要将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构建出全新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方针。以灌子洞国家湿地公园的野生鸟类保护工作为例,当地的野生鸟类物种数量较多,其中包括27种国家级的重点保护鸟类,针对当地的野生鸟类保护工作现状,管理部门结合鸟类动物保护的专业理论,对工作的方针作出以下调整:首先,为了维持当地鸟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循环,单位部门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公约》的理论内容,对公园内的濒危鸟类物种进行统计,为不同鸟类的保护工作提供前提依据。其次,针对自然保护地的白头鹤、丹顶鹤以及白枕鹤等鸟类动物,单位部门结合畜牧学的学科知识,为鸟类打造适宜的觅食环境。除此之外,为了完善鸟类的繁殖保护工作,单位部门结合生物学的专业知识要求,开展以帮助野生鸟类进行繁殖的“筑巢活动”,建立起适合鸟类筑巢的森林区域。从案例当中可以看出,结合生物学以及畜牧学等综合学科的专业知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进行全面规划,有利于优化动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效能。
4.3 打造野生动物的专项救助工作
从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资料来看,大多数地区的野生动物伤亡率普遍较高,针对此问题,单位部门需要从野生动物的救助工作做起,落实野生动物的救助与保护工作。例如,在肃州林业局的自然地动物保护工作中,林业局对保护动物的救助工作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专项调整。首先,为了减少野生动物因缺少食物而造成的死亡率,林业局部门通过在当地钻洞湖、花城湖等水库区域设置投食点,投食点共计六处,均处于野生动物分布密集的区域,部门通过定期投放小麦、玉米等食物,使当地鸟类在冬季缺少食物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收到了显著的野生动物救助效果。其次,为了应对野生动物的非人为损伤问题,部门通过设置群众举报、部门内监测工作等途径,对自然地区域内受伤的野生动物进行及时救治,减少野生动物的伤亡率。从中可以看出,将野生动物的专项救助工作作为首要工作任务,能够有效地降低野生动物在生存中的伤亡率,借此来达到良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效果。
4.4 将植树造林工作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结合
从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角度来看,生存环境是对野生动物生长影响较大的因素,所以,在实施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中,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解决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少的问题。例如,在武平县的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中,林业局将植树造林的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当地居民指导发展新的林业产业,借此来开发出更多新的林区自然地空间。通过该政策的落实,地区的林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为当地领角鸮、羚羊以及穿山甲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生存空间,也为打造地区的产业提供了新的环境条件。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作用下,自然界中的濒危野生动物以及珍贵野生动物的安全能够得到新的保障,为自然保护工作的实施增加新的动力。就当前林业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现状来看,单位部门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工作手段以及监管措施均具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为了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继续践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单位部门应当了解自身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应用有关的技术与方针填补工作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