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2-11-19孙莉全屈建刚
孙莉全 屈建刚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 陕西 宝鸡 721000)
我国幅员辽阔,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林木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对林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当中林业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在林业造林树种当中,马尾松以其优于其他树种的先天条件,成为当前林业经济项目发展进程当中的主推对象。马尾松作为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在分布面积上非常广泛。同时对马尾松适应能力进行分析,马尾松有着很强的适生性,广泛种植于我国很多地区,而且大都生长良好。另外,对马尾松经济价值进行分析,马尾松作为一种重要的用材树种其经济价值非常高。所以在林业发展进程当中,选择马尾松这种良好的经济型树种进行种植便显得越发重要起来。然而大面积地采用单一的马尾松树种进行造林,很容易引发一些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如猝倒病、叶枯病、赤枯病、松瘤病、马尾松毛虫等,这些病虫害问题对马尾松的健康生长构成巨大威胁,还严重阻碍到马尾松造林发展步伐。所以本文主要针对马尾松常见病虫害予以分析探讨,针对马尾松病虫害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希望在保证马尾松健康生长的同时,提升马尾松种植的质量和产量,推动马尾松造林事业持续稳步发展。
1.松苗猝倒病
松苗猝倒病作为马尾松一种常见的病害类型,对马尾松苗造成的危害非常巨大。经相应的调查发现,该病主要是由于多种镰刀菌和丝核菌感染所致,松苗感染该病出现症状时,症状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
1.1 芽腐烂
种子播种出土萌发前,倘若土壤比较潮湿发生板结或幼苗被病菌感染,常引发种苗腐烂,导致缺苗断垄。
1.2 幼苗猝倒
出土之后的幼苗在尚未木质化之前,遭遇阴雨天气,病菌经幼苗根茎部位造成侵染,并出现一些褐色斑点,随着斑点的不断扩大形成病斑,发生水渍化后,根茎发生腐烂与缢缩,苗木随即发生倒伏。也或由于干旱因素影响,地表温度较高,烫伤苗木根茎,发生缢缩倒伏。
1.3 茎叶腐烂
出土之后的幼苗,由于受到连绵阴雨因素影响、苗床修筑较低、栽植的植密度过大以及覆盖物揭开时间较晚,苗木感染病菌之后,叶片发生枯萎腐烂,并有蛛网状的灰白色菌丝体分布于枯死的中国茎。
1.4 苗木立枯
苗茎发生木质化之后,病菌通过苗木根部造成感染,导致苗木根部发生腐烂,上部茎秆枯死,或因为土壤水分不足,生理性干旱因素影响导致苗木茎秆发生枯死,但苗木直立不倒。环境湿度较大时发病几率更高,另外,光照条件不良、持续连作、选择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的地块进行栽植、土壤为全面消毒、整地质量较差、堆肥没有经过充分腐熟等多种原因都会增加该病发生几率。
为了避免松苗猝倒病造成的严重危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首先选择平坦地势、具有较好排水条件、肥沃疏松的地块实施育苗工作,不可选择土壤粘重的地块以及前茬种植蔬菜、马铃薯、棉花等地块进行育苗,整地工作应于晴朗天气条件下进行,精细制作苗床,同时苗床上用厚度为2cm的黄心土进行垫于苗床上之后播种,而且播种前将药土均匀的撒于苗床或者撒到播种沟中。药土配置过程当中可运用以下农药进行配置:如每亩应用1.5kg敌克松或3kg苏农 6401等,把农药和40倍的干燥细土混合在一起均匀地进行撒施,还可每亩应用20kg硫酸亚铁进行撒施。另外,做到适期播种,避开低温期。病害发生初期运用药剂进行防治,将病苗拔出集中化处理,之后运用10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喷施是的防治,也可运用1000倍液25%的百菌灵喷湿防治,间隔7天喷施1次,持续应用3次便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松苗叶枯病
病害主要从幼苗下部针叶向上扩展,首先在病害部位发生黄褐色的斑点,之后斑点逐渐扩大,形成段斑,苗木逐段枯死,颜色变黑,并有一些小黑点纵向排列在病斑上,叶片虽然干枯,但不发生脱落。针叶发病后,幼苗随即发生死亡。针叶病斑一般长约1cm,潮湿条件下,有许多黑色霉点沿气孔线纵向排列于病斑上,便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
松苗叶枯病病原主要为半知菌亚门的赤松隔尾孢霉菌,病菌通过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倘若病叶埋入土内,随着埋藏深度的不断加大,病菌存活率也会出现明显下降。第二年步入夏季之后,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便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在风力条件下造成传播,危害松苗针叶。两年生的苗木病叶进入5月份之后已产生分生孢子,成为病害重要的传染源。当年生的播种苗于7月份开始发病,9月份进入病害高发期,10月下半旬病害逐步停止。该病的发生和环境条件有着紧密的关联性,高温高湿条件会加重病害发生,而且苗圃地耕作较浅,苗木缺乏发达根系,土壤水肥保持能力弱,苗木生长不良,没有彻底地进行土壤消毒,管理不善,病害发生更为严重。
为了有效控制该病带来的危害,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一是,苗圃地应当首选、肥力条件较好、疏松、排灌方便无叶枯病发生的地块,并认真坚持轮作,冬季深耕土壤,清除病苗。二是,对于苗木生长过密的,需要将弱苗及时去除,避免成为发病中心,保证幼苗健康生长。三是,运用1:1:100-200(硫酸铜:生石灰:水) 的波尔多液在8月份进行喷施,间隔7天喷施1次,持续应用3次便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病害高发期运用800倍液50%的退菌特进行喷施防治,间隔7天喷湿1次,持续应用3次,效果显著。
3.马尾松赤枯病
有的地区发病较重,对马尾松的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影响,枯斑盘多毛孢是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原,对于马尾松当年生新叶以及一些老叶造成危害,遭受病害侵害的叶片呈现淡黄色或者褐黄色的段斑,之后转变为棕红色或者暗灰色,病害部位呈现椭圆形或者圆形,黑色小点上包裹白膜,这便是病原产生的分生孢子盘。室温条件下对新发病的病叶保湿3日,可发现卷须状或者丝状的黑褐色分生包子角,遭受病害侵染的林分枯红状,如同火烧,病害较为严重的,造成的损失也相对较大。病菌主要通过分生孢子以及菌丝体在遭受病害的叶片上越冬,第二年当气温保持与16℃以上时,散发出分身孢子,尤其是6~7月份分生孢子捕捉量最大,8月份相对次之,进入11月份之后气温下降,分生孢子不在散发。通常降雨天气或者雨后分生孢子捕捉量较大,晴朗天气条件下相对较少。通过观察了解到,该病通常在5月份左右开始发病,当气温达到20℃水平时进入发病高峰期,同时平均湿度水平处于85%~86%时发病更为严重,即7月份左右。之后发病率不断下降,当11月份气温下降到12℃以下时,病害趋于停止。由此不难看出气温对该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是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病害感染马尾松新叶之后7日左右,便会有子实体产生,在遭遇降雨天气条件下,又有大量的分生孢子盘产生,此时又会引发多次重复性的传染,加重病害。
防治该病过程当中,通过不断实践认为按照8:2的比例均匀混合621硫烟剂与硫磺细粉进行防治效果较好,而且741烟剂在防治该病过程当中也也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退菌特重烟剂以及5%的可湿性退菌特粉等在防治该病方面,也都有着一定的防治作用。一般于6月份左右运用烟剂进行防治,每公顷按照12~16kg控制用量,每年应用一次,对于一些同时存在落叶病、赤落叶病以及赤枯病的林分,应当在6月份以及8月份各释放一次烟剂进行防治,合理控制用药量。
4.松瘤病
又称之为松栎锈病,该病是由栎柱锈菌感染所导致,病菌属于长循环型的转主寄生菌,病菌性孢子和锈孢子在很多种松树上都能产生,不仅对马尾松造成很大危害,而且也对黑松、油松、黄山松、华山松等很多品种造成危害,遭受危害的树木枝干部位形成圆形的物流,直径在6~59cm,表面部位有很多龟裂纹分布,心材当中存满松脂,每年4~5月份有很多黄色的包装凸起分布于瘤的表面,之后发生破裂,并有很多锈孢子散发出来,颜色呈现黄色粉末状,栗属与栎属多种树木都是该病的轮换寄主。
松瘤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4.1 加强林木抚育工作
春季将树枝上的病瘤剪除,并将发病较重的病株及时清除,可以大幅减少锈孢子器,避免引发病害扩散蔓延,发病较高的区域不可以营建松栎混交林,同时将1km以内的栎类转主寄主有效清除。
4.2 提高成林管理水平
保证林分疏密度适宜,科学合理地进行修枝、疏伐,保持林间良好的通风透光性,确保松林健康生长。
4.3 运用1%的波尔多液喷施防治
也可运用500倍液65%的代森锌喷施防治,还可应用300倍液65%的可湿性福美铁喷施防治,间隔7天喷施1次,持续应用3次便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5.马尾松毛虫
马尾松毛虫又称松毛虫、毛辣虫,在国内多数地区都有发生,马尾松毛虫体长长度在23~34mm,颜色呈灰白色或者灰褐色,前翅部位上分布波状横纹,并有8~9个黑斑分布于近外缘部位,另有一个白点分布于翅中位置,虫卵呈粉红色的圆形。幼虫颜色有红黄色和黑白色两种,有二丛深蓝色的毒毛分布于胸部背面,腹部1-6 节,片状的蓝黑色毛分布于背面,并有白色长毛分布于体侧。蛹呈现椭圆形,颜色有的为栗褐色有的为暗褐色,黄绒毛分布于节间,茧表现为灰白色,之后转变成污褐色,并有黑色的短毒毛散生。
松毛虫发生代数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份发生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有的地区每年发生2代,而如有的地区每年发生3代,还有的一年发生4代。松毛虫主要以幼虫潜藏在松树树皮裂缝和针叶丛中进行越冬,并且潜藏在石缝以及树下杂草当中越冬。4月下旬越冬幼虫逐渐成熟,第一代幼虫发生比较整齐,松毛虫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且具有很大的产卵量,松毛虫的卵主要在马尾松松针上成块产出,初龄的幼虫在遭受惊吓之后,还具有吐丝下垂的特性。
防治方法:第一,加强封山育林,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采取相应的选育措施,首选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树种,并有效完善生物群落,扩大天敌数量,增加马尾松林木的保护性能,有效降低虫害带来的危害。同时加强封山育林,还能控制和减少人畜给森林植被造成的破坏性,促进林区灌木、杂草等伴生树种健康生长,促使林分逐变演变为复层林和针阔混交林,进而营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繁殖的环境,减少松毛虫害虫数量。第二,科学营造混交林,合理控制栽植密度,做好整枝工作,确保马尾松林郁闭度适宜,创造有利于天敌生长的环境条件,扩大害虫天敌数量。森林当中有很多林木害虫捕食性和寄生性的昆虫,益鸟以及微生物等,这些能够控制和减少害虫的发生与繁殖,所以必须要加强有益生物的保护。第三,将生物防治措施有效落到实处,合理释放白僵菌。当前在林业食叶害虫防治方面,白僵菌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农药,释放白僵菌能够对防治对象虫口密度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防治时间较长。在林间确保菌粉均匀分布,并保证害虫与之接触进入害虫体内,引发害虫死亡。一般可于越冬代11月中上旬,或者第二年2~4月份释放白僵菌,幼虫越冬之前合理释放白僵菌效果更好,一般早上露水较多、温度较高时,害虫幼虫更为活跃,此时进行防治作用更加明显。第四,喷洒苏云金杆菌。对于3~4龄幼虫可应用每毫升含0.5~1亿孢子的苏云金杆菌进行喷洒,一般5日之后,能够达到90%以上的死亡率。第五,对食虫昆虫加强保护,在加强封山育林,改造林分结构的基础上,创造有利于天敌昆虫繁殖生长的条件,提高天敌繁殖率,减少虫害带来的危害。药剂防治过程中,应当与天敌活动较少时进行防治,以免伤害到天敌。对食虫鸟类加强保护,改善林间环境条件,通过人工手段招引益鸟,有效减少害虫数量。第六,将化学防治措施科学协调好,选择幼虫刚越冬时以及越冬之后开始活动时运用药剂进行喷洒,主要的药剂包括2000倍液50%的马拉松乳油或者2000倍液50%的杀螟松乳剂,还可选用1500倍液50%敌敌畏乳剂,这些药剂都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缺少水源的地区还可运用敌百虫粉剂进行喷洒,还可选用敌敌畏插管烟剂以及硝酸铵烟剂薰杀。
6.结语
在栽植马尾松过程当中,为了确保马尾松林木健康生长,必须要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创造有利于马尾松林木生长的良好条件,同时针对马尾松各种病虫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确保生物、物理以及化学防治技术措施的合理运用,进而有效控制和减少病虫害对马尾松带来的危害,才能确保马尾松的健康生长,为马尾松造林绿化事业持续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