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农业经济技术及推广发展

2022-11-19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8期
关键词:机械化农机玉米

申 幸

(成都经开外贸基地运营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100)

现阶段绿色农业成为引领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理念,在保障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维护农业经济发展、促进资源集约化利用、培育农业种植品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仍面临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健全服务体系等问题,研究上述问题的改进方案对于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助力绿色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现实意义。

1.健全绿色农业经济技术体系

1.1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

以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为例,现阶段玉米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21年全国玉米总产量突破5451亿斤,同比增长4.6%,并运用良种良法配套工艺培育出以泛玉298、东单1775、农大372、郧单21为代表的玉米新品种,有效发挥玉米增产作用。在优选良种的基础上,应用玉米绿色高效栽培工艺主要涉及以下技术要点:

1.1.1 播前准备

从选定玉米品种中筛选出籽粒饱满、无虫眼的新种,选择早8:00~10:00、下午4:00~6:00进行2次晒种、连晒2d,提高种子发芽率;取15%福克酮悬浮种衣剂按1:40比例对种子进行包衣,取出种子晾干后,取50%多菌灵兑水后拌种50kg,预防玉米病虫害的发生;选取向阳、平坦地块进行种子的种植,在每年12月进行1次深耕冻垡,次年4月前进行春耕,借助有效整地措施保障玉米产量与品质。

1.1.2 播种方式

基于绿色农业理念选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预先做好苗床整平处理,选用腐熟基质土,将苗盘浇足、浇透,在幼苗长出4~5片叶时通风炼苗,48h以后移栽,增加营养物质积累、实现一次全苗。在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时,引入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要求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分宽行、窄行进行划垄,例如当种植区域宽度为130cm时,可依照宽行70cm、窄行35cm、垄沟25cm的规格进行玉米的交替种植。依照上述划垄方式便于将机械化设备引入田间,为玉米播种、翻耕及后期水肥管理提供机械化辅助工具,提高玉米种植效率,并且还有助于减轻肥力损耗问题。在播种方式的选取上,推荐选用“一点三子”方法加强对种植密度的科学把控,保证在玉米种植与后续生长环节创设良好通风、光照条件,减少玉米倒伏现象的发生。同时,还需根据种植区域海拔高度、地势地形进行种植密度、种植行距的合理设计,例如选取海拔高度在2.0~2.5 km的区域进行玉米种植时,宜将每亩播种密度控制在5000株左右,并依照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14.8cm的规格进行玉米的交替种植。

1.1.3 施肥管理

以绿色农业经济为导向,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玉米施肥管理,例如建立玉米施肥智能决策系统,收集整合玉米种植过程中获取土壤养分的数据资料,采用MapReduce处理工具进行土壤养分数据的分析处理,生成玉米不同生长周期所需的养分数据,并配合数据挖掘算法建立土壤肥力对于玉米生长状态影响机制的模拟试验,整合模拟分析结果进行算法比较,判断精准施肥后土壤中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等养分数据的变化趋势,最终围绕墒情监测、产量评估、肥力等级划分、精准施肥量控制等方面,辅助施肥管理环节实现智能决策,生成精准的施肥数据后,每667㎡施农家肥3~4m³、过磷酸钙40~50kg、硫酸钾15~20kg,应将基肥一次性施入,并且将肥料均匀撒至土壤中,确保玉米可以充分吸收。

1.1.4 灌溉管理

基于绿色农业发展理念进行灌溉技术优化,可引入物联网技术建立玉米节水灌溉管理机制,例如采用玉米调控灌溉技术,根据玉米不同发育期进行灌溉用水量的精确控制,还可引入覆膜技术对降雨、田间蒸发水汽进行充分利用,实现高效控水与节水目标;再如引入3S技术建立精细化灌溉管理模式,利用土壤温湿度传感装置对玉米生长阶段及水分需求量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实际灌溉需求进行灌溉用水量的调节,更好地优化水资源调度,提升农业灌溉的自动化水平。

1.2 绿色农业机械生产

1.2.1 粮食生产机械化

虽然当前我国正持续加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但仍难以有效驱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发展。对此需聚焦农业生产领域的产前、产中与产后环节精准定位粮食生产的机械化需求,以“宜机化改造”为着力点推动良种、良法、良田、良制与良机的有效融合,加快实现土地升级与粮食增产目标;引入高效植保机械,如利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进行小麦自动化喷药,有效提升农业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开展产地烘干机械化作业,每500亩粮田配置1台烘干机,解决阴雨天气粮食晾晒难题;实行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引入秸秆捡拾打捆机等设备实现收割、打捆、储藏与粉碎的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在收获节能环保价值的同时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

1.2.2 农机技术配套

为进一步强化农机技术配套体系建设,反哺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技术水平提升,还需针对现有体制机制进行协同创新,规范土地集中流转与连片规模化经营模式,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实现农业种植领域的提质增效目标,并依托农机设备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整治水平的提升,使农田实现“小变大”“陡变平”“宜机化”改造目标,以此改善农业种植环节的通行及作业条件,从而依托机械化配套体系的完善为粮食生产与增收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1.3 绿色农业产业园区

1.3.1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近年来国内多个省市区域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导向,积极培育多种形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含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基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理念推动原有主体分散化经营模式转型,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村委会+合作社”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面向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建设等项目推进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一体化建设,并且在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下培育出土地入股、托管服务、专业经营等多元合作社类型,收获良好的社会化服务效益,促使当地粮食产销量与利润较以往均大幅提升。以某市为例,2020年该区域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338家,家庭农场总数为6150家,其中有73家合作社入选省内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标志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逐步发展壮大。

1.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考虑到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为机械化作业,引入机械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农作物种植、收获、物流运输等环节的作业效率,因此还需基于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理念,适当增加农业机械设备投放总量及质量,对现有农机装备结构、作业模式进行系统优化,引入绿色、环保工艺进行原有农业生产设施的改造升级,针对油菜、棉花、小麦等不同农作物品种进行专项机械化收割技术装备的研发创新,保证机械化作业水平与农产品质量。此外,还应聚焦农机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相关培训机制、资质证明制度的建设,规范农机具技术培训与维修市场的建设,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供应商资质、机具设备质量的检查,更好地完善农机服务的社会化供应体系,提升实际生产作业环节的农机利用率与作业水平,服务于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1.3.3 强化科技创新载体

科技创新是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也为农业经济转型提供源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首先需不断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力度,例如通过强化生物育种技术攻关,综合运用基因编辑、克隆等技术手段进行优质种质资源的培育,建立由育种、扩繁、生产组成的系统化繁育体系,培育出高产高效高抗品种,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目标。其次需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技术支持,例如聚焦粮食作物仓储环节进行绿色仓储技术的开发,在全市、全省范围内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完善粮食生产区功能的部署,减少仓储浪费问题、保证粮食足量供应;再如开发生物肥料、可降解地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融入低碳环保目标构建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最后还需面向管理层面强化科学技术支持,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农机装备平台等新型产品的研发推广,依托技术赋能产业、盘活经济,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附加价值。

2.绿色农业经济推广及发展路径探索

2.1 优化绿色农业产业结构

由于传统一元产业结构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此模式下采取的经济管理方法不利于满足农村群众的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地方政府应履行自身经济管理职能,结合地方发展情况与特有资源优势推动农产品产销一体化链条建设,秉持规模化经营路线探索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与深加工,搭建农产品生产、仓储、运输、拣选、包装等系列产业链条,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并依托地方龙头企业的主导与经验传授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结构升级,最终将优势产业集聚后延长农产品深加工价值链,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

2.2 加强技术推广宣教力度

2.2.1 推广微型、智能化农业机械

当前农业生产领域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认识逐步提高,为农业机器人在现代化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在农用机器人中安装成套功能程序与电子感应器等设备元件,应用于农业种植过程中进行农作物生长发育全程的实时监测,整合农业气候条件、种植地土壤养分等因素辅助编制科学决策方案,配合耕深智能调节、自动平地、水田智能机械除草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好地提升农业种植生产领域的智慧化、精密化水平。

2.2.2 实行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

以青贮玉米为例,应积极借鉴国外种植经验,引进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动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根据新疆地区的本土作业情况进行配套农机具的研发制造,建立集密植栽培、机械粒收、秸秆还田、产学研合作于一体的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措施,同时成立生产示范区与专门农村合作社,使“种、养、销”一体化集合模式在农户中实现有效推广,配合专业化种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订单式生产模式的建设,并完善质量监管机制,保证生产出优质玉米、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形象,更好地提升机械设备的作业效能与生产优势,提升绿色农业种植生产效益。

2.2.3 绿色智能农机补贴

结合区域农业种植结构、产业发展布局与农机存量结构,围绕现有农机购置、报废、更新等环节加大补贴力度,调节区级补贴资金分配机制、完善农机补贴实际操作方式,并在机播机收的关键作业环节适当提高农机购置的补贴力度,便于引导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类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到先进农机装备、配套农具的购置环节,促进粮食种植与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离不开涉农组织的推广,因此需加大对于涉农服务组织的支持与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围绕粮食耕、种、收全程提供农机服务,对于环境友好型种植生产模式给予一定补贴或奖励,借此逐步使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取代传统依赖劳动力种植模式,使农机设备与配套技术在普通农户种植生产环节得到应用普及,逐步探索建立一条规模化农机服务的经营与推广道路。

2.3 丰富农业服务组织形式

一方面,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组织管理,引导单一、零散农户加入合作经济组织中,聚焦农机购置、农资发放、耕种收获、病虫害防治、销售结算等环节建立全过程服务机制,帮助农户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并且为土地流转收益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目标,营造流转农户、经营主体间的共赢局面。另一方面,还应聚焦社会化服务维度进行服务质量提升,例如某市近年来以大田作物为核心推出全托管、半托管等服务模式,致力于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过程、高质量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对接搭建桥梁。以某农机产业扶贫项目为例,当地合作社采用分红模式吸引贫困农户参与,在镇域范围内对贫困户提供科技帮扶与免费作业服务,依托家庭农场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形态流转土地累计高达1200亩,建立示范基地对于周边10余个乡镇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当地标准化种植与机械化作业模式的全面普及。

2.4 构建智能供应链体系

首先,应完善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原料供给、中间运输、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下游产业链建设等多个层面健全智能供应链体系,引入农业物联网进行农作物生长发育全过程监测与智能调节,收集现有农田、农作物等基础数据建立共享数据库,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其次,应健全绿色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引入农机自动导航、农作物智能测产等先进工具提升农机作业水平,并将现有信息化平台与绿色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立有效连接,进一步将农业前端生产链条延伸至下游,实现农产品由产地到销售地的全过程绿色履历追溯。最后,还应引入大数据技术构建农产品供应链联盟机制,聚焦良种选育、农药残留监测、农产品品质把关、智能化冷链物流等层面进行资源整合,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发展。

3.结论

通过将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应用于农业种植、农机生产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三个关键环节,配合产业结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与供应链体系的协同创新,最终能够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助力现代农业的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机械化农机玉米
智慧农机护航小辣椒种出新花样
王小虎:“土”专家与“新”农机的不解之缘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收玉米啦!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我的玉米送给你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