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规划初探
——以青山湖绿道一期为例
2022-11-19刘强,郑吉
刘 强,郑 吉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300)
随着城乡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强烈冲击,城乡之间的自然风貌和生态格局日渐衰微。景观风貌单一、生态空间受损、地域文化特质缺失等问题接踵而至,绿道作为调节城镇空间景观、修复受损生态廊道、聚焦城镇文化脉络的城镇绿地建设手法应运而生[1]。根据区位特征和周边环境风貌特质,可将绿道划分成郊野型绿道和城镇型绿道两大类,其中郊野型绿道是指位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之外,串联乡村、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大中型节点,并集休闲观光、康体运动、教育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野生态廊道[2]。郊野型绿道是平衡城乡空间结构,助力城镇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而植物景观作为绿道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有着营造景观氛围、划分景观空间、丰富景观内涵等作用。因此,将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的优势和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做好郊野型绿道的植物景观规划是本研究探讨的关键问题。
1 项目概况
青山湖水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东郊5km处,距杭州市主城区约38km。因抵御洪涝灾害,周边用地供电、供水、自然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所需,青山湖水库建成于20 世纪60 年代,其水域面积为10km2,约为杭州西湖的2 倍。青山湖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为郊野型绿道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源禀赋[3]。
青山湖绿道秉承着“还湖于民,环湖与民”的规划目标与理念,环绕青山湖而建,规划总长为42km,绿道分为三期工程进行建设,其中绿道一期全长约为9km,以临安区望湖单车文化公园为起点,串联水生态文明教育公园(污水处理利用)、水杉栈桥、钱王索秀等景观节点,并以大草坪中型驿站和游憩公园为全段终点[4]。青山湖绿道一期选线辐射范围内原有乔灌木、水湿生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土壤状况良好,但缺乏系统性的梳理、规划与后期管理,导致植物组团功能式微,植物景观空间未被完全开发。
2 规划目标
青山湖水库自建成以来,为杭州市临安区的防洪蓄水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在此期间,临安区政府针对青山湖水库发布了若干相关规划,其中《临安市太湖流域青山湖(水库)区综合治理保护规划》中提到自然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延续是青山湖的重要规划定位。除此之外,该规划还重点提及青山湖流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分别为“延续历史”,即在赓续文化脉络,将生态性作为“第一性”的基础上,对青山湖及周边用地进行合理开发;“立足当下”,即在对青山湖进行具体规划建设前,要立足于服务人群所需,将现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运动、旅游、休闲等需求结合到规划中来;“与时俱进”,即要对周边及城市的发展作出预判,吸收低碳节能、产业联动、高效开发等先进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建设中,逐步为周边发展赋能,提升城市能级。
青山湖水库上位规划的相关内容为青山湖绿道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青山湖绿道以“还湖于民,环湖与民”为规划理念,并结合上位规划和自身立地条件对特征文化进行转译、聚焦和输出,将青山湖绿道建设成为“乡野型生态文化廊道”“活力型运动自行车道”“休闲型旅游观光步道”三道合一的郊野型绿道。旨在通过城市近郊绿道的打造,延续城市文脉,落实生态理念,增强综合竞争力;引领康体运动,增强居民体魄,注入生活亲和力;指引产业转型,打造旅游景点,供给发展向心力。以此完善周边基础设施、改善出行环境,为全面提升临安城市形象,扩大其影响力打下坚实基础。
绿道植物景观的规划涉及到景观空间、景观格局及景观风格等规划要素,故需要与绿道自身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因此,根据青山湖水库及青山湖绿道的规划目标及规划理念,对青山湖绿道一期植物景观规划制定了“生态可持续”“富有乡野趣味”“景观空间多样”三大规划目标。
2.1 规划目标一——生态可持续
无论是在青山湖水库的上位规划,还是青山湖绿道的规划理念中,生态性都是作为“第一性”存在的。因此,青山湖绿道一期的植物景观规划旨在通过景观生态学、植物造景手法等相关理论的运用,在创造优势景观的同时,修复场地范围内破损的生态空间;同时利用场地原有生态资源,科学规划植物绿地斑块,联动周边生态景观,建设生态可持续的郊野型生态廊道[5]。
2.2 规划目标二——富有乡野趣味
与城市型绿道不同的是,郊野型绿道的植物景观更具乡野特色,种植方式也更自然、原生态。为满足郊野自然的植物景观风貌,植物景观需要根据场地自身立地条件,依山形地势进行规划;同时,要尊重原有植物,以保护利用为主,不能破坏选线辐射范围内植物景观的自然风貌。从宏观把控到微观细节上都要以乡野趣味为抓手,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郊野风光。
2.3 规划目标三——景观空间多样
植物景观的规划不仅仅要着眼于植物本身,还要考虑到由各种植物组团形成的景观空间。为满足青山湖绿道康体运动、休闲旅游、教育研学等多种功能,进行青山湖绿道一期工程植物景观规划时,要在合适的分区范围内预留相应功能的植物景观空间,并通过合理的乔灌草搭配,营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为郊野型绿道的建设增添活力[6]。
3 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规划实践路径
依据对青山湖绿道一期场地区位概况及规划目标定位的分析结果,结合其郊野型绿道的特质,思考青山湖绿道一期植物景观规划普适性的原则与实践路径,以期为相同类型项目提供参考。
3.1 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郊野型植物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该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植物景观与绿道整体及其他要素之间的适配性,比如绿道风格、规模,绿道内的游径系统、建筑设施、景观小品等郊野型绿道的规划重点和重要元素;二是植物景观自身的系统性,不同场地的植物景观规划需要考虑到步移景异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要兼顾其作为同一绿道的景观元素的系统性,互补所短,通常通过分区、分段来处理此类问题[7]。
3.2 生态优先
生态性是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规划的重要前提。郊野型绿道一般位于城镇郊区或城乡过渡地段,其周边环境的开发力度较小,故其生态敏感性会高于城市绿道。所以,在进行郊野型绿道的植物景观规划时,对原有的植物要以保护利用为主,可以进行小范围的重建,最大限度地保护场地本身的生态环境;同时,利用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逐步修复场地内受损的自然生态空间。
3.3 层次分明
郊野型绿道植物规划要呈现乡野自然的景观风貌,而景观层次上的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含义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宏观层面上,植物景观规划要有主有次,张弛有度,在主要景观节点处,结合场地特征和其他相关元素进行重点配置,而在一般的步行道或游径系统未涉及的区域时,可以进行简单搭配;二是在中观层面上,要注重植物的季相搭配,呈现植物组团和群落的变化性和美观度;三是在微观个体层面上,重要节点的树种、树形、数量都要经过认真考究,而一般性节点的植物只需确定核心指标,落地种植即可。
3.4 多元一体
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规划既要考虑植物景观、群落组团的多元化组合,又要思考植物与其他建设要素的多元融合。前者的主要实践路径是根据不同场地的功能需求和生态敏感性,运用合适的植物群落结构进行景观营建;而后者的实践路径主要是通过充分挖掘地域性特征,包括自然生态要素和历史人文要素,并将其转译成适用于植物场景的景观要素,配以相应的植物组团,形成富有地域性特质的植物景观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需在郊野型绿道的规划风格和核心理念的范围之内[8]。
3.5 经济实用
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因要维持乡野风貌,且不宜频繁进行人工维护,所以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应该优先考虑适合当地气候条件、适应力强、容易养护的品种。大面积使用的植物品种应为乡土植物,局部重要节点可适当选用名贵品种进行点睛搭配,但要做好相应的维护处理。不能仅根据某些植物品种低成本、易维护的特性,而选择其作为绿道植物景观配置和空间营造的主要植物,主要造景植物的选择还需考虑到郊野型绿道运动休闲、旅游观光、教育研学等多种功能的实现。
4 临安青山湖绿道一期植物景观规划思路
4.1 植物总体规划
临安青山湖绿道一期植物景观规划以临安青山湖绿道一期场地现状为基础,以临安青山湖绿道的规划目标及理念为依据,以“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规划实践路径”为抓手,形成了科学理性的规划方案:
由于绿道属于线性景观,且一期总长为9km,跨度较大,故在进行统筹规划时,采用“点线分离,重点突出”的规划方法。即将绿道系统划分为“点状游憩”及“线性游径”两大组成元素,前者多为绿道内的大中型景观节点,按照功能又可将其分为“休闲观光类”“文化小品类”“教育研学类”,并根据不同的功能性质和对植物景观的要求形成3 种规划模式;而“线性游径”指的是以游径、观光为主要功能的线性部分,该种类型则单独形成一种植物景观规划模式。在2 种模式的基础之上,对重要节点和重点路段的植物景观规划再做升华处理[9]。
4.2 “点状游憩”植物规划
4.2.1 休闲观光类。休闲观光类的景观节点,主要是为游人提供远眺观光的平台或休闲游憩的空间,其植物景观需依据其功能性来进行规划。比如“清风徐来”“仰望星空”等观景平台周边需以种植低矮灌木、草本植物、水湿生植物为主,且需满足不遮挡观景最佳视野的要求;而“望湖公园”“大草坪游憩公园”等节点的植物景观需根据节点规模和性质进行分区,配以不同功能的植物组团,形成多样化的植物景观空间。
4.2.2 文化小品类。文化小品类的景观节点,主要是结合场地历史文脉和乡土材料形成的建构筑节点,其植物景观一般为“配角”,辅助小品彰显历史文脉。比如“钱王索秀”“曼陀花漾”等节点的植物景观需以灌木和草花花卉为主,避免喧宾夺主。
4.2.3 教育研学类。教育研学类的景观节点,主要是结合场地内的水湿生植物及生态环境,为游人提供科普研学的观景点,该类型的植物景观一般作为科普研学的对象,且主要利用场地原有植物进行植物造景。比如“水生态文明教育公园”节点中的植物应以场地原有的水湿生植物为主,并将其分类种植,必要时适当补充缺少的植物。
4.3 “线性游径”植物规划
线性游径类型的植物规划需根据游径系统的功能和性质来进行,其中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亲水性、道路级别、离重要节点的距离等。青山湖绿道一期游径系统两侧以水杉、香樟等为主要造景树,结合紫荆、紫藤、鸢尾等中下层植被形成若干样本段,按其功能需求和性质进行建设。
5 结语
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需要在保证其自然生态、乡野趣味的同时,满足多种功能,其规划的难点是对原场地的理解以及对植物材料、植物空间的运用。因此,本规划以青山湖绿道一期为例,探讨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规划普适性的策略与方法,最终结合场地性质和规划理念得出统筹兼顾、生态优先、层次分明、多元一体、经济实用五大实践路径,以期为郊野型绿道植物景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