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2022-11-19赵素君
赵素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00)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吸收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并摒弃黑格尔辩证法唯心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一套顺应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其科学方法被应用到了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数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指导人们解决各学科发展中的重大理论认识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无论是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还是对于不同学科的研究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不容小觑的价值。同样,对于景观规划设计也是如此。
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和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界定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融合了自然科学方法论和人文科学方法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以人文社会为研究对象,并以解决人文社会问题为主的理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内容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等[2]。其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主体性、整体性、具体性和发展性[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中心思想与研究方法中特别强调了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进行科学实践,并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对研究方法与理论层次的研究与讨论指导社会改造。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系统性、适用性、价值性、实证性、创造性、严谨性以及与时俱进性的特点[4]。它积极地吸收和借鉴人类在社会实践和认识中所产生的一切合理的方法,并不断地总结与讨论这些方法,为人类在实践操作中提供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指导,任何学科由此出发去对本学科进行解释,都可能会焕发出新的理论生机。
1.2 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型学科,它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目标的各种尺度空间规划与设计的总称。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以及尺度的不同,通常可分为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前者通常指的是在较大的尺度范围内,在空间格局与过程、人类活动与景观相互作用的研究基础上,对景观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后,提出景观改造最合适的方案、对策或建议;后者通常指的是在较小的尺度范围内,以景观规划为基础,利用物理、生物等工艺技术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这三者在人们对景观环境的感受方面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5]。即人们在观察景观环境时,以视觉为主,借助物化的景观环境形态来感知所引起的反应。景观规划设计还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开放性、地方性、时间性、生命性、综合性和边缘性的特点[6]。总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对人文主义的关怀和一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
2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1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还是社会存在及不断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在理论研究过程中人们必须首先立足于实践,所有的理论研究都要不断反复地和社会生活中的理论进行磨合与比对[2]。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在理论研究中未经实践验证的理论都不能称为真理。景观规划设计历经了多个世纪,在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已基本建立了一套设计理念,基本能满足人们对于当代景观的需求。但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新的问题与挑战相继出现,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不断地从实践中找出问题的相关变量,进行反思、总结,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再使用新的理论体系指导新的景观规划设计,避免相关的问题再次出现,推动景观规划设计不断进步与发展。只有经过不断反复的实践与反思,才能更好地完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同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也要不断地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艺术、人文、建筑、社会与科学的有机结合,寻求可持续发展,力求营造出符合人们需求、尊重自然、节能生态和润泽时代的景观。
2.2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动力实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7]。在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是始终存在的,但在不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所显现的基本矛盾都各不相同。如果忽视矛盾的特殊性,就无法对社会矛盾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矛盾,社会主义改革正是以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为前提的”。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也不例外,人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并看待社会基本矛盾,其次要有慧眼识珠的能力,以便正确地辨别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特殊性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其发展与进步。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容来看,处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因自身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从业范围等客观条件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利益诉求方面的追求也大相径庭,这就导致了局部利益矛盾的产生。当前利益局部矛盾的载体主要是由利益驱动和利益关切的分歧与重合所导致的,从矛盾分析的研究方法来看,景观规划设计中出现的对美感的过于追求、不尊重原有地形地貌、不注重文化内涵、不遵循生态设计原则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景观规划设计主体的利益关切、驱动力分歧、利益诉求未得到满足,从而导致某些景观不符合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正如霍尔巴赫所说:“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通常会因为盲目的拿来主义、过度追求艺术性、追求短期的效益等导致景观生命力弱问题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利益的基本矛盾着手,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作为出发点,在保证个人利益的同时,不损害社会利益,引导景观规划设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观念,推动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与进步,最终实现共荣利益。
3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1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前提。客观性原则要求人们在观察人类社会时要按照人类社会本来的面目去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一切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去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要以客观真实性为基础,辩证地看待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才能真正弄明白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而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因”指的是在尊重场地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和乡土植物进行规划设计。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前对规划设计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包括实地勘探、环境条件分析、资料收集、当地文化研究等一系列的工作,确保在遵循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改造规划设计场地。
3.2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社会科学和社会持续进步的最大动力[10]。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主体的视角出发,并结合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来观察研究社会历史客体[9]。除此之外,它还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群众史观,坚决反对英雄史观。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对于自然界改造与认识能力,人类作用于外界的时间越长,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就越深刻,主观能动性也越强,进而对于自然改造的信念也越强烈。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发挥主观性原则,重视人的行为意愿及心理感受,力求把人的需求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着力点。
3.3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本质上就是系统性原则。在整体性原则中,人们必须先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起全局观,把社会中各个要素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先研究整体再研究局部;其次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角度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角度来观察社会中的所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始终坚持集体主义精神。在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对自然界的整体性有一定的认识,因为在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中,景观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承担的是美化生态环境以及为人类提供游憩观赏的场所。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认识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寻求其内在的联系,并合理发挥运用各个元素本身的特征[10]。只有将景观与周围的系统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3.4 具体性原则
具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所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要以研究对象所处的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为素材,采用贴近对象和实际的方法进行深度探析。景观规划设计中,不同景观类别所运用的规划设计手法截然不同。例如: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览、交往、锻炼、娱乐等一系列活动的场所;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目的是打造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探索野营等需求的场所。因此,要求设计者在对某一特定类型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需求与目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设计手法,最终制定出符合该场地特点的规划设计方案。
3.5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去研究和分析社会中出现的问题。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人们必须要反对用固定的、孤立的观点来研究分析问题。此外,人们无论是在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上,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要善于站在客观的角度甄别理性中的不合理性,以此来规避错误。加强景观规划设计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立足整体发展的需求,激活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引进新的技术、工艺及材料。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设计者要充分了解并学习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生态等现代理念与发展目标,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提供与时俱进的方案,实现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为人类提供良好、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探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知识体系,从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分析法两种方法入手,结合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析,并站在社会局部矛盾的视角,着重分析了景观规划设计的本质。除此之外,还利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的五项基本原则对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总结。通过研究与学习发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很强的与时俱进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实践指导,合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与方法进行规划与设计,从而推动景观规划设计不断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