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信息化,优化小学数学学习方式

2022-11-18施海群

文理导航 2022年36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变革信息化

施海群

【摘  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學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也为学生的深度理解奠定了基础,这些都造成了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化,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教育教学也理所当然地被信息化浪潮所席卷,聚焦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化环境的改变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从单机投影支撑的可视化学习,到网络互联带来的巨量信息,再到大数据背景下的海量资源,学生的学习越来越享受到技术革新的福利。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诸多变化,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信息化让情境构建更轻松

笔者曾经在一本教学杂志上阅读过一篇百年前的小学数学课的课堂实录,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师生对话,在谈话过程中教师引出了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并就此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再来回顾这节课,思考在哪些环节可以做些优化,首先想到的就是信息化情境的构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其实情境教学法很早就走进了教师的视野,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情境的创设更有优势,教师除了用语言或者静态的图片来创设情境,动态的视频、图片与声音结合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能够使静态化的数学背景“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听觉感官和感觉感官,以综合感官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推动学生的研究。这样既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又推动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重改变。

近二十年来,运用信息技术导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常态,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原来运用PPT呈现的学习情境静态多于动态,背景性大于启发性,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更重视让学生去搜集有关的信息,引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情境更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材的知识点更契合。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包含声音、图画、视频和动画等不同元素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学生思路更加开阔,视野更加发散。

以苏教版《20 以内进位加法》为例,笔者选择创设一个熊大、熊二和光头强去砍树为背景的教学情境:

【信息化情境构建】画面出现熊大和熊二拿着斧头,利用动画效果展现人物对话,熊二跟熊大说:光头强明天要来这里偷偷砍大树,熊大,不如我们今天先砍掉几棵大树做出一个城堡吧。熊大挥动斧头:是啊是啊,俺明天要给光头强好看。简单的十几秒,学生捧腹大笑,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上来了。

【教学问题创设】画面切换,熊大和熊二开始砍树,熊大后面留下9个树桩,熊二后面留下7个树桩

【教学片段】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数出来熊大已经砍了9棵树。

生2:熊二砍了7棵树。

生3:我还知道熊大比熊二砍得多一些。

师:大家的观察都很仔细。那么从熊大和熊二已经砍的几棵树,我们可以用加法算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生4: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两个一共砍了多少棵树。

师:哪位小朋友可以列出一个算式?

生5:9+7=16。

师:你太厉害了,直接将加法算式的结果算出来了,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吗?

生5:我看到9+7就想到了等于16.

师:真棒,那其他的小朋友可以说说这个算式可以怎么计算吗?

生6:老师,我是这么想的,假设把熊二砍的树移过去一棵给熊大,那么熊大就砍了10棵,加上熊二剩下的6棵,一共就是16棵。

师:你这个想法挺好的,我们看看大屏幕(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中一个树桩移动,出示一个虚线的方框框出10棵树,再将另一边的6棵树移动过来)

……

在这个情境中动态出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同时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问题融入故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感知熊大和熊二砍了多少棵树,再引发学生思考可以用加法解决什么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就从动画人物转移到数学上,而如何计算这样的进位加法算式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欲和表现欲,有的学生用数一数的办法,有的学生已经想到了“凑十法”,虽然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但是在课件动态的演示下,学生对凑十的方法和原理都十分清楚,也非常容易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类似的进位加法,在学生有困难时引导学生用小棒去替代树桩,通过操作巩固“凑十法”,学习就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和积极,他们的知识建构在信息化背景下更顺畅和自然,学生的所得所悟比通过单纯的模仿和记忆要深厚得多。

二、信息化让学习空间更宽广

在传统的学习中,教师是当仁不让的指挥官,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学习相对固定的知识,他们的主观性不够明显,学生学习的空间也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互动教学等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有益补充,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先接触这些知识,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尝试,在课堂学习中,交流自己的收获,展示自己的疑问就成为连接课堂的桥梁,而在课后,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还有疑问,他们还可以通过微课反复强化,或者通过互动课堂请求教师释疑。这样让知识无死角,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有学习方便、时间短和内容精练等优势,真正可以做到“人在家中坐,名师请进来”。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微课引导自主学习、查漏补缺。这样不仅可以灵活地展开数学学习,而且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就笔者而言,教学时经常依托网络平台展开课前先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仍然有疑问的地方,也整理好自己的收获,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先小组交流,再组织集体交流,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不同,经历的学习也是多元的和深刻的。

以苏教版《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为例,筆者引导学生课前通过微课学习,尝试自己整理平面图形的知识体系,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作品”,比较不同学生作品的细微差别,让学生解释自己创作思维导图的思路和想法,必要时可以质疑别人的作品,而整个过程由学习小组的组长组织,其中一名学生负责记录本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活动结束后,笔者再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出现了不同的整理思路,一种思路是循着学习的顺序,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开始,然后通过割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再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梯形乃至圆的面积。另一种思路是以平行四边形为根基,直接找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与它的关系,完成不同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出现不同思维导图后,先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比较,然后利用课件呈现两段微课,学生在观看微课后发现两种不同的思维导图出发点不同,一种是流程图,一种是根系思维导图。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其共同点是转化,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让学生对平面图形面积的认识更加立体和多元,帮助学生构建了稳固的知识体系,加深了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推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深度和广度。由此可见,信息化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灵活的学习时间,而且有广阔的学习空间,还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这些都是传统的学习难以比拟的。

三、信息化让数学理解更自然

让学生达成数学理解是教师的本质追求,但对一些特殊的问题而言,用语言去解释、用讲解去指导的作用微乎其微,学生只有亲手操作、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见才能释疑,才能理解相关的知识,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动态的信息化教学有巨大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将隐藏的问题明晰化,以此达成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出发,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以“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圆是一个特殊的平面图形,因为圆的边是曲线,所以想利用转化将圆的面积转化为其他的已知平面图形较困难,很多学生在独立思考时有过这样的设想,也进行了尝试,但是未能取得成功。在学生一筹莫展时,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试图启发学生利用转化解决问题,学生是认同的,但落实到操作层面,学生还是难以想象。在笔者利用课件将圆从四等分,到八等分,再到十六等分,三十二等分之后,演示每一次等分然后拼接的过程,学生发现随着等分的数量越来越大,其拼成的图形也越接近一个平行四边形,但因为极限思想的欠缺,一部分学生坚持认为虽然形状相近,但是不能在两者之间画上等号。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祭出“几何画板”这个秘密武器,在将圆等分的数值中输入不同的值,学生惊奇地发现随着数值的不断增加,转化而成的图形肉眼已经无法分辨是否是平面图形,这为学生跨越“认知障碍”奠定了基础,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理解了这个问题,同时因为亲眼所见,他们的极限思想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

发展。

再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为例,信息技术的加入奠定了整节课学习的基础,一是数学模型的构建比用实物的操作简单便捷得多,二是展示时,动态的效果让学生更容易发现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位置,学生从具备这些特征的小正方体的位置出发,找到了规律,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难点突破画龙点睛,随后笔者进行变式训练,告知学生大正方体朝下的一面不涂色,再引导学生去探索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及每一面都不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让学生经由想象寻找结论,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解剖模型,揭示结论,学生对这个问题兴趣盎然,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以上两个案例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在推动学生的数学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的巨大作用,而且随着电子白板、3D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中技术革新越来越快,也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促进了教学与技术的融合。

总之,信息化条件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受到极大影响,已经进行大量的有益的变革,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前行,未来的教与学一定会发生更多的变革,教师作为“先知”,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以推动学生适应未来不同形式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赵瑞龙.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探析[J].读写算,2021(26):11-12.

[2]徐创喜.信息化条件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7):26.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变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变革开始了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