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报复性熬夜成为社会病
2022-11-18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5期
“熬最晚的夜,睡最少的觉”,有调查显示,受访青年中65%入睡时间在23点以后,72%熬夜时会刷短视频。
上述调查勾勒出的熬夜场景,与个体感受深度契合,甚至也不是独属于青年人的睡眠“困”境。
有调查显示,手机成为头号睡眠杀手,近七成晚睡与之相关。短视频包罗万象,网剧综艺争奇斗艳,热搜话题瞬息万变……刷不完的精彩,吃不完的“大瓜”,让许多人即便困意浓重,即便深知熬夜之害,却仍控制不住上滑的手指。
晚睡成为某种社会病,“报复性熬夜”是显著特点之一。职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巨大,奔波与劳累、焦虑与压力,给人造成无法主宰自己时间的失控感。于是,临睡之前悠然独处,被许多人视为缓释焦虑、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似乎不多玩一会儿,补偿自己一番,这一天就亏了。诚如专家所说,报复性熬夜是出于过度补偿心理机制,即个体为了克服某方面的缺陷,采取过度行动以求解脱。
但熬夜提供的情緒舒缓,终究是暂时而虚幻的。长期报复性熬夜,既无助于从忙碌重压中解脱出来,还可能带来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损害。
但化解上述困境的办法,决非放纵熬夜,而是学会自律调适,懂得按下“暂停键”、寻找平衡点。掌控时间、用好时间,更好地主宰自己的人生,方能不仅拥有愉悦身心、治愈疲惫的有效时间,还能同时安享清晨的明媚阳光和一整天的精力充沛。
(摘自《北京晚报》)